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403396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0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知识一、握拍法 横式握拍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正面轻贴在中指的旁边, 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击球时拇指和食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和加 力挥拍。正手攻球时食指向上移动(2 厘米左右),反手攻球时拇指向球拍中部移动帮助手 腕下压加大击球力量。横拍握拍法的特点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 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 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握拍注意事项:无论哪种握法,握拍都不应过紧或过松。过紧会使手腕僵硬,影响发力 时的手腕动作,过松则影响击球力量和击球的准确性。握拍不宜太浅。二、

2、准备姿势 基本姿势:进攻型打法的基本姿势为:两脚开立,比肩稍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前 脚掌内侧着地,脚后跟略抬起;两膝自然微屈,重心在两脚之间;收腹含胸,身体略前倾; 肩关节放松,持拍手位于身前偏右处,拍略高于台面。每个人基本姿势还会依你的身体条件及技术特点略有变化。如,个子高的,两脚间距就 可能大一些。弧圈球打法的,动作幅度大,跑动范围亦大,离台也较远,所以两脚间距就比 快攻运动员大,重心也略低。擅长近台进攻的,站位可再稍近些;擅长中近台进攻的,站位 可稍靠后些;擅长正手侧身抢攻的,可站在球台偏左侧;擅长打相持球或反手实力较强的, 可站于球台中间略偏反手的位置。基本步法步法训练不能忽视,灵

3、活的步法是抢占合理位置熟练运用各种手法击球的前提。步法移 动过程尽量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易犯错误是蹬地不及时,起动慢和不到位。 平时应增强 下肢力量和脚的灵巧性练习。步法练习要掌握好几点: 1.准备姿势好,有利于步法的快速移动。包括上一板球的还原 动作要快。所以,要养成每打一板球就要迅速还原的习惯。2.判断和反应快。步法的快速移 动是为打下一板球打好基础,如果没有准确和及时的判断和反应,也就谈不上有好的步法。3. 两脚蹬地要有力。蹬地的力量大,身体移动的速度就快。4.重心交换与腰的灵活性。 重心 交换是步法的灵魂。在重心交换中,腰的灵活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步法移动的正确 性。方法正确,

4、就可以最经济的时间达到移步、选位、击球的目的。一、基本步法介绍单步1、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 动脚上。2、实际运用于:接近网小球;削追身球;单步侧身攻,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 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跨步1、移动方法: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 身体重心随即移到跨步脚上。2、实际运用于: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削球打法,左、右 移动击球;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 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并步1、移

5、动方法: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 向移动一步。2、实际运用于: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并步 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跳步1、移动方法: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2、实际运用于: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弧圈类打法由 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削球选手在接 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交叉步1、移动方法: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 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

6、,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 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2、实际运用于: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角变反手 击球;在走动中拉削球;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侧身步1、移动方法:以左脚为轴,右脚向左后移动一步,或左脚先向左跨一步,右脚向左后 移动一 步。2、实际运用于:侧身正手攻或拉。注意侧身一定要到位,这样攻球才能有质量。小碎步:较高频率的小垫步,主要适用于步法的调节,在步法移动到一定的位置时还没有找到合 适的击球点,就要通过小碎步来调整,争取更好的击球点。小碎步是步法中尤为重要的步法, 也是衡量步法跑的

7、是否合理、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步法训练1、击球前首先判断来球的落点。快速的判断能力是快速移动的前提,在移动之前首先 应该养成盯球的习惯,要时刻观察对方球拍击球的瞬间动作和球的运行方向,以此来判断来 球的落点,在对方出手时就可以尽早移动到最合适的位置。2、通过不定点练习,提高判断力;通过全台不定点的步伐练习,提高实战能力。3、起动时,身体重心要前倾,两脚间距比肩稍宽,重心放于前脚掌。4、向哪个方向移动,就先动哪只脚 。移动时,注意迈脚的顺序。5、每一板球都要注重步法的移动和还原。在训练中必须养成用小碎步调整的习惯,这 样才能在比赛中连续快速地跑动。步法的移动不仅是为了回球,而且还可以用来调整

8、节奏, 尤其是相同落点而速度不同的球,一定要用小碎步调整,否则就会因为节奏不对而出现失误。6、身体重心不要上、下晃动:减少身体的上下起伏,重心保持稳定。在移动中,脚不 要离地面太高,要贴着地面移动,尤其是小范围的移动,比如并步,膝关节不要过度屈伸, 这样你就能拥有一流选手的步法了。搓球技术搓球是近台还击下旋球的一种基本技术,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回球多在台内进行,也 是初学削球必须掌握的入门技术。(一)基本搓球技术慢搓1、特点与运用:慢搓动作幅度大,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回球速度慢,但有利于增加 搓球的旋转强度。慢搓一般适用于回接旋转较强,线路稍长的来球。在对搓中,快慢搓结合 起来,可以变化击球节

9、奏,牵制对方。2、要点:应根据来球的下旋强度,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主要以向前送为主。 在下降期击球中下部,前臂用力为主,最好不要有转腕动作。搓加转球,在向下用力的同 时,应增加前送的幅度。快搓1、特点与运用: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来球的前进力将球搓回,常用于接发球 或削过来的近网下旋球,在对搓中,利用快搓变化击球节奏,缩短对方回球的准备时间。2、要点:站位近台,身体重心前移,身体靠近来球,上升期击球。击球前,手臂 应迅速前伸迎球,拍形稍后仰(比慢搓竖的多)。前臂主动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快搓一 般借力还击,若来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击球时拍面稍横立避免出界或回球过高。搓转与不转球1、特点与运

