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资料:药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391707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性病学资料:药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皮肤性病学资料:药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皮肤性病学资料:药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皮肤性病学资料:药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皮肤性病学资料:药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资料:药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性病学资料:药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疹 P120三明市皮肤病医院 伍显明主任医师一、定义(definition): 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外用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上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统。二、病因 1、个体因素-过敏体质、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2、药物因素-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药疹。三、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 1)抗生素:青霉素、磺胺类、四环素、土霉素等; 2)解热镇痛类:有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等; 3)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4)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等;5

2、)抗痛风药:别嘌呤醇; 6)中药。四、 发病机制:1、变态反应性:多数药疹属于此类反应。包括药物原形、半抗原+载体、代谢产物、药物+光照。与药疹发生有关的变态反应包括:I型: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型: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型:血管炎、血清病及血清病样综合征;型:如湿疹样及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变态反应药疹特点:1)、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对多数人则不发生反应;2)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性质、剂量无关;高敏状态下,极小剂量的药物也可诱发严重的药疹;3)、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 约4一20天,多数78天;再次用药 数分钟至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 4) 皮疹形 态各式各样,

3、很少有特异性;5)抗过敏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6)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式近似的药物,常能再发药疹称交叉过敏。在药疹的高潮时,甚至一些结构不同的药物也能诱发过敏,称多价过敏或多元过 敏。2、非变态反应性1)接诱导炎症介质释放: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鸦片 类药物、造影剂等为组胺释放剂,可使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而引起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2)药物的毒性作用:一些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容易发生中毒性反应,如甲氨蝶呤等常引起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等。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药疹称为中毒性药疹。3)蓄积作用:有些药物排泄较慢,或患者有肝肾功能障碍,或者药物剂量虽然不大,但

4、用药时间过久,均可造成药物蓄积而诱发药疹,如碘化物所引起的痤疮 样皮损。4)光毒性反应:服用某些药物后,经日光照射后而发生药疹五、临床表现(一) 固定型药疹 (二)荨麻疹型药疹 (三) 麻疹样或猩红热型药疹 (四) 多形红斑型药疹 (五)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七) 紫癜型药疹 (八)湿疹型药疹 (九) 痤疮样药疹 (十)光感性药疹 (十一)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一)固定型药疹 :1 皮疹特点:常由解热镇痛药、磺胺类等引起,为圆形水肿 性紫红色斑疹,边 界清楚,单个或数个常为一个;自学症状轻度痛痒。2 部位:好发于口唇、外生殖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3

5、 自觉症状:瘙痒。 4 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不易消退;5 再用相同 药物则在原部位发生同样皮疹;6 引起药物:磺胺药、解热止痛药、抗癫痫药。(二)荨麻疹型药疹:1、皮疹特点:大小形态不一、全身泛发、对称分布的鲜红色风团,持续时间长;2、自觉症状:瘙痒剧烈、刺痛、触痛。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 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3、引起药物:多由青霉素、头孢菌素、痢特灵及血清制品。(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1、皮疹特点:为散在或密集、针头至米粒大、对称分布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 ,融合成片或弥漫性,类似麻疹或猩红热;2、部位:全身泛发,对称分布;3、自觉症状: 瘙痒、皮肤灼热

6、、或发热全身症状;4、引起药物 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类、链 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引起。(四)多形红斑型药疹 1 临床皮损特点重型药疹: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境界清楚,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似“虹膜样”;2 部位:多对称分布四肢伸侧、躯干,常累及口腔,口唇及外生殖器粘膜;3 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肛门、外生殖器及全身泛发大疱及糜烂。可伴高热、肝肾功能障碍及肺炎等。病情险恶,称为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4 自觉症状:轻者瘙痒,重者疼痛剧烈。5 引起药物: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止痛药等引起。(五)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 临床特点 (1)、发病急,病情进展快;(2)、中毒症状重

7、,高热,T40; (3)、皮损初起为多形红斑型或固定型药疹,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波及全身;(4)、皮损在红斑处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5)、有明显的眼、鼻、口腔、外阴粘膜损害;(6)、有显著的肝肾等内脏损害;(7) 疼痛剧烈。2、引起药物:常由磺胺类、抗生素类、解热止痛药及巴比妥类等引起。(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 临床特点;重型药疹 (1) 潜伏期约20天;(2)在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上逐渐加剧;(3)早期损害为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可有糜烂、渗液、结痂;(4)晚期全身皮肤:脱屑呈鳞片状或落叶状 ,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5)眼、口粘膜及头发、指 (趾)甲也可

