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课程自觉辅导材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40364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学课程自觉辅导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交通工程学课程自觉辅导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交通工程学课程自觉辅导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交通工程学课程自觉辅导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交通工程学课程自觉辅导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学课程自觉辅导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学课程自觉辅导材料(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程代码: 0678X 10 1855交通工程学课程自 学 辅 导 材 料配套教材:交通工程总论 主 编:徐吉谦 出 版社:人民交通 版 次:2008年版 适应层次:本 科内部教学使用目 录第一部分 自学指导1第1章:绪论第2章:交通特性分析第章:交通调查与分析3第4章:交通流理论4第章:道路通行能力5第章:交通规划7第7章:停车设施规划第8章:交通管理与控制9第9章:交通安全1第1章:道路交通环境保护1第1章:道路景观设计1第二部分 复习思考题15一选择题5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题42四、简答题45五、计算题47六、论述及应用题50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51一选择题5二.填空题5三名词解释题5

2、四、简答题60五、计算题六、论述及应用题74 / 第一部分 自学指导第章:绪论一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作用与发展(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2)交通工程学的作用;(3)交通工程发展的回顾; (4)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2。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外延、性质与特点 (1)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范围);()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相关学科);(3)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 (1)古代道路交通工程简况;(2)近、现代交通工程的发展;(3)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进展;(4)我国交通 工程学科近期的研究任务二重点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1)交通工程定义;(1)交通工程学的主

3、要研究对象;2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外延、性质与特点; ()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交通特性、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安全、通行能力研究、停车场及服务设施等;()5E学科3。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 交通工程学的发展阶段 我国交通工程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交通工程学的研究重点三难点1。理解交通工程学的定义、特点、主要内容 理解交通工程学的近期研究任务第2章:交通特性分析一.主要内容1.道路交通三要素基本特性(1)人的特性;(2)车的特性;(3)路的特性 交通量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定义;(2)交通量的时间分布;()交通量的空间分布;(4)设计小时交通量;行车速度特性

4、()速度定义;(2)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3)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4 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2)速度与密度的关系;(3)流量与密度的关系;(4)流量与速度的关系;二。重点.道路交通三要素基本特性()道路交通三要素及其关系;(2)驾驶人的视觉特性;(3)驾驶人的反应特性;(4)汽车的动力性能;(5)汽车的制动性能;()路网密度;()道路结构与道路线形;(8)路网布局;2交通量特性()交通量的含义与统计;()交通量的月变性;(3)交通量的周变性;()交通量的时变性;(5)交通量的方向分布特性;(6)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应用;3行车速度特性(1)各种速度的定义

5、;()、15、50位车速;(3)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1)交通密度定义;(2)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3)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及相互关系;()格林希尔茨模型及其变形;三难点1交通流特征参数的计算和相互换算。2由流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式(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关系:Q=K,,)计算和推求最大流量、最佳车速、最佳密度.第3章:交通调查与分析一.主要内容。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交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2)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3)交通调查的基本要求2。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目的;(2)交通量调查的种类;()交通量调查的方法;(4)交通量数据

6、的分析应用及不同车辆的换算 行车速度与密度的调查(1)速度调查的目的;(2)速度调查的主要方法;(3)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4)密度调查的目的与方法4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1)行车时间与延误的含义及延误产生的原因;()区间行车时间和延误的调查方法;(3)交叉口延误的调查方法;(4)调查资料的应用5。通行能力调查()通行能力的含义;(2)通行能力的调查方法;(3)调查资料的应用6其他交通调查简介(1)自行车交通调查目的与方法;(2)行人过街调查二.重点1。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交通调查的定义;2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及分类和表示方法;(2)交通量的空间变化;(3)日交通量、小时交通

7、量等各种交通量的含义和计算;(4)交通量的时变、周变、月变和年变的含义和规律;(5)交通量调查方法;3行车速度与密度的调查(1)地点车速和行程车速调查的目的;(2)地点车速和行程车速调查的主要方法;(3)地点车速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地点车速的排序、分组、频率颁直方图、累计频率分布图线、速度统计特征值、第8位车速和第1%位车速);()等时线和等时线图;()密度调查的目的与出入量法; 4.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1)行车时间与延误的含义及种类;()区间行车时间和延误的调查方法;(3)信号灯交叉口饱和流量的含义和测定及计算。(4)点样本法5.通行能力调查()通行能力的定义;(2)信号灯交叉口饱和流量的

