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0966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材料一、非法集资的特征1. 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 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 集资。2.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 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还包括以实物形式或其他形式。3.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4. 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二、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 案发情况看,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 经营等四大类。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1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 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2. 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

2、资基金 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3. 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4. 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 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5. 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 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6. 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 行非法集资。7. 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 “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8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 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9. 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10. 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1

3、1. 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12. 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三、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1. 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 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 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 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 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2. 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 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 论”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 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

4、等 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 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 托理财名义,故意混淆投资理财概念, 利用电子黄金、 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 众,承诺稳定高额回报,欺骗社会公众投资。3. 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 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 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 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站设在异地或租 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 坛等网络平台和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 虚假

5、信息,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 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4. 利用亲情诱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 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有些参与传销人员, 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 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 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 断扩大。四、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一是非法集 资使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非法集资犯罪分子通过欺 骗手段聚集资金后,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 占有,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严重者甚至倾家荡产、 血本无归。二是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

6、经济、金融 秩序,极易引发社会风险。三是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 会不稳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非法集资往往集资规 模大、人员多,资金兑付比例低,处置难度大,容易 引发大量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五、参与非法集资形成的风险及损失承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 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 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后,有剩 余非法财物的,予以没 收,就地上缴中央金库。经人 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 者自行承担损失。在取缔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 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这意味着一旦社会公众 参与非法集资,参与者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