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40587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发芽。在股份制改革完成后,商业银行纷纷上市,然而,在昂首阔步,更进一层的同时,上市商业银行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在会计信息数量繁多、内容重要的今天,各上市商业银行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的把握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当前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就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而言,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是最重要也是问题最易发的环节,在及时性、充分性、真实性、合规性四个方面,存在着影响较大问题。通过研究我

2、们发现,如要解决些问题,我们需从法律法规、外部监管、内部监督、完善体制等方面逐层入手,对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性、合理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并在未来的行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进行高效的改革,从而促进行业整体的发展。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首先,划定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研究对象的意义,对财政部会计信息准则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会计信息披露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其次,根据我国现状,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时性、完整性、合规性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做出建议,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

3、决方法。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法律法规;社会监督;会计信息披露第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成功入世的同时,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即国有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与挑战。入世后,我国外汇种类增多,外汇数额增大,国外资本的涌入和国内资本的迅速崛起,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从2003年底,国务院决定将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在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在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银行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革,在之后的6月、7月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20

4、06年同年,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完成了向公众持股银行的跨越。近几年来,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纷纷挂牌上市,象征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体系逐步构建完成。在上市商业银行昂首阔步向前迈进的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以及变换多样的经济形势,行业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了其发展道路上的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信息的及时性、充分性、真实性、合规性暴露出了越来越来的不足,银行内部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导致资产流失,效益降低,极大阻碍了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是当前上市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

5、题之一。1.1.2研究意义从理论角度来说,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可以加强我国行业理论水平,缩小与国际理论水平的差距,在基础理论提高的同时,创造出更加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与发展迅速、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形势相适应。从现实角度来看,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可以强化行业内部管理体系,由内而外的坚实行业发展基础,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水平,提高行业盈利水平。同时,会计信息披露的构建,可以加强同行业信息的交流,使行业内部可以取长补短,互促发展。1.2 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Ball & Brown(1968)以纽交所 261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

6、对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对公司股价的会计收益影响作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发现股价与会计盈余的变动呈正相关性,从而得出财务报告信息对预测公司股价有用的结论。而具体到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Ursel Baumann & Erlend Nier (2004)通过对32个国家729家银行进行调查,通过假定一些银行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通过信息披露,银行能够明显地降低其风险,尤其是破产风险。Eric Rosengren & Calomiris (2004)对银行的股价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信息披露与银行股价的波动有较高的相关性,即对银行的价值有影响。Honohan & Caprio (2004)通过实证分析

7、,研究假定信息披露在不同经济体发挥作用时方式和政策是一致的,发现信息披露无论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在不发达经济体均有重要价值,但信息披露作用的发挥程度却有不同,而银行市场的全球化、一体化发展会在未来优化这种作用。另外,世界上众多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也对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做了必要的规定和要求。如 199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明确发文,要求银行必须披露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市场风险,而且规定必须既有定性披露,也要有定量信息的披露。1998 年,巴塞尔委员会将提高银行信息披露质量、拓宽披露领域纳入到加强银行的透明度中,对银行业提出了相关要求。2000 年,美联储发布改善银行的信息披露,其中

8、也对银行的信息披露及其监管的问题做了约束和补充,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和影响因素。1.2.2 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由于相关方面的研究起步的较晚,探究的还不够深入。在信息披露方面,我国虽然也有所研究,但由于起步稍晚,而且技术水平落后,研究的方向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如披露的特点、披露中的不足等。邓顺永(2001)、缪艳娟(2001)在研究中都认为我国上市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披露内容不完整、披露风险时缺乏集中度等不足。胡奕明(2002)编制了“披露指数”和“披露比率”两个工具对13 个国家的47家银行(非成员国银行 37 家)的 2000 年年报进行了调查,得出各国银行离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都

9、还有一定差距的结论,并且发现在资本充足率及资本结构、市场风险及衍生产品等方面的披露中各国各家银行均存在较大差异。白蔚秋、齐硕(2002)分析认为我国在加入 WTO 后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距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还有差距,认为我国上市银行重表内轻表外、披露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充实。黄秋敏(2008)对10 家上市银行近6 年的年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上,金融行业的要求明显高于一般上市企业,并且指出我国上市银行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规范、合理性上存在问题。在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方面,黄国英(2002)指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最基本

10、要求,并认为只有及时的、可靠的且相关的信息才是有效的。陈利、宋华(2008)认为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应当从披露信息的及时性、披露的内容完整度以及披露的质量来考量。刘茜、陈红(2008)以部分上市公司 2007 年年报为样本,从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中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需求和监督。朱继祥(2011)从时效性和有效性两方面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分析时,指出有效性是指可以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并能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的市场信息,具体包括充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马瑾(2014)在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深析中认为完善会计

11、信息披露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手段促进银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1.2.3综合评述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对银行制定发展策略,确立发展方向有着重要作用,是银行管理层对银行发展做出指导的重信息披露在有效性方面有所不足,信息的质量不高,传递接收不够及时,在完整性、充分性、真实性方面也有所欠缺。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起步较晚,所以行业会要依据。在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会计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与国际标准相差较大,需要加大创新研究的力度。1.3 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首先,划定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研究对象的意义,对财政部会计信息准

12、则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会计信息披露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其次,根据我国现状,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时性、完整性、合规性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做出建议,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第2章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2.1 商业银行的概述商业银行也叫储蓄银行。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

13、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2.2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会计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在于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披露是否充分及时以及披露的对象之间是否公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企业财务决策的语言,也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于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它具有可靠性、可

14、比性、相关性、及时性等质量特征,但事实上目前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2.3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特征会计信息披露是决策者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也是上市商业银行向全社会展示自我能力、接受公正监督的重要证据。因此,必须保证行业所披露出的会计信息是正式有效的,如果无法做到这一准则,那么行业所制定出的新的发展计划将难以与上年的利润水平相适应,导致发展脱节,难以进步。同时,有效性也保证了全社会对行业的有力监督,保证行业廉洁为公,防反贪腐现象的发生。要保证行业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就必须考虑到有效性中的及时性、充分性、真实性、和合规性。行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只有具备了这些性质,才是有实际依据,

15、可供决策者使用、可供全社会监督真是数据。2.3.1及时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重要。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越强,那么银行对于战略的制定、风险的控制就会越正确精越发准。2.3.2充分性充分性是会计信息披露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要求。会计信息的充分性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内容上完整、无缺漏、无遗失,会计信息足够完整,没有刻意隐瞒。能够全面、充分的现实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风险信息。2.3.3真实性真实性指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时,应当遵循客观事实,对所披露的信息,保证真实、原创,不加修饰和虚假掩盖。能够如实的反应出上市商业银行最可观的情况。2.3.4合规

16、性合规性指上市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时,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的要求披露相应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合法、合规。2.4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理论依据2.4.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4.2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