8、受累。(6)全身浅 表淋巴结常肿大,可伴有支 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等。2、引起药物:巴比妥类、磺胺、苯妥英钠、保泰松、对氨水杨酸钠、青霉素、链霉素等。(七)紫癜型药疹:1 临床特点:(1)轻者双小腿出现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2)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有粘膜出血、贫血、关节肿痛等。2、引起药物:抗生素、巴比妥类、利尿药等引起(八) 湿疹型药疹:1、临床特点:皮疹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有糜烂、渗出、脱屑等,病程较长。 2、引起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及奎宁等引起者较多。(九)痤疮样药疹:1 临床特点:表现为痤疮样皮疹: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多见于面

9、部及上胸背部。2 引起药物:多由于长期服用碘剂、溴剂、皮质类固醇及避孕药等引起。(十)光感性药疹:1、临床特点:1)光毒性红斑,多发于曝光后7-8小时,局限于曝光部位的 红斑、水疱。任何人均可发生。2)光变应性药疹,皮损多呈湿疹样,少数人发生。2 引起药物: 冬眠灵、磺胺、四环素、灰黄霉素、喹诺酮类、吩噻嗪类、补骨脂及甲氧补骨脂素。(十一)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异征候的重症药疹。目前认为,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机体对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解毒功能的缺陷是其病因之一,人疱疹病毒-6感染再激活也参与了此病的发生。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免疫过敏反应所致组织损害主要南CD8+细胞毒

10、性T淋巴细胞造成。针对其病理生理改变,最有效的治疗是采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联合疗法。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以急性广 泛的皮损,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肝炎、 肾炎、肺炎)、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增多等血 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药物反应。皮损初发 多为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更为严重者表现为伴面 部水肿的剥脱性皮炎,病死率在10%左右。六、实验室检查:1、体内实验:(1) 皮肤试验:皮内试验常用,准确性高; (2) 药物激发试验:危险性大。2、体外试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安全性高,但结果尚不稳定。七、诊断 诊断依据::1有明确

11、的服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3 起病急、进展快,数日遍布全身; 4 除固定型药疹外,多分布广泛、对称。5 排除与皮损相似的其他皮肤病及发疹性传染病。6 药物过敏试验:体内和体外试验。八、鉴别诊断: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需要与麻疹或猩红热;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需与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生殖器部位的固定型药疹应与生殖器溃疡、硬下疳鉴别。1、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由葡萄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原发性红斑和表皮剥脱.症状和体征:疾病开始为局限性结痂性感染(常像脓疱疮样),最常见于出生后数天的婴儿的肚脐或尿布区.散发病例开始为表浅性结痂性损害,常在鼻或耳周围.在24小时内,痂的周围出现鲜艳的潮红区.

12、这种潮红区可成为疼痛性和全身性.表皮上松弛性大泡可扩大并迅速破裂产生糜烂.当摩擦潮红区时,表皮很容易剥脱,常为大片脱落.在3672小时内全身皮肤广泛剥脱,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畏寒和发热).由于皮肤保护屏障的缺乏使病人发生败血症及体液和电解质紊乱. 2、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3、猩红热:是由(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

13、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4)生殖器溃疡、 硬下疳应与梅毒P221、软下疳P234、性病性淋巴肉芽肿P235等鉴别。体内试验 九、治疗1 治疗原则 停、排、抗、支、防。 (1)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2)加速体内药物排泄; (3)抗过敏;(4)加强支持疗法; (5)防止继发感染和治疗并发症。2 轻型药疹 (1)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10 %葡萄糖酸钙。(2)抗组胺药 选1一2种口服 如扑尔 敏、西替利嗪(3)必要时加强的松30一60mg/d 口服;(4)

14、局部对症治疗。3 重型药疹(1) 及早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2)加强支持疗法 :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注意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补充微生素 及蛋白质。 (3)预防和治疗合并症 慎用抗生素;(4)局部治疗 用无刺激性、具有保护、收敛、消炎作用的药物局部对症治疗 ;(5)加强护理。4、过敏性休克的治疗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病情严重者可考虑静脉给药。2)、呼吸困难者给氧、缓慢静注氨茶碱,如有呼吸道梗阻,可插管,或气管切开。3)、注意血压情况,收缩压低于80mmHg时,除补液外,还可以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升压药物静脉滴注。4)、皮质类固醇激素。5、预防1)、用药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2)、应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 3)、避免乱用药物,采取安全给药途径 4)、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5)、将致敏药记入病历 ,看病时告诉医生 十、重点1、熟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临床表现和特点;2、了解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机理。3、掌握药疹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