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公司安全发展生产文化建设献一计策征文7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39691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为公司安全发展生产文化建设献一计策征文7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为公司安全发展生产文化建设献一计策征文7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为公司安全发展生产文化建设献一计策征文7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为公司安全发展生产文化建设献一计策征文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为公司安全发展生产文化建设献一计策征文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为公司安全 发展 生产文化 建设献一计策 征文6 我为公司安全发展献一计 安全是矿山生产永恒的主题,如何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摆在矿山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下面就安全生产工作谈谈个人的薄见。 一、结合我公司矿山特殊行业的实际特点,大力开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 开展的安全文化活动就是从安全宣传教育入手,在如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制定出了一套适应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特色安全文化。充分利用公司内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典型、事故教训等,贯彻落实矿山安全有

2、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在矿广播上开辟警钟长鸣安全知识专题讨论,定期定时播放矿山安全规程、事故案例、安全生产法、安全告知、矿山事故案例分析等安全技术专题系列片。创建安全文化路和安全文化长廊。具体建议如下: 1、构筑防线。用真情、亲情构筑起一道感情防线,每月开展“送温暖、保安全”活动。逢年过节“送安全祝福卡”和“安全祝福小礼物”等活动。增加或添置洗浴场所以及洗工作服和被褥等设备。(如在单身楼和办公楼添置洗衣机一至二台等) 2、安全日活动。每季度配合安全生产开展全矿性的大型群众性的安全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努力做到群众喜闻乐见,编排一些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内容新颖短小精悍,深受职工的欢迎。回顾 1

3、本季度来的安全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的工作。 3、安全员的监督。建立一套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奖罚机制,每季度对安全员进行评比奖罚。对安全员有一套较好的活动运行机制,对安全员在安全生产中查隐患进行量化考核。在其工资分配中要有占一定比例安全绩效工资部分。 4、警示教育。对“三违”人员实行违章积分制度,一月为一周期,对“三违”人员积分达到十分的停工办安全补课班,达到二十分的退出工作岗位直到解除合同;对达到积分的“三违”人员组织看受伤职工,了解受伤职工的痛苦及困难,增强教育效果;定期举办各类事故案例图片展,每旬至少办一期安全简报。 5、结合职工思想动态和现场安全环境情况,因人而宜。给职工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4、讲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与职工沟通思想,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基层党支部中开展安全思想教育评优评差活动,抓两头,夯实安全教育内容。 6、安全研讨活动。每年最少开展一次安全研讨活动。我为安全献一策。开展群众性的献计献策活动。设立“安全建议信箱”。把这项活动做为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通道,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做到及时反馈,一经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对本人进行奖励。 7、事故讨论活动。对矿内矿外发生的工伤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及时下发有关安排,确定讨论主题,积极组织相关职工召开事故分析讨论会,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二、加大投入,

5、优化安全生产环境 、资金再紧、也要优先确保了“一通三防”的设施先进、装备精良、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了通风监测系统,防灭火系统,防治、排水系统防通风不畅系统。三大系统筑起安全长城。 、建议健全矿安全培训中心教学基础设施。,增设安全教育电教室,配备多媒体安全技术教学软件及多媒林教学设备。使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真正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 4、设置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灯箱,在灯箱中装贴矿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父母、妻子、儿女等赠送给下井职工以及重要岗位员工的安全寄语。 综上所述,矿山企业只有把“以人为本”作为矿山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才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才能打牢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从而实现企业生产价值观和职工个人价值观的有效统一,使原本具有朝气的企业成为更加健康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的矿山。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