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39304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已经年月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总 理 李克强年月日第一章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 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 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规划,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维 护与保护,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水与污水处理,以及城镇内涝防治,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 并 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四条

2、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 统筹规划、 配套建设、保 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第五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 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 (以下称城镇排水主管 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六条 国家鼓励采取特许经营、 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 吸引社会资金 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 支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科学技术研究, 推广应用

3、 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 化利用,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第七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编制全国的城镇排 水与污水处理规划, 明确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 布局、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城镇排水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地理、 气 候特征,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 明确排水与污水处理目标 与标准,排水量与排水模式,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排涝措 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 布局、建设时序和建设用地以及保障措施 等

4、;易发生内涝的城市、镇,还应当编制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并纳入本行政 区域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第八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编制, 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防洪规划,并与城镇开发 建设、道路、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 应当根据城镇人口与规模、 降雨规律、 暴雨 内涝风险等因素, 合理确定内涝防治目标和要求,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 提高 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第九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将编制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报本级 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备案。城镇排水与

5、污水处理规划一经批准公布, 应当严格执行; 因经济社会发展确 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 加大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 理设施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依据城镇 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 合理确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 统筹安排管 网、泵站、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利用、雨水调蓄和排放等排水 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城镇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

6、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建设时 序,优先安排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未建或者已建但未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 应当按照年度改造计划进行改造,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镇排涝要求, 结合城镇用地性 质和条件,加强雨水管网、泵站以及雨水调蓄、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等设施建设和 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增加 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车 场、广场、道路等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镇内涝防治能 力。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建, 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雨水径流 控制

7、要求建设相关设施。第十四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范围内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 设项目以及需要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相连接的新建、 改建、扩建建设工程,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 应当征求城镇排水主管部 门的意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就排水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 规划和相关标准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排水设计方案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 未建设连接管网等设 施的,不得投入使用。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专门机构应当加强指导和 监督。第十五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 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并自竣工

8、验收合格之日起日内, 将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报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六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 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 通过招标投标、 委托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设施维护运营单位负责管理。 特许经 营合同、委托运营合同涉及污染物削减和污水处理运营服务费的, 城镇排水主管 部门应当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 国家鼓励实施城镇污水 处理特许经营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制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法人资格;(二)有与从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设备;(三)有完善的

9、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四)技术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五)有相应的良好业绩和维护运营经验;(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章 排 水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降雨规律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 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建立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加强雨水排放管理,提高城镇内涝防治水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 建立城镇内涝防治预警、会商、联动机制,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 泊调蓄洪水的功能, 加强对城镇排水设施的管理和河道防护、 整治,因地制宜地 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确保雨水排放畅通,共同做好城镇内涝防治工作

10、。第十八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 确定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标准, 明确雨水的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 合理控制雨水径 流。第十九条 除干旱地区外, 新区建设应当实行雨水、 污水分流;对实行雨水、 污水合流的地区, 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 进行雨水、 污水分流 改造。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可以结合旧城区改建和道路建设同时进行。在雨水、 污水分流地区, 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不得将雨水管网、 污水管网 相互混接。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逐步推进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合理确定截流倍数, 通过设置初期雨水贮存池、 建设截流干管等方式, 加强对初期雨水的排放调控和 污染防

11、治。第二十条 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第二十一条 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 商户(以下称排水户) 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 应当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 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 重 点对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事项进行审查。排水户应当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第二十二条 排水户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二)按

12、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相应的预处理设施和水质、水量检测设施;(三)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第二十三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排放口设置以及预处理设施和 水质、水量检测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对不符合规划要求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 应当要求排水户采取措施,限期整改。第二十四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的排水监测机构, 应当对排水户排放污 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 并建立排水监测档案。 排水户应当接受监测, 如实提 供有关资料。列入重点排污单

13、位名录的排水户安装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应当与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监测数据与城镇排 水主管部门共享。第二十五条 因城镇排水设施维护或者检修可能对排水造成影响的, 城镇排 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提前小时通知相关排水户;可能对排水造成严重影响 的,应当事先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向社会公告。第二十六条 设置于机动车道路上的窨井,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 设,保证其承载力和稳定性等符合相关要求。排水管网窨井盖应当具备防坠落和防盗窃功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第二十七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城镇排涝风险 评估制度和灾

14、害后评估制度, 在汛前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对发现的问 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并加强城镇广场、立交桥下、地下构筑物、棚户区 等易涝点的治理,强化排涝措施,增加必要的强制排水设施和装备。城镇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防汛要求, 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 查、维护、清疏,确保设施安全运行。在汛期,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应当加强对易涝点的巡查, 发现 险情,立即采取措施。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汛期应当服从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 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或者监督。第四章 污水处理第二十八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签订维 护运营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城镇污水

15、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 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维护运 营合同进行维护运营, 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维护运营信息, 并接受相关部门和社 会公众的监督。第二十九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 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测进出水水质, 向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污水处理水质和水量、 主要污染物削 减量等信息, 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维护运营合同, 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报送生产运 营成本等信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价格主管部门提 交相关成本信息。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核定城

16、镇污水处理运营成本, 应当考虑主要污染物削减情 况。第三十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安 全处理处置污泥, 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对产生的污泥以及 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去向、 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 记录,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倾倒、 堆放、丢弃、遗撒污泥。第三十一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不得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 设施,因检修等原因需要停运或者部分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 应当在个工作 日前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在出现进水水质和水量发生重大变化可能 导致出水水质超标, 或者发生影响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突发情况时, 应 当立即采取应急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