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40872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O的除法。2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4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情境是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在聚会的情境。由熊猫提出的“怎样分竹笋呢”这个问题引入对平均分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分”其他物体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做游戏的情境。通过解决小动物提出的“我们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和“可以

2、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的问题,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第三个信息窗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小动物被水围困,狮子率队去营救的情境。通过狮子队长提出“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的问题,初步认识除法。第四个信息窗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为素材设计的一幅情境图,一只小猴在喊:“快来捞月亮,分月亮啊!”以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月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有关O的除法。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

3、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动物联欢”、“水中救援”、“猴子捞月”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2

4、合理编排知识结构。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生活中分东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二)单元学与教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本单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除法。由于在认识除法初期,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因此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征并让学生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3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