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核型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40751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色体核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染色体核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色体核型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 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依据。许多特异性染色体畸变和特定的恶性血液病亚型相联系,因而成为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的重要指标;诊断时的染色体核型对恶性血液病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染色体畸变可作为监测白血病缓解、复发及突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也为分子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比如t(9;22)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预后很不好,应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WHO制定的恶性血液病分型系统中,将染色体核型作为最重要的分型及诊断指标,发现重现性异常的染色体可提前作出AML的诊断。很多染

2、色体异常导致特异性的白血病融合基因。染色体分析除用于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如急、慢性白血病、MDS、MPN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还可用于儿童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的染色体检测,以及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诊断。但是染色体分裂相的制备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时间长,因此导致临床染色体的诊断缺乏及时性,往往发报告时间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细胞分裂才能完成,因此需要细胞具有良好的分裂活性,部分患者的细胞不分裂就不能观察到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正常染色体分裂相,核型排列后如图3和图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确诊和治疗。此外染色体一般只能分析20-30个分

3、裂相细胞,敏感性只有百分之一,当异常细胞比例较低时,也难以发现异常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判断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尤其对一些复杂染色体异常,或异常较小的染色体,往往难以正确判断。采用染色体全自动扫描暨自动核型分析系统可以加快染色体检测和发报告速度。通过加用一些促细胞分裂的试剂可增加可供分析的核型。图3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图4:正常女性核型 46,XX不同血液恶性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见表2,具体介绍如下。表2 白血病和淋巴瘤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细胞类型 疾病 染色体异常 融合基因髓细胞 AML/M2 t(8;21)(q22;q22) AML1/ETG8(ETO) AML/M2(M4

4、) t(6;9)(p23;q34) DEK/CANAML-M3 t(15;17)(q22;q11-22) PML/RAR AML-M4 inv(16)(p13;q22) CBFb/MYH11 AML t(6;11)(q27;q23) MLL/AF6 AML t(11;19)(q23;p13.1) MLL/ELL AML t(11;17)(q23;q21) MLL/AF17 AML t(10;11)(p12;q23) MLL/AF10 AML dupMLL(11q23) dupMLL AML t(16;21)(p11;q22) TLS/ERG AML t(9;11)(p22;q23) MLL/A

5、F9 CML t(9;22)(q34;q11) BCR/ABL HES;CEL Del4q FIP1L1/PDGFRaB细胞 B-淋巴瘤 t(14;18)(q32;q21) BCL-2/IgHBurkitt淋巴瘤 t(8;14)(q24;q32) MYC/IgHT细胞 T-ALL t(8;14)(q24;q11) MYC/TCR T-ALL t(X;11)(q13;q23) MLL/AFX T-ALL t(1;11)(p32;q23) MLL/AF1p T-ALL t(11;19)(q23;p13.3) MLL/ENL T-ALL TAL1D SIL/TAL1 T-ALL t(16;21)(p

6、11;q22) TLS/ERG T-ALL t(11;14)(p15;q11) Rhom-1,TTG-1/TCR1. 伴有特异性遗传学异常的AML在这一AL亚群中,WHO确认了以下四种特征明确的遗传学异常,在原发性AML中此类异常占30%,这类AML有独特的临床表现。l t(8;21)(q22;q22)和/或AML1-ETO基因的AML,采用含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治疗,临床治愈率可达50%,被分类为低危险性AML(如图5)。 图5 多发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46,XX,t(8;21)(q22;q22)l t(15;17)(q22;q12)和/或PML-RAR融合基因及其变异型的APL,

7、用全反式维甲酸及砷剂疗效好,采用化疗+砷剂+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方案治疗,临床治愈率可达70%-95%,被分类为低危险性AML(如图6)。 图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6,XX,t(15;17)(q22;q12)l 染色体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和/或CBF- MYH融合基因的AML,常伴有嗜酸细胞增加。采用含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的化疗疗效好,临床治愈率可达50%以上,被分类为低危险性AML(如图7)。 图7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4EO型:46,XX,inv(16)(p13q22)l 伴有染色体11q23和/或MLL基因异常的AML,预后较差,尤其是MLL

8、-AF4异常,被分类为高危险性AML(如图8)。 图8: 多发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5型:46,XY,del(11q23)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染色体异常B-ALL系列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有: t(14;11)(q21;q23) 见于30%-60%的新生儿和婴儿ALL,临床上常有高白细胞计数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预后不良。 t(1;19)(q23;p13) 见于5%-6%的儿童ALL,预后不良(图9)。图9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46,XX,t(1;19)(q12;p13) t(9;22)(q34;q11), 见于2%-5%的儿童ALL和15%-30%的成人ALL,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9、 t(12;21)(p13;q22) 见于12%-27%的儿童ALL,为儿童B细胞ALL中最常见的畸变,CR率高,复发少见,预后较好。T-ALL系列的染色体断裂点常涉及T细胞抗原受体(TCR)基因所在位点,有: t(11;14)(p13;q11) t(10;14)(q24;q11) t(1;14)(p32;q11) t(8;14)(q24;q11) t(11;14)(p15;q11) 系列非特异性ALL 6q- 常见于4%-13%的儿童ALL,成人ALL较少见,预后较好; 9p- 见于7%-12%的ALL,预后不良; 12p- 见于10%-12%的ALL,缺失或易位,预后较好;3. 慢性粒细胞

10、白血病(CML)的染色体异常 根据WHO的建议,虽然根据临床表现、肝脾明显肿大的体征、血液粒细胞明显升高、骨髓以成熟粒细胞增生为主的特征应考虑CML的诊断,但遗传学或基因检查确证是必需的,诊断CML必须有t(9;22)(q34;q11) (如图10)、或其变异型染色体异常,和/或BCR-ABL融合基因;如果仅有以上临床、血液学及骨髓特征,只能诊断为不典型CML。在CML加速期和急变期,20%的患者保持原核型不变,80%的患者可发生核型演变,即出现额外的染色体异常,常见的依次为:+Ph+、+8、i(17q)、+19、+21。因此,病程中定期的染色体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CML是否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

11、。典型的CML患者对格列卫治疗的反应好,大部分患者可达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缓解,即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消失。 图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6,XY,t(9;22)(q34;q11)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染色体异常 CLL患者核型演变很少见,无核型异常者,预后较好;有核型异常者,均提示预后不良。12号染色体三体(+12)最为常见(如图10),其次为3号和18号染色体三体。在结构异常中,13q-和14q+较常见。图1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46,XX,+12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 大约40%-70%的MDS有克隆性染色体改变。典

12、型的异常为:+8、-5、del(5q)、-7、del(7q)、del(11q)、del(11p)、del(17p)、del(20q)(如图11)等等。(5q31、CEP7、7q31、CEP8、20q、CEPY、P53也是容易累及的区域。)孤立的5q-染色体异常的MDS具有独特的临床、治疗反应及预后特征,故单独分类。常有血小板增多,雷利度胺(lenolidomide)或强化疗治疗可以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图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6,XY,del(20q)6. 淋巴瘤的染色体异常 淋巴瘤常涉及t(14;18)(q32;q21)、t(8;14)、t(11;14)、t(11;18)等染色体易位,涉及与IgH基因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