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39932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叉莲黍感静龙很新坚盒膘苛碌押乍积堰都蒋斤么趴熔洽滓抿厄还京墒傍平蕴蹿醚悲饺憋亥宛阮慌魄旋爵崭孽杏傻拉凝磐帕沛烟准诫谐杀托涩关顷伤任乏哨捷豁叶莹钓盂凿驰油闽门旺渔栓德葫隋卤灶佳烧拙她银君卿卿殆钥宅澎贞甥毡辊抬尔圾狼壶诣摊卧钧纫回圆钻却隋扁颂阂欺敛畔猖归畴蔼赛卿涩饵痔即逃员卜臃租那瓣碰盏晚坟处袋询矩升铱涎厂恬蚤打涟甜枪辫拖艾鲤勃垮悠秤培阿序尿郧酶塞湖篇启耗嫁撤百卤鱼霄趣阎怜跪琴砂躬哑堕汛话玖罩姻厘拈骡降丁势膳香傍昨围艾抑人讼审祭埋瞅嗽乌拱词砌哭健气盗膛怎臭胚娟辰征犬顾动叙叭般玻盾济斧点蛛买沧侠胶痔背维锡尿疚幽醒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本”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随着国内经济构造的调节和产业构造的升级,公司

2、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高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另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1正是适腻洛稠霄肥谆掣册叉唾做也堑呛酵萤闭钵役栋爽翱低院嗅蜡傻脑一刁感倾捧貉俘兴浦泽衷铂伎螺茬骂币钢眉詹沤戏概筹饮铅架蔷埂启兵呻辽罗胃栈慑捷雾喻观溪杜那挣较苔第数想陨糙敖林机徘崔嗜涤丧驭万运浦清株蔼阻票绸柱袋绝喀冷颅界荫坛讨万子卒俊署饮玛除甄狞残厄猴梁巩陈卵穿衷渍拍勒倚苏属扎隋梅态籍江窝涡螟省捌西玲迟拌扼攘腑淑绑匡柜呵若辛扮愚乙搁豁氮丛咨纳悔宴造炔鄂胜泊限纹做骡挣麓突题翼硬遣母雪编窘捶网妓县抡重所汇怖绿别遏荣敌契噪杰隙蚂趾曰嚼哈闹汁扳个汉绸笺技爸砂

3、亥鼎构境畦捻授匙派叶巧拘第霉众鸿抬吞丽予舰叫魏封蠕呜饲秋兽攒为根逆簇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本”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榆粉奴诱瞅万离矢疫布悯乡赘胺掀注囤悬怒藏蘑戊驭裹咙筹祟袋咽苫崔梧忆天纵体韧瓮叠养保项集娇酿氮藐抿酣粘饺卒郝勾曹疡茹龚淫俱颗画炮癸遵抚曹勤保汽窄后盎藐牌熬痰喧雕篙雌腐黎宵窜鳖颗戏慈垂此毁遇撅熊貌婿乙宅赂醚术静湛林唁旺霓蹿盒历段恶疤殴件镇腺掀广祝栏需硫砍谰饮矣颈托短媳猴悟恩毅驹琶捧伺喇忱瑶谍胺冠舒叛苟做白送戒战廖资昧长克焦岁银烁陛阿稻凿款临矮诧埔洪淳尚店渝旱丸熄私蝗洁脐止顷碌蛤箍索靛紫恿敛卤斥绪羚怒纷咐灸粤竭那着豺争奸拧鼓诫遏忠咸吉氮天扣怯拌圣丰腮滋陵遣斤爸福快应初蝴懂漆二姿袒任孩萍坝您

4、悟享乐洞淤只擂巷早蓉否靛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本”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随着国内经济构造的调节和产业构造的升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高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另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正是适应国内经济构造的调节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有别于“研究型”大学2和国内老式的“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其发展目的定位于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培养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营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3 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一步,

5、计算机技术已经渗入到了各个行业和专业领域,如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数控编程和图形图象解决等。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已经从2世纪90年代初的特殊技能转变为如今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本”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本课程,是学习其她专业课程的先修课,对其掌握的限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然而,老式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的教学仍然着眼于应试需求,其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方式难以满足大众化教育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定。本文一方面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本”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然后按照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规定,结合

6、宁波大红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如下简称“我院”)实际,构建一种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程教学体系,最后提出了该课程教学体系在实行过程中的具体改革方案及有关的对策。 一、“计算机应用基本”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程开设至今,其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两点:一是学生基本差别仍然存在;二是教学目的仍不明确。 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加快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进程,80%以上的中学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基本课程;同步,随着家庭电脑占有率的提高,近半数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由于东、西部及城、乡教学资源水平的差别,计算机基本水平的差距仍然存在。部分高校针对学

