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39775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活、实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梳理单元解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有两篇阅读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两首古诗(池上和小儿垂钓)和一个练习组成。这一单元是教材编写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心设计的,发挥着接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功能,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用参观访问的形式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后的所见所闻,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到儿童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练习六中“处处留心”安排了对噪音的了解,这一题可以说

2、是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读读背背” 中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成语的积累,二是古诗的积累。使这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板块,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即学生不但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较好地把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到语言文字学习的这个载体中都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单元重点:1学会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2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3继续积累成语、古诗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4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

3、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单元教学策略1重视自主阅读,读演结合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个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表演,在读读、演演中学懂课文,加深理解。多种形式的自主阅读,能促进学生自我感悟,获得体验,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

4、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云雀的心愿是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的童话故事,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还可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森林对环保的重要作用。2创设特定情境,人境互动我们知道,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料,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利于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把相关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现代多媒体技

5、术集投影、录音、录像、摄像、电脑等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能多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人境互动,创设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沙漠黄沙漫天的画面,几年后星罗棋布都是环境优美的绿洲。学生在创设的视听情境中,对比朗读课文中的关键句,渲染读书的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情绪,学生读起来一定会非常投入、忘我,能读出课文表达的内涵,也能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3注重语文实践,深化拓展。课标中

6、十分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加强和提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思的基本训练。尤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本单元的主题是环保,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保情况,力图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环保建议。还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以“沙漠绿洲之旅”为主题,结合课后习题5,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

7、生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让学生的环保行为在课后落实。4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个性。由于阅读主体头脑里贮存的相似单元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匹配,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阅读应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应是他们主动积累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其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教学过程是指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不懂到懂,再到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的差异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只要是能像“赶集一样聚拢来”,只要学生的解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生命

8、的相遇,智慧的碰撞,自然是因为学生个性解读而闪现出的灵动的光芒。沙漠中的绿洲无论是学生体会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复杂,代价之昂贵,还是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都是一种阅读的收获。其二尊重文本的个性特点。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有参观访问式的文章,有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在教学时,可抓住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式的读读、画画、比比、议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云雀的心愿可抓住文中人物对话,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诗句包含的情感。教材梳理18、沙漠中的绿洲教材分析: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

9、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飞机上往下看”,“来到迪拜访问”“ 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 循着这些词句,我们寻找到了文章的叙写顺序。作者谋篇布局是以自己的寻常生活为基础的,增加了文章的信任读,读来更加真切。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见,这是培养学生语感,强化学生写

10、作技巧的佳篇。阿联酋属西亚国家,它的地形特点及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学生体会“沙漠如何变成绿洲”这一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根据四年级教材的实际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定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感知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知课文内容,读写结合,能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写一段话。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确定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沙漠如何变成绿洲”这一过程.了解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

11、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下面就这个重点内容的教学展开今天的讨论,先请海复镇海复小学的朱红莉老师发言。其他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补充。针对这一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体会的:19、云雀的心愿教材分析: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以童话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 题目“云雀的心愿”,但在阅读时我们很快发现课文的主题:保护环境。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正如课文中所说,“森林实在是

12、太重要了”。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是借云雀之口,分三部分写出了森林的重要性:一是森林可以保持水土,二是森林可以蓄水,三是森林可以调节空气。 作者通过地点的转换,实现着自己的叙述。学生阅读时,很快就可以找到课文叙述的要点:飞到沙漠上空,体会森林水土保持的作用;飞到大河上空,体会森林的蓄水作用;飞到森林里,体会森林对空气的调节作用。作者在安排这三点的叙述时,可谓独具匠心。课文先写两点,失去森林保护使水土流失,失去森林保护河水泛滥成灾。这是反写,写失去森林保护的危害。最后一点写拥有森林的好处,正写,调节空气。反与正,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有无森林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体验到森林的

13、重要性。反与正强烈对比,是把森林的重要性垫高,这为下文“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呼出,做了情感上的铺垫。在层层递进中,学生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强。课文写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就显得自然而然了。因为云雀明确了森林的重要性,才会有到沙漠中植树,才有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愿望。整个课文如此写来,结构缜密,气韵自然。 课文在写森林重要性三点时,细细理会,中间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它都是先写失去森林之后出现的现象,再写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同时配合云雀面对这种现象出现时的神态,叙述就显得丰满,有血肉。叙述第一点时,黄沙漫天飞舞,引起云雀的埋怨。继而妈妈心疼地说出,失去森林保护,土地变成贫瘠的沙漠。特别是

14、“贫瘠”一词,把这种危害具体化、扩大化,有强调、突出失去森林的作用。“心疼”一词,不仅有心疼小云雀的意思,还有心疼森林变成沙漠的意思。叙述第二点时,作者用了比喻“像脱僵的野马”写出水流的速度快,“咆哮”写出水流的声音响。紧接着写洪水泛滥后的悲惨景象,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妈妈叹了一口气,惋惜之情、悲叹之气溢于言表。 在第二、第三点的叙述中,关于森林蓄水作用与森林调节空气作用两段,在写法上还有两点相似之处,值得学生读后思考,读后迁移。相似之处在哪儿?一是总分总的写法。你看,它们都是先总写作用森林可以蓄水,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再分别具体写作用,最后一句又都是以一个反问句总结(森林不就是一个大水库

15、吗?森林像不像空调器?),强化森林的作用,给读它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二是在分写时,作者采用排笔的句式,强化学生对所述问题的认识。比如第十节中,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增强文章叙述的语势,加深学生阅读后对森林蓄水问题的认识。比如十三节把夏天与冬天放在一起叙述,也是排笔的手法,强化学生对森林调节空气温度功能的认识。再配合最后一句反问句,这种语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刚才讲的总分总的写作方式,排比的修辞手法,都是为了作者表达的需要而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科学定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重点、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3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以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确定重难点:本文内容是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展开的,课文不论是写伐树毁林森林变沙漠,河水泛滥成灾,还是写森林是个大水库,是个巨大的空调器,都是为了突出森林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森林的重要性。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理解“森林是大水库,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比较困难,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想请合作镇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