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39024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信任很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水厂的实习报告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水厂的实习报告 篇1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是专业实习,主要是提高实践实力。在了解基本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所学的学问对工艺进行相识和评价,并与目前较流行的先进工艺进行对比,找出其优缺点,也为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收集资料。与此同时,可以了解一下环境工作人员的详细职能,便于以后就业和确定努力方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二.汤逊湖污水处理厂:1. 汤逊湖污水处理厂简介:1.1地理位置及工程状况:武汉市汤逊湖

2、污水处理厂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南部光谷大道与汤逊湖北路的交汇处,由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BOT的方式承建,20xx年9月动工兴建,于20xx年移交给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运行。其设计规模为10万吨/日,厂区占地面积208亩,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探讨院设计,采纳DE氧化沟二级处理工艺,日处理污水5万吨,占地面积83亩,主要担当关山、庙山、流芳和藏龙岛等地区排向汤逊湖的污水,服务面积达32平方公里。1.2处理厂工艺简介:污水汤逊湖污水处理厂采纳的是比较先进的DE氧化沟处理工艺(见图1)。污水进入厂内前池后,颈粗格栅除去大块污物,再由潜

3、水提升泵提升,经细格栅进一步除渣后进入涡流沉砂池,沉淀下来的砂粒由气提装置输入砂水分别器。流出的污水则与回流的活性污泥一同进入DE氧化沟,经厌氧、缺氧、好氧一系列过程后,混合液经配水集泥井匀称配水至两个辐流式二沉池进行泥水分别,分别出来的水经接触消毒池加次氯酸钠消毒后排放,而沉淀于二沉池底的活性污泥,一部分作为回流污泥进入DE氧化沟厌氧段,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进入污泥处理单元进行脱水处理。此项DE氧化沟工艺在生物除磷脱氮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不仅BOD5、CODCr、SS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而且TN、TP(PO4-P)指标也优于传统处理工艺,使得整体出水水质优于国家GB18918-20xx(一

4、级B)标准。 2.工艺详解:2.1 格栅:在污水处理工程中,格栅是用来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大固体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格栅是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及杂质。格栅所能截留污染物的数量,与所选用的栅条间距和水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以不堵塞水泵和水处理厂站的处理设备为原则。设置在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前的格栅,还应考虑到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能正常运行,对处理设施或管道等均不会产生堵塞作用。因此,一般设置粗细两道格栅。1)粗格栅粗格栅主要用于截留污水中大于栅条间隙的漂移物,一般布置在污水处

5、理厂或泵站的进口处,以防止管道、机械设备以及其他装备的堵塞。栅条间距一般为16-25mm,最大不超过40mm。(见图2)2)细格栅细格栅的功能是去除水中较小的漂移物及颗粒和悬浮物。格栅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两种。每天的栅渣量大于0.2m时,一般采纳机械清除方法。在此为机械清除。机械清渣的格栅,倾角一般为60o70o,有时为90o。机械清渣格栅过水面积,一般不小于进水管渠的有效面积的1.2倍。设置格栅的渠道,宽度要适当,应使水流保持适当的流速,一方面使泥砂不至于沉积在沟渠底部,另一方面使截留的污染物不至于冲过格栅。一般在格栅前后均要设置闸门,以便利检修。(见图3)2.2 旋流沉砂池:旋

6、流沉砂池用于污水处理厂中的预处理,用于初沉池前,格栅后。沉砂池主要用来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 0.2mm,密度 2.65t/m的砂粒,用以爱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堵塞,以免这些颗粒影响后续处理。旋流沉砂池工作原理:旋流沉砂池主要利用机械叶轮的旋转,限制进入水流的流速与流态,使砂颗粒在离心力与重力的作用下,沿池壁呈螺旋线加速沉降,同时有机物在水流的作用下,随水流漂走,沉入池底的砂经空气提升或排砂泵排砂后,与少量污水进入砂水分别器中进行分别后排出,清洁水回流至格栅井,从而达到除砂的目的(旋流除砂系统由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别器及鼓风机等设备组成)。2.3 DE氧化沟:DE型氧化沟由两个相同容积的氧化

7、沟组成,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多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也是最先进、处理效果最好的活性污泥污法水处理工艺之一。它可以很便利地实现生物脱氮除磷功能而不增加反应池容积;厌氧选择池的设置极大地改善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运行限制简洁,可以便利地实现PLC全自动限制;考虑脱氮除磷功能的DE型氧化沟的工程造价在同等规模条件下仅为传统活性污泥法(A/A/O)的50-60%;不考虑脱氮除磷时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60-80%。该技术适用于城市污水和性质相像的其他废水的处理。 氧化沟事实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水力流态和一般活性污泥法相差较大,是一种首尾相接的循环流,通常采纳延时曝气。由于氧化沟处理

8、污水经济、简洁和管理便利,所以它问世以来,发展很快。严格地说,氧化沟不属于特地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但是随着氧化沟技术的发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实践范围,出现了一系列脱氮除磷技术与氧化沟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根据运行方式,氧化沟可以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如帕斯韦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在我国应用比较多,这些氧化沟通过设置适当的缺氧段、厌氧段、好氧段都能取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交替工作式氧化沟一般采纳合建式,多采纳转刷曝气,不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施。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单沟式、双沟式和三沟式,交替式

