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39509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一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写作一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写作一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写作一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写作一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作一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一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汉 语 言 专 业 写 作 ( 一 ) 0 0 5 0 6 复 习 资 料 整 理第一章 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1、写作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文化交流行为,是人类社会各个 领域都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或传播方式。2、写作活动的主要特征: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3、写作活动的操作过程:准备阶段:素材积累、写作动机触发、选题的形成;构思阶段:聚思 (写什么)与立意(主旨)、运思(文章整体设计)与谋篇(剪裁与布局);行文阶段:表达 与行文(叙述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文章修改润色。4

2、、语体:不同的文类和文体有不同的言说方式和表达特点。5、文艺语体:注重表现力丰富的修辞手段、注重表达的丰富性和高度的内涵;注重语言艺术自 身的美感。6、科技语体:精确严谨凝练。7、政论语体:严密的逻辑性、注重说服力、感染力和鼓动性。8、事务语体:表意明确、直接。第二章 写作主体的修养与写作能力建构1、优秀的写作者应当具备的素质和修养:首先应当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准备丰富或在某个学 科领域术有专攻的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应当是一个健康精神价值的坚守 者和扞卫者;应当是热爱生活,能体察生命之美的人;应当具有健全的人格。2、写作者能力构成:对人类情感和心理世界的体察与领悟力;对客观世

3、界和生命现象的感知与 想象力;对文本所传达的精神价值与思想哲理的洞察力与批判力;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感受力、 组合力、表现力;对所论对象进行逻辑梳理的判断力、分析力与思辨力。3、对情感的体察在写作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是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领悟生命价值、理解人性 的起点。4、为什么说“有责任感的作者应当是一个健康精神价值的坚守者和扞卫者”:最能显示作品境 界的是作者融入其中的价值判断。5、提升自身读写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在大量的经典阅读中不断汲取和借鉴,留心领略文 章的语言技艺。第三章 写作思维与写作实践1、写作思维及其意义:为写作做准备的阅读与选材,到构思、赋形和成文的全过程。主要关注 写作意识

4、的建立。2、形象思维:基于事物间相似性和关联性的比较而展开的思考,主要形式是联想和想象。3、抽象思维: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式和模型。4、逻辑思维:对于语言表达的指导与规范,运用概念、判断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 (种属关系-分类-重新整理-建立合理秩序)分为演绎和归纳。5、灵感思维特点: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亢奋行、突破性。6、目的思维:明确写作意图,明确建立两个意识:问题意识和读者意识。7、形式思维:包括文体、结构、修辞。作用: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纳入形式规范的轨道加以 熔铸。第四章 写作素材的积累1、素材概念:既指为创作需要而收集的原始材料,也指在写作目标出

5、现前,作者生命中的原始 事件、事实、表象以及知识、日常经验等。2、素材积累在写作中的作用:激活作者写作动机的心理机制、促使写作灵感发生、是形成文章 思想观点的物质基础。3、素材积累特点:自然性(按大脑自身的生理法则储存)、持续性(生命不息积累不止)、系 统性(积累的条理性和系列化)、独特性(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职业色彩)。4、素材积累的要求:贵在勤奋、要丰富、与思考紧密结合、及时整理。5、写作素材的类别:感性素材储备、知识素材、思想观点素材、情感素材。6、文学写作:注重对人事物等景物的积累;学术写作:注重对有关的现象、事实、实物、数 据、文献等素材资料的积累。实用写作:注重对政策法令规章制度以

6、及有关的情况问题事件事 实等素材的收集。7、素材积累的方式:无意识自动积累和有意识自觉积累(观察、调查、阅读集录)。8、观察的类别:艺术观察、科学观察、实用观察。9、调查的类别:社会调查、科学调查。10、艺术观察内容实施:选理想观察视点和方法;抓观察对象特点;做好观察记录。11、科学观察内容实施:选观察对象;确定观察内容;选观察方法;观察实施;整理观察资 料。12、调查实施:调查准备;调查思路的形成;调查问题的提出;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素材的 记录。13、阅读集录的方式:剪贴记录;专题卡片记录;图表演示集录;网络集录。14、阅读的分类:审美的阅读和理解的阅读;浏览/分析/研究。第五章 写作动机

7、与选题1、写作动机:作者投入写作活动的内在动力。2、写作动机构成四要素:需要:是人机体内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人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 求。(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基础)目标意图: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 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的和结果。(动机产生的归宿和努力方向)情绪情感:人对客 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联结需要和意图的动力。(使动机变为现实)意志: 是要实现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它伴随着动机的发生而发生,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 (强化动机)3、写作动机不同类型:文学文体:外物激发和内部刺激/无意识发动,内部激发式动机;学术 文体:职业关系(主被动);实用文体

8、:外部力量和内部驱动力(记者)。4、选题的特征:剥离性(图化形态鲜明)、层级性、图示性(思维架构)。5、选题的基本要求:本色与当行、适度与适当、辨识与辩证。6、学术写作选题的方法与步骤:追问疑点探索法、学术动态定位法、学术盲点补漏法。7、文学写作的题材与选择:捕捉易感点、捕捉命意点、寻找兴味素。8、文学写作的题材选择:自由性、主观性、命意性。第六章 聚思与立意1、聚思:主体从自己的心理尺度和心理内容出发,将注意力指向选题已甄选过的素材,进行再 体验、再认识的思维活动,其过程中表现出选择、维持、调节、监督的基本功能。2、聚思特点:拓展性、创新性。3、聚思的方法:想象(黏合联想夸张典型化)和抽象(

