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393510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浅议城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难点与治理对策目 录摘要1关键词1一、贷后管理工作面临的难点21、思想认识不到位 22、工作职责不到位 23、激励机制不到位 3二、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治理对策3(一)创新思想观念,确立贷后管理战略地位 31、确立贷后管理的战略地位 32、确立指导思想 33、坚持四条原则 34、转变重贷轻管观念 3(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贷后管理行为31、建立主责任人负责制度 42、建立重点客户管理制度 43、建立贷后检查制度 44、完善风险责任预警制度 45、建立信贷业务到期处理制 46、建立信贷档案管理制

2、度 47、建立贷后管理移交制度 48、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4(三)坚持做到四个明确,严格落实贷后管理责任 41、明确各支行(部)客户部门的主要职责 42、明确城市商业银行总部(管理行)客户部门的职责 43、明确信贷部门的主要职责 54、明确其他机关部门职责 5(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贷后管理工作积极性 51、建立贷后管理“过程控制”考核体系 5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53、建立完善诚信资源信息库 54、建立奖励体制 6(五)提高信贷人员整体队伍水平 6参考文献 6- 1 -浅议城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难点与治理对策【中文摘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依然是很高,如何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量成

3、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接着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了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比较滞后,导致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监控不到位,未在贷款企业风险放大之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针对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贷款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以解决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问题等一系列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后管理 问题 对策浅议城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难点与治理对策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总和。防止商业银行的信贷风

4、险,要从两方面着手工作:一是把好贷前准入门槛,将风险大的信贷客户拒绝在银行门外;二是进行积极有效的贷后管理,通过贷后的严格管理,实施专款专用,防范贷款移用。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防止企业出现名盈实亏状态,从而防止降低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加大银行风险。文章着重探讨贷后管理举措,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信贷工作的安全性张仁辉。试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经济师,2010,4.参考文献1黄光平。贷后管理四个细化。农村金融研究,2003,11.2武运池。大型公司客户贷后管理的关键。农村金融研究,2004,1.3张立华。试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基础体系的建立。企业经济,2004,6.4方红光。完善贷后管理体

5、系的思考。银行家,2004,11.5赵耀。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西安金融,2003, 10.6李传涛。浅谈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国金融,2008,04.7刘士顺。谈城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难点与对策。经营管理者,2010,01.8韩洁。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研究。现代经济学与思,2010,05.9朱伟娟。商业银行强化贷后管理工作研讨。经济视角,2011,09.10陈晓龙。如何提高信贷规范化管理水平。中国金融界网,2012,05.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浅议城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难点与治理对策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文或引用数据

6、、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其内容主要包括帐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贷款客户档案管理、有问题的贷款处理、贷款清理收回和总结等八个方面。加强贷后管理,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因此,对于起步较晚城市商业银行,强化贷款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城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面临的难点与治理对策谈点自己的想法。一、 贷后管理工作面临的难点城市商业银行自九十年代末期成立以来,经历了由小到大,

7、由弱到强,由粗放经营到规范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就信贷管理工作而言,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要求,采用纵向权限制约和横向平等制约,使贷款从调查直到收回各个环节得到了一定的规范,基本控制了信贷各环节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贷后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个别领导和少数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轻贷

8、后管理的问题,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欠佳。(二)工作职责不到位一是个别信贷人员作风飘浮、工作粗放,贷后检查只是停留在客户办公司及财务室里,即使到车间、库房也只是走马观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有的甚至“闭门造车”形成贷后检查报告,管理走形式,造成工作难以到位;二是前台客户经理认为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部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少数信贷人员认为贷款金额较小、项目效益好、抵押物足值、信用等级高、能够正常付息的贷款不需要贷后管理,特别是对投放贷款时名气大,效益好的大客户,认为在短时间内不会沦落到资不抵债和无力偿债的地步,忽略了风险的不可预见性,没有对客户进行

9、必要的监控管理、信息搜集分析,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发生的风险预警信号,错过了贷款收回的最佳时机,致使贷款形成风险。(三)激励机制不到位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激励机制中,存款工作有奖无惩,贷款管理则是有惩无奖或奖少惩多,重存款激励、轻贷款激励。即使在贷款激励中,多数行激励不良贷款清收,对正常贷款回收没有激励。相对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环节而言,贷后管理是时间跨度最长、变化最多、最难驾驭的风险防范控制环节,导致信贷人员感到“吃力不讨好”,贷后管理只有责任,不如市场拓展实惠,从而影响贷后管理工作。二、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治理对策只有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以信贷业务发生后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全过程风险

10、,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周转运行,才能真正提高资产质量、业务经营效益,推动各项业务有效可持续发展。针对贷后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我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加强贷后管理工作。(一)创新思想观念,确立贷后管理战略地位1、 确立贷后管理的战略地位。把贷后管理工作摆到贷款风险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推进业务经营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日程。城市商业银行应从宏观上考虑,出台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这个规定包括贷后管理的内容、原则、贷后管理制度、部门岗位职责和管理行为规范,加强和规范贷后检查、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信贷业务到期处理,严格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管理,建立统一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严格

11、贷后管理责任移交,建立贷后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等内容;同时制定贷后管理实施纲要,这个“纲要”应根据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现状、贷后管理中长期目标、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和要求。从多层次、多领域、多层面、多环节入手,全面规范贷后管理行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真正起到风险防范作用,促进资产质量明显提高。2、确立指导思想。贷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若干规定”和“实施纲要”为指针,全面落实贷后管理要求,促进全行风险管理意识的全面提升;促进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资产质量改善。3、坚持四条原则。贷后管理工作必须坚持职责明确,检查到位,风险预警,快速处理四条

12、原则。4、转变重贷轻管观念。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全体信贷人员和客户经理进一步增强对贷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重贷轻管”的现象。(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贷后管理行为。树立“拿来主义”思想,借鉴国有银行贷款管理的工作经验,从严规范贷后管理行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1、建立主责任人负责制度。明确管户风险监控主责任人,按照规定的动作和要求实施贷后管理。2、建立重点客户管理制度。信贷管理部门应按照贷款额度或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本行级的重点管理客户、辖内集团客户、管理行审批的重点客户,系统性客户、行业龙头客户、客户部门直接营销的客户以及支行管理客户中贷款余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均属城市商业银行总部信贷部门、客户部门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3、建立贷后检查制度。要求做好首次跟踪检查,主责任人对责任人、经办人的检查工作,以确保贷后检查制度落实到位。4、完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