9、氧化沟兼有连续式氧化沟和SBR工艺的一些特点,可以依据水量水质的改变调整转刷的开停,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实现最佳的脱氮除磷效果。 该工艺的运行分为四个阶段,详细如下。阶段A: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均流入缺氧池,经池中的搅拌器作用使其充分混合,避开污泥沉淀,混合液经配水井进入第一沟。第一沟在前一阶段已进行了充分的曝气和硝化作用,微生物已汲取了大量的磷,在该阶段,第一沟内转刷以低转速运转,仅维持沟内污泥悬浮状态下环流,所供氧量不足,此系统处于厌氧状态,反硝化菌将上阶段产生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逸出。其次沟的出水堰自动降低,处理后的污水由其次沟流入二沉池。在阶段A的末了时,由于第一沟处于缺氧状态,汲取的

10、磷将释放到水中,因此此沟中磷的浓度将会上升。而其次沟内转刷在整个阶段均以高速运行,污水污泥混合液在沟内保持恒定环流,转刷所供氧量足以氧化有机物并使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微生物汲取水中的磷,因此该沟中磷的浓度将下降。阶段B: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配水后进入第一沟,此时第一沟与其次沟的转刷均高速运转充氧,进水中的磷与阶段A第一沟释放的磷进入好氧条件的其次沟中,其次沟中混合液磷含量低,处理后污水由其次沟进入二沉池。阶段C:阶段C与阶段A相像,第一沟和其次沟的工艺条件互换,功能刚好相反。阶段D:阶段D与阶段B相像,阶段B与阶段D是短暂的中间阶段。第一沟和其次沟的工艺条件相同。两个沟中转刷均高速运转充氧,使

11、汲取磷的微生物和硝化菌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但第一沟和其次沟的进出水条件相反。从上述的运行过程来看,通过适当调整处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则可以得到低浓度的TP和TN的出水。2.4二沉池:二次沉淀池是整个活性污泥法系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的处理效能与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状态是否良好亲密相关。从利用悬浮物与污水的密度差以达到固液分别的原理来看,二次沉淀池与一般的沉淀池并无不同,但由于二次沉淀池的功能要求以及沉淀的类型不同,因此,二次沉淀池在设计原理和构造上都与一般的沉淀池有所区分。二次沉淀池在功能上要同时满意澄清(固液分别)和污泥浓缩(使回流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回流污泥的体积削减)两方面的要

12、求。二沉池的基本原理:(1)二次沉淀池中普遍地存在四个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降区、压缩区。一般有两个界面: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2)混合液进入二沉池以后,马上被池水稀释,固体浓度大大降低,并形成一个絮凝区。絮凝区上部是清水区,清水区与絮凝区之间有一泥水界面。(3)絮凝区后是一个成层沉降区,在此区内,固体浓度基本不变,沉速也基稳定。絮凝区中絮凝状况的优劣,干脆影响到成层沉降区中泥花的形态、大小和沉速。(4)靠近池底处形成污泥压缩区。压缩区与成层沉降区之间有一明显界面,固体浓度发生突变。运行正常的、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在污泥压缩区的积存量是很少的。当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志向时,才在二沉池的泥斗

13、中积有较多污泥。排出二沉池的底流浓度主要取决于污泥性质和污泥在泥斗中的积存时间。因此,可以认为,二沉池的澄清实力与混合液进入池后的絮凝状况存在紧密联系,也与二沉池的表面面积有关。二沉池的浓缩实力主要与污泥性质及泥斗的容积有关。对于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二沉池的泥斗容积可以缩小。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大型沉淀池,池径最大可达100m,池周水深1.5-3.0m。有中心进水和周边进水两种形式。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进水部分在池中心,因中心导流筒流速大,活性污泥在中心导流筒内难于絮凝,并且这股水流与池内水相比,相对密度较大,向下流淌时动能较高,易冲击池底沉泥。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入流区在构造上有两个特点

14、:进水槽断面较大,而槽底的孔口较小,布水时的水头损失集中在孔口上,故布水比较匀称,但配水渠内浮渣难于解除,简单结壳;进水挡板的下沿深化水面下约2/3深度处,距进水孔口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这有利于进一步把水流匀称地分布在整个入流区的过水断面上,而且污水进入沉淀区的流速要小的多,有利于悬浮颗粒的沉淀。池子的出水槽可设在池的半径中间或池的周边。进出水的改进措施在肯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缺点,可以提高沉淀池的溶剂利用率。沉淀于池底的污泥一般采纳机械刮泥机解除。刮泥机由刮泥板和桁架组成,刮泥板固定在桁架底部,桁架绕池中心缓慢地转动,池底污泥可以通过虹吸或用刮泥板推入池中心处的泥斗中,污泥在泥

15、斗中可利用静水压力排出,亦可用污泥泵抽吸。对辐流式沉淀池而言,目前常用的刮泥机械有中心传动式刮泥机以及周边传动式刮泥机等,为了刮泥机的排泥要求,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平缓,常取0.05.此处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为3,转动速度为2cm/s。2.5污泥处理:污泥处理也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削减污泥量并使其稳定,便于污泥的运输和最终处理。污泥处理工艺主要由污泥的性质以及污泥最终处置的要求所确定。来自于一级处理的初沉污泥和二级处理的剩余污泥分别进入浓缩脱水车间,随后进行污泥浓缩,污泥浓缩的方法有自然浓缩和机械浓缩,自然浓缩又分为重力浓缩和气浮浓缩,但目的均为大幅度地削减污泥体积,减小后续处理的水量负荷和污泥处理水厂的实习报告 篇2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此工艺由高效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和da863过滤技术组成。各组成工艺特点如下:(1.)高效混合器和絮凝剂自动加药系统的特点(见前述);(2.)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网格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等优点,适用于原水水温4.0-34,浊度为25-2500ntu,单池水量以1.0万-2.5万m3/d为宜;折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等优点,适用于水量改变较小的水厂,单池水量可达10104 m3/d,但其结构较为困难,施工较不便;(3.)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