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39755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

2、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尺,长为_尺, 根据题意,得_. 整理、化简,得: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

3、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

4、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略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 练习1、2 补充练习: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

5、+2=5y-3 (2) x2=4 (3) 3x2-=0 (4) x2-4=(x+2) 2 (5)ax2+bx+c=0 四、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证明:m2-8m+17=(m-4)2+1 (m-4)20 (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1.方程(2a4)x22bx+a=0,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当m为何值时

6、,方程(m+1)x/4m/-4+27mx+5=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2 直接开平方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

7、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 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问题1:填空 (1)x2-8x+_=(x-_)2;(2)9x2+12x+_=(3x+_)2;(3)x2+px+_=(x+_)2. 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4;(2)42;(3)(2p)22p.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

8、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两根为t1=1,t2=-2 例1解方程:(1)x2+4x+4=1(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2)由已知,得:(x+3)2=2 直接开平方,得:x+3= 即x+3=,x+3=- 所以,方程的两根x1=-3+,x2=-3- 解:略. 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

9、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则:10(1+x)2=14.4 (1+x)2=1.44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

10、: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0则方程无解.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6页复习巩固1.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3 图案设计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 通过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敝开胸怀大胆联想,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图

11、案. 1、设计图案. 2、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 一、复习引入 1.如图,已知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D是B点的对称点,作出线段AB,并回答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 2.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线段CD,并说明CD与对称线段CD之间有什么关系? 3.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D点旋转90的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1.AB与CD平行且相等; 2.过D点作DEl,垂足为E并延长,使ED=ED,同理作出C点,连接CD,则CD即为所求. CD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l上并

12、且CD=CD. 3.以D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CDCD,垂足为D,并且CD=CD. 二、探索新知 请用以上所讲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完成下面的图案设计. 例1(学生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题. 按下面的步骤,请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个别致的图案. (1)准备一张正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如图a); (2)把纸片任意撕成两部分(如图b,如图c); (3)将撕好的如图b沿正三角形的一边作轴对称,得到新的图形; (4)将(3)得到的图形以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得到如图(d)(如图c保持不动); (5)把如图(d)平移到如图(c)的右边,得到如图(e); (6)对如图(e

13、)进行适当的修饰,使得到一个别致美丽的如图(f)的图案. 老师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设计图案. 新人教初三数学下教案4 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引进了一个新的记号,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表示什么? 2、a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让学生合作交流,然后回答问题(可以补充),归纳为; 1、当a是正数时,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两个平方根中的一个正数; 2、当a是零时,表示零,也叫零的算术平方根; 3、a0,因为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平方都大于或等于零 三、归纳特点,引入二次根式概念 1、基本性质、 问题1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以上3个结论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