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39182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目标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教学准备:课

2、件、小棒、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创设情境。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探索新知(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3、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1)学生操作摆小棒。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4即时练习。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

4、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引导学生试算35+32。(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3)教师追问:列

5、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4即时练习。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三、巩固练习(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列竖式计算

6、,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四、课堂总结(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3在情境中体验加

7、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

8、垫导入(一)复习口算5+34= 63+7= 9+84= 38+50=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二)复习笔算32+6= 5+43= 24+61= 43+37=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呈现主

9、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预设一:用小棒摆1学生汇报演示。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预设二:列竖式计算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10、?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设计意图:详细讲解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中“1”的写法。一方面结合摆小棒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竖式中进“1”的写法,如果有的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整合。】(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2教材第15页第5题。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3教材第15

11、页第3题。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给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四、课堂小结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

12、教育。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1读懂情境图。(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2)谁获得的金牌

13、数最多啊?(中国)2交流情境图。(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3623= 3616= 1916= 2回

14、顾加法,列出竖式(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2)尝试列出竖式。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1教材第

15、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二)练习三的第2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三)练习三的第3题。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 全课总结,个人评价(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