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直流UPS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396193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直流UPS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直流UPS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直流UPS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直流UPS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直流UPS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直流U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直流UPS(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29.200 M41备案号: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YDB xxx 200x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240V Direct Current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送审稿)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目 次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44产品的组成和分类45要求56试验方法167检验规则26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29前 言本项技术研究将推进240V直流供电系统的产业化进程,

2、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产品的规范,有利于产品应用,更有利于引导行业产品的发展方向。为适应信息通信业发展对通信标准文件的需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安排下,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又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性文件引导其发展的领域,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制定“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推荐有关方面参考采用。有关对本技术报告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反映。本技术报告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技术报告负责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本技术报告参与起草单位: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动力

3、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易达威锐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技术报告主要起草人:熊兰英、杨世忠、侯福平、孙文波、赵长煦、余斌、宋小刚、高健、叶子红、梁国辉、何晓光、蒋文、XXX、娄洁良、XXX。_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1 范围本技术报告规定了通信用240V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组成、系列、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技术报告适用于各种通信局站、数据机房的标称电压为240V的直流供电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报告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报告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4、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报告,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报告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报告。GB l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762-2002 标准电流等级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5、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 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3859.2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T 18380.1-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 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GB 4208-199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YD 122-1997 邮电工业产品铭牌YD/T 282-2000 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YD/T 585 通信用配电设备YD/T 638.3 通信电源设备型号命

6、名方法YD/T 1051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731 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944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983-1998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YD/T1363.3-2005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恢复时间 Recovery time恢复时间是指直流输出电压变化量上升至大于稳压精度处开始,恢复至小于等于并不再超过稳压精度处止的这段时间。3.2绝缘监察 Insulation monitoring对直流输出与地的绝缘度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发

7、生接地故障或绝缘度降低。4 产品的组成和分类4.1 产品型号系统的型号依据YD/T 638.3的规定命名。4.2 产品组成通信用240V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一般指在一个或多个机架中,由交流配电部分、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直流配电部分和监控单元组成的柜式直流电源系统。4.3 产品系列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标称值(V):240。模块额定输出电流(A):5、10、15、20、30、40、50、100。5 要求5.1 环境条件5.1.1 温度范围工作温度范围:-540。储运温度范围:-40+70。5.1.2 相对湿度范围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0(402)。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402)。5.1.3 海拔高度海拔高

8、度应不超过1000m;若超过1000m时应按照GB/T 3859.2的规定降容使用。5.1.4 冲击与振动系统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150m/s2、持续时间为11ms的冲击。系统应能承受频率为(1055)Hz 、振幅为0.35mm 的正弦波振动。5.2 交流输入5.2.1 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三相380V:允许变动范围为(323418)V。单相220V:允许变动范围为(187242)V。注: 交流输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但不超过额定值的25%时,系统可降额使用。5.2.2 输入频率变动范围输入频率变动范围为50Hz2.5Hz。5.2.3 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交流输入电压总谐波含量不大于5%时,系统应能

9、正常工作。5.3 系统配置5.3.1 系统供电宜采用分散供电方式,单个系统容量最大不宜超过600A。5.3.2 系统电压系统标称电压为240V。设备运行时,浮充、均充电压由蓄电池技术参数确定,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系统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范围216V288V。系统在其输出可调范围内,应能输出额定电流。系统直流输出电压值在其可调范围内应能手动或自动连续可调。系统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工作方式或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5.3.3 蓄电池配置(1) 单组电池个数如表1。表1蓄电池个数单体电压(V)2612蓄电池个数(只)1204020(2) 蓄电池型号选择:宜选用铅酸蓄电池。(3)

10、 蓄电池单体电压和组数确定:根据系统容量大小,蓄电池单体电压可选2V、6V、12V,每个系统蓄电池组数至少2组,最多不宜超过4组。5.3.4 整流模块配置(1) 整流模块选择:单体模块功率应根据系统设计容量大小合理选择,模块数量不宜多于20个。(2) 整流模块数量配置按负载电流加上0.1C10的充电电流计算,采用N+1冗余配置。其中N个主用, N10时,1个备用;N10个时,每10只备用一个。(3)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宜具备模块休眠功能。5.4 系统采用悬浮方式供电(1) 系统输出应与地、机架、外壳隔离。(2) 使用时,正、负极均不得接地。(3) 系统应有明显标识标明该系统输出不能接地。5.5

11、配电要求5.5.1 配电设备应符合YD/T 585的相关技术要求,除了本技术要求所具体规定的外,其余要求均可参照YD/T 585中相关条款。5.5.2 直流电流额定值等级配电设备的直流电流额定值在下列数值中选取:50A、100A、200A、400A、600A、800A、1200A。注: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GB/T 762-2002规定的范围。5.5.3 配电结构(1) 系统根据负载重要程度的不同,可采用单路或双路供电,必要时可采用双系统双路供电。(2) 采用双路供电,输出配电结构应按图1所示设计。图1 双路供电配电结构简图(3) 采用双系统双

12、路供电,输出配电结构应按图2所示设计。图2 双系统双路供电配电结构简图5.5.4 过流保护方式5.5.4.1 重要位置的断路器、熔断器(如蓄电池组)等,告警时应能发出声光告警。5.5.4.2 交流输入(1) 系统总输入过流采用交流断路器保护。(2) 每一个整流模块输入应有独立的断路器。5.5.4.3 直流输出(1) 输出全程正负极各级都应安装过流保护器件进行保护。(2) 直流输出各级配电(末级除外)应采用熔断器或直流断路器保护。(3) 直流输出末级开关(即设备输入开关)应采用断路器保护。(4) 所采用的断路器或熔断器都应与系统的直流电压相适应。5.5.5 直流输出电缆颜色标志正极母线:棕色;负

13、极母线:蓝色。5.5.6 通信设备电源接线标准 直流输出“正”极,对应于设备输入电源线的“N”端,直流输出“负”极对应于设备输入电源线的“L”端,通信设备输入电源线的“地”端与系统保护地可靠连接,如图3所示。图3 设备机架内插座接线示意图5.5.7 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1) 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不超过500mV(环境温度25)。(2) 全程压降(蓄电池正负极端电压至设备受电端子)不超过额定电压5%。(3) 蓄电池单体连接条压降不超过10 mV。5.6 整流模块5.6.1 输入功率因数当输入额定电压、输出满载时,模块的输入功率因数应符合表2要求。表2 功率因数项目技术要求I类II类功率因数0.99

14、0.925.6.2 输入电流谐波成份当输入额定电压、输出满载时,系统的输入电流谐波成份应符合表3要求。表3 电流谐波成份项目技术要求I类II类电流谐波成份10%28%5.6.3 稳压精度系统稳压精度应优于1%。5.6.4 纹波电压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端在0MHz20MHz频带内的峰峰值电压应不大于输出电压标称值的0.5%。5.6.5 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5%。5.6.6 负载效应恢复时间 (动态响应)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s,其超调量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5.6.7 开关机过冲幅度由于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5.6.8 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由于启动引起的输入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150。5.6.9 软启动时间软启动时间(从启动至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一般为3 s10 s。5.7 蓄电池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