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389586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设计课题顶碗少年授课时间设计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3、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方法。透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指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的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2、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内心。课件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失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2、收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学生过课题目: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探究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学习第3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年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

3、。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4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注重知识链接,导入新课,帮助这生积累文学常识。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3指名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放手让学生读自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4、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够成功。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1)具体观点归纳如下:认为

5、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a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b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c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d成

6、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够成功的:a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b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 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很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

7、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c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 观点; “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3)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

8、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 “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因为,他们“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猜问激

9、趣,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组辩论,体人少年面对挫折勇于拼搏的精神,突破重、难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达到情感教育目的。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读中悟情,培养语感。五、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

10、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抓住切入点,进行说话训练,读、说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六、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训练综合能力。作业设计:一、本课有一些好词好句,把它们写下来。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二、仿写句子。“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这是具体描写顶碗少年动作的句子,请你一连用上几个“一会儿”,试着写某个人的

11、连续动作。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在教室里,李明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摆弄玩具,一会儿看窗外的风景,老师一进门,他连忙拿起本子写作业。三、当少年两次失误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请你想一想,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不要灰心,不要慌,你一定人成功的!少年心想我一定要冷胸,细心,这一次一定会成功的。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对观众的反应以及白发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