10、用: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转与不转球(相对而言),使对方判断错误而直接得 分,或为抢攻创造条件。在对搓中,把旋转变化与落点变化巧妙地结 合起来,可以获得更 多的进攻机会,在对付削球时,能使自己从被控制的局面中解脱出来。2、要点:加转是前提,转与不转间差异越大越有威力。搓加转时,手腕爆发式用 力为主。搓不转时,要注意回球的弧线。(二)易犯错误及改正 滥用手腕,造成腕、臂用力脱节。搓球既难加转,又多失误。改正法:明确手腕必须 结合前臂发力,不能使二者脱节。徒手动作,体会腕和臂的结合发力。开始练习先少动手腕, 慢慢再结合前臂动作增加手腕的力量; 不依来球旋转和高低长短变化而调整动作,易吃对方旋转。改正法:

11、明确应根据不同 来球调整搓球动作。如来球下旋强烈,则应拍形后仰些,增加向前的力量;来球不转,则应 将拍稍竖些,增加向下的力量。还需增强对来球的判断能力,以提高应变能力。 引拍不够致使击球的动作不明显;前臂前送力量不够,击球后动作停止;击球点离身 体过远,重心偏后,无法对球进行准确控制,击球部位不准。正手快攻一、正手快攻动作要领:引拍动作:站位近台,两脚与肩同宽或稍宽,两膝微屈,右脚稍后;身体略右侧,重心 在右脚。前臂在腰的带动下横摆(忌大臂后拉抬肘),引拍适度(防止引拍过大或过小)。体 臂夹角,约35度40度;前臂自然弯屈,不要小于90。、大于120。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略 前倾,手腕自然放松,球

12、拍呈半横状(忌过分上翘与下吊)。击球动作:球渐近身前,右脚稍用力蹬地、膝、髋稍向前挺,腰向左转,带动手臂向前 挥动迎球。触球瞬间,前臂用力收缩,向前打为主、略带摩擦:在来球的上升或高点期触球, 击球的中上部。结束动作:球出手,整个手臂立即放松,随挥动作要小;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不要超过 左脚),身体前倾角度增加。此时,应迅速转入回击下板球的准备,注意对方的击球动作, 迅速调整自己身体的重心和步法。二、易犯错误和改正方法1 、移动选位慢这是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打球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球,因此我们对每一个来球都 要进行积极地快速地移动选位,调整好身体与球的位置,这样才能准确地攻好球。2、架肘:多与

13、两脚平站有关,引拍时大臂直向后拉,肘高、肩高。此动作怕半高球(与 肩差不多高的球)和离身球,遇强烈的下旋来球亦难以提拉起来。改正方法:肩放松,站位应右脚稍后,身体略右侧;引拍时要求前臂横摆。还可多打些 离身球,让肩部放松,击球点位置稍远些,从而达到改正错误动作的目的。3、手腕过分僵硬,或上翘、或下吊,影响了手腕的灵活性。通过学习和挥拍练习,使其 对正确的手腕动作有所感觉,然后再上台练习慢慢体会。4、击球动作过直、过硬,攻球的弧线不好,常使球直通通地出界或下网。要处理好摩擦 和击打的关系。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5、摩擦大于击打(声音不脆) 攻球时是应该有擦有打,但近台快攻不是以

14、摩擦为主,而是以击打为主。6、击球位置错误(落点不准、节奏感不强)根据乒乓球攻球的“三角形”理论,人、球、拍三者构成的三角形空间位置是否合理,是 攻球准确性的关键,偏前、偏后、偏近、偏远、偏高、偏低都直接影响攻球的准确和质量。 正确的位置是:球反弹到胸前或腹前的正前方一肘远且与网齐高时为最佳击球的空间位置。7、夹肘和拖肘 夹肘大臂与右侧上体贴死;拖肘大臂拖在体后。这两个动作在攻球时幅度都比较小,击球点太近,不易发力,是典型的攻球错误动作。8、大、小臂夹死大小臂夹死的动作僵硬程度就像上了石膏一样,攻球时只有肩关节在运动,没有收小臂 的过程,动作缓慢、爆发力差且极易疲劳。9、只摆小臂就持拍手臂而言

15、,正确的摆动应该是大臂带动小臂,而只有小臂的摆动,从动作幅度、 力量来看显然都不够。10、手腕摆动 在攻球前,手腕有内收(下摆),在击球时又有外展(上摆)动作,从理论上讲是可以 增加力矩,但实际上手腕的摆动又减弱了攻球的稳定性。因此,在攻球时,手腕要相对固定。11、挥臂路线错误(包括不到位和附加动作) 挥臂直接朝前和朝上都是错误的,应该是朝左侧前上(右手持拍);直上直下的路线也 是错误的,应该略带弧线。有的挥臂到中途就停下,不能充分发挥摆臂的力量;有的在起点 或止点增加多余的附加动作,使得还原变慢、攻球不及时。12、习惯性停留 有些人在攻完球后喜欢把球拍停留在止点处,这样耽误了下一个动作的连续进行。13、没有后引和横摆动作在攻球之前没有向后的引拍动作,连锁反应的向前横摆动作也不可能有,缺乏这两个动 作,攻球就没有力量。14、大小臂用力不协调 挥臂摆动时不只是大臂用力,也不只是小臂用力,而是大臂带动小臂一起协调用力。根 据不同情况,有时是小臂用力为主,有时是大臂用力为主。15、腰部无转动和用力 只有手臂动作,无有腰、腿的配合,击球过程中重心始终站在一只脚上。动作显得不协 调,发不了力,还影响与其它技术的配合,影响步法的快速移动。攻球时很大的一部分力量 来自于腰部,如果腰部不会转动用力,不仅动作不协调,像木偶戏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