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68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399360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68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68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68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68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68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6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68(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考前密押冲刺卷1. 单选题 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策略C 组织策略D 资源管理策略答案 C解析 组织策略是整理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2. 简答题 简述系统脱敏法。解析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3. 单选题 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

2、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课的结构?( )A 单一课B 综合课C 练习课D 复习课答案 B解析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一节课任务数量是多个,故为综合课。一节课如果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那么这种课属于单一课。4. 单选题 小明可以对假言命题做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应。这说明小明可能处于认知发展的(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D解析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做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应。5. 简答题 试评析徐老师对课堂问题行为

3、的做法。(10分) 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10分)解析 面对学生开小差的行为,徐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将这种行为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一个原本开小差的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之中。6. 单选题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答案 B解析 这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7. 单选题 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A 钱塘江大桥B 上海

4、浦东大桥C 南京长江大桥D 武汉长江大桥答案 D解析 “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50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1955年开工,1957年建成通车。故选D。8. 单选题 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1gb,这是一种()。A 负迁移B 正迁移C 顺向迁移D 逆向迁移答案 A解析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lgb,这是一个错误推导,说明两种学习之间发生了干扰,属于负迁移。9. 单选题 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 课程方案B 课程计划C 课程标准D

5、课程目标答案 C解析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0. 简答题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解析 (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刚的道德认知能力。(2)品德的形成一般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道德认知)。其中道德认知指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该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切身体验,晓之以理。材料中老师对小刚的道德认知教育正

6、是结合小刚的实际生活,问他家里的话梅是怎么来的,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一步步地对小刚进行道德认知教育和道德说教的。老师的这种做法将对小刚的品德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他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11. 单选题 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A 气质B 性格C 能力D 兴趣答案 B解析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诚实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谦虚与骄傲、勤劳与懒惰描述的都是人的性格特征。12. 单选题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A 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B 组织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C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D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兴趣答案 D解析

7、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兴趣。13. 单选题 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诗句中的“杜康”,是指( )。A 益友B 胜景C 美酒D 民歌答案 C解析 杜康酒历史悠久,三国时的曹操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相传杜康是中国用粮食酿酒的创始人,杜康当年酿酒的遗址在汝阳蔡店乡杜康村。这里三山环抱,一水旁流,群众历来多善酿酒。酿制杜康酒的泉水酒泉。位于杜康村的酒泉沟里。酒泉水清冽碧透,味甜质纯。每遇夏季,可闻到一股天然的酒泉香。杜康酒属浓香型,以优质小麦采制高中温混合使用,又精选糯高粱为酿酒原料,并采取“香泥封窖、低温入池、长期发酵、混蒸续槽、量质摘酒、分级贮存、陈酿酯化

8、、精心勾兑”等先进工艺。自1987年开始,洛阳每年举办“中国杜康酒节”。14. 单选题 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A 幼儿阶段B 青少年阶段C 成年阶段D 老年阶段答案 B解析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尤其是性成熟会带来心理上的躁动。这一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15. 单选题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A 人格型和行为型 B 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C 行为型和情绪型D 情绪型和人格型答案 B解析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倾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倾性问题行为。16.

9、单选题 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 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D 道尔顿制答案 D解析 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帕斯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立。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效果。17. 单选题 下列作家中,创作了游击队之歌的是( )。A 聂耳B 冼星海C 田汉D 贺绿汀答案 D解析 游击队之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创作的。18. 单选题 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写作的长篇小说是( )。A 蚀B 虹C 腐蚀D 霜叶红似二月花答

10、案 C解析 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写作的长篇小说是腐蚀。19. 单选题 千纸鹤的作者是( )。A 泰戈尔B 大江健三郎C 川端康成D 郁达夫答案 C解析 千纸鹤是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故本题选C。20. 简答题 请分析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解析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问题,然后他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题,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明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取得不小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

11、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案例中,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案例中的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21. 单选题 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称为() A 内部动机B 外部动机C 近景动机

12、D 远景动机答案 A解析 直接指向学习本身的兴趣属于内部动机。本题选A。22. 单选题 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评价方式属于( )。A 测验评价B 量表评价C 实作评价D 档案袋评价答案 A解析 教师通过听写英文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属于测验评价的方式。23. 单选题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 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 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 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答案 D解析 由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征可知。24. 单选题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13、道德行为答案 B解析 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25. 简答题 请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材料。解析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在目标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使他们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一致;要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如各种激励或奖励措施。(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14、应该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纪律。(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此外,班主任要引导非正式群体成为班集体的积极力量。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有三点要求:第一,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群体组织的特点;第二,认识非正式群体组织的作用;第三,加强教育和引导。26. 简答题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