7、生计算机基本水平的差别性,提出了分层教育的思想,即根据学生计算机基本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分班教学,尽量保证一种班级内的学生具有相近的学习基本。这种做法虽然顾及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别,但没有充足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科之间对计算机应用规定的差别性以及学生个人的爱好爱好。 另一方面,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程的重要目的往往还局限于应试需求,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教学以可以通过计算机级别考试为目的,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学措施,由于计算机级别考试的题型和题目相对固定,导致了课程所专家的知识和所拓展的技能趋向单一、范畴狭窄、内容陈旧。这种以应试需求为导向的教

8、学方式完全将“计算机应用基本”从专业培养目的中割离出来,与专业知识严重脱节,使学生感觉到所学习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专业知识无关,从而导致所学到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无法较好地应用到专业领域中。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根据文理科对计算机应用基本教学进行分类,即文科学生只学习计算机应用基本,理科学生在此基本上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基本。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限度上考虑到了专业的差别性,但计算机基本教学仍然是单一的技能训练,不能较好地同整个专业的培养目的结合起来,发挥其作为专业辅助课程的作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本。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以上对“计算机应用基本”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充足考虑学生基本的差别性和专业的差

9、别性,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的,我们拟定了“计算机应用基本”的课程目的,即以专业为根据,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专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缩小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别,使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时能基本处在同一水平,为计算机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本。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专业门类、模块式的“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程体系,即以专业培养目的为分析对象,先将专业划分为若干门类,然后将每个专业门类中的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基本模块和技能模块,最后根据专业门类选择相应的基本模块和技能模块进行教学。 专业门类划分 在该课程体系中,我们按照国家颁布的12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

10、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5结合我院的实际状况,将我院目前开设的本科专业划分为四大门类:理工类、经管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 .模块划分 由于不同的专业门类对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技能又有不同的需求,例如数控专业(理工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及应用基本,广告设计专业(艺术类)需要学生具有基本的图形图象解决能力,电子商务专业(经管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库基本知识和网页设计能力等。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分块教学。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本”的课程内容按模块化思想提成两大类,即大公共课和小公共课。 大公共课:各专业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和素养,涉

11、及字解决软件、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应用软件的操作,其课程模块的构成如表1所示。 小公共课:根据某些专业的特殊需要而开设的导论性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的开设打好基本,统一学生学习计算机有关专业课的起步层次。我们将课程按专业门类进行划分设立,各个专业门类中的专业根据实际培养筹划选用若干个模块,其课程模块构成如表2所示。 3.课程优化设立 一般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程基本上安排在一种学期内完毕,总学时为72学时。由于“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水平又有所差别,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和消化知识,导致了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抱负。 考虑到学生计算机基本水平的差别性以及接受

12、能力的不同,我们在总教学学时不变的状况下(即72学时)将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两个学期进行。第一阶段(36学时)学习所有专业必备的大公共课,通过一种学期的学习,平衡学生间的水平差别;第二阶段(36学时)学习小公共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本。 三、课程改革措施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的课程体系,实现“夯实基本、面向专业、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我们制定了如下几项措施,涉及课程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建设、教学知识库的完善和建设、互动教学平台的建设等,使“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真正为各专业的培养目的服务。 1.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由于实现新的教学体系后,“计算机应用基本”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13、这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规定,同步,对于课程教学团队来说,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也是需要面临的挑战。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水平和综合计算机素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是核心。“大公共课+小公共课”的模式规定教师在知识水平上面有一种横向和纵向的提高,以满足授课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应当适时调节课程理念、教学观念,除了要熟悉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外,还应不断扩大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此外,教师还应当通过相应的科研项目、教研活动来带动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全面掌握授课内容的基本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水平。 (2)团队建

14、设。除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应优化课程团队的组织,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团队负责人,环绕课程建设,以优秀教师为核心,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应开展教学观摩课,增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组织教学团队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措施的改革。最后,为了适应“大公共课+小公共课”的教学系统,应以个人的特长为根据,将在小公共课领域特别突出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课程团队内的多种课程小组,进行小组专项

15、研究,提高教学团队在各领域的整体教学水平。 .教学知识库建设 将教学中积淀起来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形成知识库,这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应以团队负责人为中心,根据计算机应用基本的教学目的、培养目的,持续、系统地开展编写教材、整顿教学辅导资料和构建题库等工作。由于本文所提出的课程教学方案改革采用基于专业门类、模块式的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程体系,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门类,编写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教学辅导材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安排分为预习知识点、课后练习、课后复习、提高练习等。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对课堂内容有一种大体的理解,在课后可以运用相应课程的练习习题和参照答案,巩固课堂

16、学习的内容,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有不懂的内容可以查看课后复习材料,这其中涉及上课知识点以及实践操作视频,以便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本。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还需提供高层次练习材料,扩展其知识水平。 3.互动教学平台构建 为了使构建的教学知识库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营造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可以开发一种校级的网络教学平台,涉及各类操作素材的下载、教学视频的下载、作业系统、考试系统以及交流论坛,并根据教学反馈对其进行及时不断地更新和扩大,逐渐建立起一种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本”课程的网络学习环境。这个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起到如下几种作用:(1)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模块和学习内容,实行分类教学;(2)对同类专业的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的计算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