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肖和芬读写算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05640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肖和芬读写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情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肖和芬读写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肖和芬读写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肖和芬读写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贵州省江口县桃映镇中心完小 肖和芬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有工具性、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等,但我们更应认识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情感性。情感性包括教材的内容,教师的情感表达,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反应,即情感性是由于教师、学生、教材共有营造的一种情感氛围。教学中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各种教学目标在师生强烈情感投入中实现。情感性既是语文教学方法表达之一,也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有效的促进手段。一、情感性在教学目标上的体现语文这门课有很强有思想感情教育。我国古代教育一贯提倡“知、情、意、行”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教育目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对情感目标与认

2、识目标、心理因素、动作目标相提并论。现行的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小学语文课文第十册白杨,写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们也像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迎着风沙成长,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体现教学目标,激励学生自己的茁壮成长。小学语文课文第十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可以把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激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要勇克难关,养成好德学习和生活习惯。二、情感性在教学内容上的体现现行语文课本当中有很多文学作品,文章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其中蕴藏着丰

3、富的情感因素,凝聚着人类的各种情感。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古诗词三首,其中清平乐村居,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教材内容中情感程度不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不管任何方式,都能从教学内容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三、情感性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小学生正处在世界

4、尚未形成的阶段,思想情感最易波动,最易被感染,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的情感需求。教学内容往往在学生情感集中情况下容易吸收消化。他们的心灵接受美和丑的效果远远超过接受一个单词的说教,他们对于呆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最具有抵触力,课上就用消极的情感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对所授内容无动于衷,则说明他们的情感还没被调动起来,如果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而表现出喜怒哀乐,则说明学生已经进入角色,和老师的情感达到了一致。四、情感性体现在教师身上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五彩斑澜,有着丰富的情感,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和调节,是不能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老师在课堂上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能脱离教学内

5、的情感之外,又要时时顾及学生的情感,进而需要使自己的心情舒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情感性循环状态。如课文行道树一文中“我们是一副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到“行道树”的内心世界,这种忧愁和快乐,正是这些树的内心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那么,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缺陷或误区又有哪些?第一,教师过分注意知识内容的传授,缺乏认识内容对比情感熏陶。备课时对字、词、分段分层过于细致,一味“指指点点”只让学生记住“这儿有什么”、“这是什么”其结果学生囫囵吞枣,没有一种感染性的效果;第

6、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也只停留在简单地说明,生硬的概括阶段,有的省略不提,也有的只是蜻蜓点水,捉而不详,没有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只告诉学生其中包括情感,而学生却不知如何理解,更谈不上如何去品尝;第三,过分注意强调学生情调的形式,但教师没有发挥主角的作用,结果只是场面热热闹闹、好看,学生并没有内在的和课文联系的情感体验。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达到教学中良好的情感氛围,应该注意这几点:1、教师要做一个情趣高尚,勇于求真、善、美的人。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我以我心付童心”这其中包含一种人生态度和风格,这种态度和风格,说魏书生有较高的情感追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高度评价魏书生的话:“魏书生同

7、志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一心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理也不安,把学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培养成才”。他的胸襟如此坦荡,魏书生的情感追求,代表了许多成功的语文老师。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是情感教学的代表,她曾经说:“热爱学生就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目标,可以同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也一定对教育无比热爱,对美、善、丑、恶有着敏锐的感触,心胸狭隘、自私落后的是不能领略到“青山处处有忠骨”,“马革裹尸”的博大胸怀;一个知识贫乏的老理

8、则不能领略到“百草园”中绚丽的意蕴。2、教学过程中找准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切合点。这个切合点不是简单的中心句及抒情的句子,而是对学生有一定思考余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表现课文情感内容的地方。小学语文第十册童年的发现一文,“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对,遗憾,因为表达得不是时候,结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师给轰出教室去。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一波一折,一悲一喜,故事到此收尾。卷是掩了,却把感悟、感叹,还有思考留给了读者,同学们又会有哪些发现呢?课文可以就此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找准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切合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更好的学好语文。情感教学的成功,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胜过教师千遍万遍地讲,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性的体现能把学生心灵深处,把学习语文重要性的道理提到了一个理性认识上升为难以改变的习惯。这样,每逢读书时,就会不知不觉投入到情感中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