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的大模式种类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407671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闲农业的大模式种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休闲农业的大模式种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休闲农业的大模式种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休闲农业的大模式种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休闲农业的大模式种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休闲农业的大模式种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闲农业的大模式种类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休闲农业的7大模式30种类型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30种类型:第一组模式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 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 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 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如上海孙桥 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 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以现

2、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 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 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第二组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 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 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

3、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 展民俗文化游。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如湖南 怀化荆坪古文化村。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 展民族文化游。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第三组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 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如四川成 都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湖南益阳花乡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

4、。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 风情农家乐。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 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如江西景德镇的农家旅馆、四川成都乡林酒店。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第四组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 福建闽南土楼。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瑞丽

5、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 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浔、安徽徽州镇。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 如北京韩村河、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第五组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 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 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 闲、度假旅游。如广东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优越的自然环

6、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为 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如湖北武汉谦森岛庄园。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如四 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酒店。第六组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 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 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 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如北京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陕西杨凌全 国农业科技

7、农业观光园。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 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如广东高明蔼雯教育农庄。利用当地农业种植、畜牧、饲养、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 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利用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参观。 如沈阳市农业博览园、山东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第七组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 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

8、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森林公园除保护森林景色自然特 征外,并根据造园要求适当加以整顿布置。公园内的森林,普通只采用抚育采伐 和林分改造等措施,不进行主伐。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 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与喜悦休闲,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森林公 园是经过修整可供短期自由休假的森林,或是经过逐渐改造使它形成一定的景观 系统的森林。森林公园是一个综合体,它具有建筑、疗养、林木经营等多种功能, 同时,也是一种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 务的可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域。在森林公园里可以自由休息,也可以 进行森林浴等。主要包括:一是地文资源,包括

9、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 名山、火山熔岩景观、蚀余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沙 (砾石)地、沙(砾石)滩、岛 屿、洞穴及其他地文景观。二是水文资源,包括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温泉、小溪、冰川及其 他水文景观。三是生物资源,包括各种自然或人工栽植的森林、草原、草甸、古树名木、奇花 异草、大众花木等植物景观;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动物及其他生物资源及景观。四是人文资源,包括历史古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地方产品、光辉人物、历 史成就及其他人文景观。五是天象资源,包括雪景、雨景、云海、朝晖、夕阳、 佛光、蜃景、极光、雾凇、彩霞及其他天象景观。是指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以湿地

10、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 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 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 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 公益性生态公园。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 强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 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水上乐园是一处大型旅游场地,是主题公园的其中一种,多数娱乐设施与水有关, 属于娱乐性的人工旅游景点。有游泳池,人工冲浪,水上橡皮筏等。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11、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 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 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 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 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 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 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 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 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