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40185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换热站是供暖系统中重要的部分,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它进行安全可靠地供电和完善的系统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换热站的供暖方式,主要介绍了换热站的弱点系统设计,这是换热站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换热站的结构、换热站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构成并对控制方案作了详细介绍。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

2、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3、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

4、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5、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6、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7、?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基于PLC和变频器的集中供热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目 录1.绪论11.1 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11.2 锅炉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3 燃气汽暖锅炉的控制特点31.4 本章小节42.可编程

8、控制器52.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52.1.1 可编程控制器背景及特点52.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62.1.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72.2 S7-200系列PLC简介92.3 本章小结103.燃气汽暖锅炉系统及方案提出113.1 燃气汽暖锅炉系统分析113.1.1 燃气汽暖锅炉的构成113.1.2 燃气汽暖锅炉系统工作原理113.2 燃气汽暖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123.2.1 燃气汽暖锅炉控制系统组成123.2.2 燃气汽暖锅炉系统的控制原理123.3 燃气汽暖锅炉控制系统的方案提出143.3.1 控制系统方案选择143.3.2 控制系统功能分析153.3.3 控制系统结构163.4 本章

9、小结164.燃气汽暖锅炉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74.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74.1.1 PLC机型选择174.1.2 传感器的选择184.1.3 触摸屏选择194.1.4 主电路设计204.1.5 控制电路设计20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204.2.1 控制系统的软件流程图214.2.2 控制系统的PLC程序244.3 本章小结24结论25参考文献26致谢27附录281. 绪论1.1 集中供暖的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集中供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集中的热源向一个城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集中供暖不仅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

10、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能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当时在美国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用户供热。20世纪初期,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利用发电厂内汽轮机的排气,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热,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的热电厂。在上世纪中,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的发展政策。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居世界首位。1980年原苏联热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9600万KW。国工业与民用的年总供热两中

11、,70%由集中供暖方式提供。全国热电厂总年供暖量约为55亿GJ。莫斯科的集中供暖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供暖系统。据1980年资料,市区有14座热电厂,供暖机组78台,总容量为585万千瓦,供暖能力达45200GJ/h。热网干线长达3000多千米向500多个工业企业和四万多座建筑供暖,其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接近100%。地处寒冷气候的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据1982年资料,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镇,向全国1/3以上的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

12、行重建工作,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城市已有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暖系统外,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还建立了联结几个城市的城际供暖系统。在一些工业发达较早的国家中,如美、英、法等国家,早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不过这些国家已非常重视发展热电联产的集中供暖方式。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我国早在远古时期,就有钻木取火的床说,西安半坡村挖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房屋中,就发现有长方形的灶坑,屋顶有小孔用以排烟,还有双联造型的火炕,而这些利用烟气供暖的方式,如火炉、火炕灯在我国北方农村还被广泛使用着在旧中国,只有在大城市位数很少的建筑中,装设了集中式供暖系统,被视为高贵的建筑设备。在工厂中,对生产工艺用热,多只装设简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