8、含义和测定及计算.三难点1。名词概念很多,有些含义相近,容易混淆;。浮动车测速法计算行程车速和流量的方法;3。地点车速统计特征计算;4。出入量法的理解;第4章:交通流理论一主要内容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1)交通流统计分布的含义与作用;(2)离散型分布;(3)连续型分布;2. 排队论的应用(1)排队论的基本原理;(2)M/1系统及其应用;(3)简化的排队延误分析方法;.跟驰理论简介(1)车辆跟驰特性分析;(2)线性跟驰模型;。 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1)车流波动理论;(2)车流波动理论的应用;二。重点1.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交通设施种类;(2)泊松分布、二项分布、负二项分布及适用条件;(3)

9、离散型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3)负指数分布和移位负指数分布;2。 排队论的应用(1)排队与排队系统;()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排队系统的数量指标;(4)M/系统计算及应用;3。跟驰理论简介(1)跟驰模型的定义;()车辆跟驰三个特性;(3)线性跟驰模型及稳定性;4。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1)车流连续性方程;(2)波速公式;(3)集散波三.难点1。泊松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应用计算;2。MMI排队系统的计算;3.跟车理论、车流波动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计算。第5章:道路通行能力一。主要内容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1)道路通行能力定义;()道路服务水平的定义;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2)实际

10、通行能力;()规划(或设计)通行能力;。交织区与匝道通行能力()交织区通行能力;(2)匝道通行能力;高速公路与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1)分、合流点车流运行特征;(2)通行能力计算图式;()车道分布、车辆换算与服务水平分析;。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1)无信号管制的交叉口通行能力;(2)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能力;6自行车道通行能力(1)理论通行能力;(2)设计通行能力;二重点。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1)道路通行能力定义及与交通量定义的区别;(2)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3)道路服务水平的定义及划分指标;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含义;()实际通行能力含义;(3)规

11、划(或设计)通行能力含义;(4)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通行能力;(5)城市道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交织区与匝道通行能力(1)交织运行的定义和分类;(2)交织区通行能力和速度的计算;(3)匝道的定义、形式、类型;(4)匝道的运行特征及通行能力计算的主要参数;(5)自由流速度概念;4.高速公路与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1)分、合流点车流运行特征;(2)通行能力计算图式;(3)车道分布、车辆换算与服务水平分析;5。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1)交叉口的分类;(2)无信号管制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常规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4)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停车线法;三难点1.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

12、注意环形交叉口交织段对车辆通行的影响;2信号交叉口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分析计算注意信号对交通流的影响;第6章:交通规划一。主要内容1.交通规划的定义、类型与程序()交通规划的定义;(2)交通规划的层次和类型;(3)交通规划的基本程序;。交通规划的调查工作(1)社会经济调查;()交通设施及其服务能力调查;(3)交通实况调查;3.交通规划预测工作(1)交通发生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4)交通分配预测;4交通设施体系规划(1)综合交通体系基本要素与要求;()制定交通设计体系规划的目的与原则;(3)制定交通规划方案的程序;(4)交通设施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交通规划的评估与效益

13、分析(1)交通规划方案的一般要求;(2)交通规划的总体评价;()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4)交通规划方案的服务性能及社会环境影响;二.重点1。交通规划的定义、类型与程序()交通规划的定义与特征年概念;(2)交通规划的分类;(3)交通规划的过程;2.交通规划的调查工作(1)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2)起讫点调查含义、目的、方法和步骤;3.交通规划预测工作(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四阶段的工作和预测方法;()表;(4)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法的计算;(5)全有全无、容量限制、多路概率、容量限制多路径概率分配方法的思路和计算;()道路交通阻抗分析;(7)warro第一、二原理及交通分配方法分类

14、;(5)标号法求最短路径;4交通设施体系规划(1)交通设施体系规划的一般原则;(2)制定交通规划方案的程序;(3)制定交通规划方案的程序;(4)城市道路网、公路网交通设施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5.交通规划的评估与效益分析(1)交通规划的总体评价内容;()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及概念;三难点。增长系数法的基本思路和计算;2重力模型法的基本思路和计算;3.多路线概率分配模型的基本思路和计算;第章:停车设施规划一主要内容1.车辆停放设施分类(1)按停车场所处位置分类;(2)按停车车型分;()按停车设施的服务功能分;2。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1)车辆停放特征;(2)停车调查方法;3。停车设施规划(1)停车设施布置原则;()停车设施容量的估算;(3)停车需求预测;(4)近期停车设施规划重点;4。停车场设计(1)拟定设计车型;(2)停放方式与停发方式;(3)单位停车面积;(4)通道、出入口设计;()自行车停车场设计;二重点1车辆停放设施分类()按停车场所处位置分类;(2)按停车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