9、分析综合比较)。4、立意:通过文章整体构思提炼和孕育那个核心理念的过程。5、立意的作用:写作者构思文本的出发点,达到写作目的的关键一环。6、立意与主题的不同:主题是完成的作品所呈现的中心主旨,在读者和评论家那里可以见仁见 智;立意则是通过文章整体构思提炼和孕育那个核心理念的思维过程,是写作者构思文本的出 发点,是作者写作意图的凝结,是应当明确而没有歧义的。7、立意特征:目标性、思想性、过程性。8、立意的方法:因果律和相似律。9、文学写作立意的策略:设计、优选、提纯。10、学术写作立意的策略:概括、归纳和类比。11、实用写作立意的策略:从分析具体的材料入手、提炼主题立意要从全局着眼。第七章 运思

10、与谋篇1、运思:是写作立意完成后作者对文章走向符号化阶段的整体性考虑。属于写作思维运动的定 性阶段。2、运思的作用:加深作者对生活元符号意义的认识,形成写作心境的通道,是决定文章质量的 关键。3、运思特点:有序化、聚焦化和个性化。4、运思方式:形象组合运思:在小说中表现以人物性格的因果逻辑演变而推进;非因果线 性逻辑呈现,象征符号式文学形象。在散文中表现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流动而推进。逻辑推导思 路:确定文体,明确主体一围绕意旨进行思考推导一归纳出结论。5、谋篇:是文章全面物化以前结构系统的确立。定体、定纲、定调。谋篇方式:打腹稿和编写 文字提纲。6、段落和层次:段落是承担“篇意”的最小结构单位;

11、层次是具有结构形态的组织,它是由两 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意义结构。是“场”的次序迭出。段落是小“场”、层次是大“场”。7、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开头:切合文体、符合表达内容的需要,要求考虑读者的接受;结尾: 符合作品的总体构思的要求。第八章 表达与行文1、叙述含义:最基本的一种表达方式。2、叙述视角:指作品叙述事物的立足点。3、叙述人称:作者为表达内容和目的所选择的叙述身份。4、总叙:用简洁的语言对人或事物的总体面貌做概括叙述,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分叙:对一 件事情从不同方面进行叙说。(按叙述角度分类)5、顺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人物的经历、思想感情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 法。平叙:叙

12、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更多件事情,也就是先叙一件,再叙另一 件,也可以几件事情并行交叉地进行叙述。(按叙述的时间、空间顺序分类)6、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放到文章的开头来写,然后再回到事情发生的开头进行叙述;或者把事 情发展过程中最动人、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开头写,再从头顺叙。插叙:在叙述事件发展中暂停 一下,插入另外一段叙述,插叙完毕,再把原叙述进行下去。追叙:插入往事片段。补叙:对 上文补充说明。逆叙: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7、第一人称叙述: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 物;第二人称叙述:作者以向人物说话的口吻,叙述“你”的言语行

13、动。曲陈见闻感受。第三 人称叙述:以局外人的口吻进行全知叙述。8、描写: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 具体地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9、人物描写对象: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对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场面。细节描写:对 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刻画与描绘。10、描写方法:正面和侧面、主观和客观、静态和动态。11、议论: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阐明作者立场和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12、议论四要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是所要议论的对象。论点:是对论题的回答, 是作者在剖析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或是作者对阐述的问题提出主张、看法和表

14、明的 态度。论据:用来表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证:证明论据和论点之间逻辑联系的过程和推理 的方式。13、议论在学术类文体(议论是主要表达方式)实用类文体(说理议论、夹叙夹议)、文学类 文体中的作用(次要表达方法)。14、抒情: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对事件或景物的主观情感、情绪的抒发和表露,是作者反映客 观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15、抒情特征:依附性、主观性、个性化。16、抒情的要求:真实、忌直陈,要与其他表达手段融合。17、说明:以阐释事理、解说事物、传授知识为目的,对特定事物的形态、性质、特点、构 造、成因、功能、用途等进行阐释或介绍的一种表达方法。18、说明的要求:带有解释的特征,要求客

15、观解说事物,不允许掺杂作者的主观因素。19、行文语言原则:准确性、简明性和生动性。20、语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语体感:就是语言体式。21、文艺语体: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科学语体: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准确性、客观性 等特征;政论语体:多采用社会政治词汇、语言准确、规范,语体严肃性。第九章 文章修改1、主题的完善:能以读者的视点审阅自己的文章,能辨析主题不完善的原因;根据不同体类文 章主题表达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修改方法。2、结构的调整:结构美学:和谐美、变化美、逻辑美。3、语言的修饰:主题、文体、语言的“规范性”三角度。第十章 文学创作综论1、文学:是关于个人“亲身体验”的,具有“创造性”或“想象性”的作品。2、文学创作:写作者运用文字语言符号描写社会生活及心理,传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审美艺术活 动。(无功利性的审美性的创造物)3、文学创作特征:个人性、非功利性、情感性、个体无意识性。第十一章 小说1、小说:是一种以散文体书写的,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绘展现人类生活画面及其意 义的虚构故事。2、小说类型:古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