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中心项目验收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38938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创新中心项目验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创新中心项目验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创新中心项目验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创新中心项目验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创新中心项目验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创新中心项目验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创新中心项目验收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创新中心工程验收报告项 目 完 成 报 告工程名称:广东省金珠有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工程方案类别: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管理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承担单位:广东金珠农业科技填写日期:2022年10月25日一、 工程执行情况1、 工程合同规定的任务、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与经济指标课题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建立“广东省金珠有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专门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建立四大不同生态区科技示范试验基地以及培养一支科技创新团队。要求成立科技创新中心包括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室、农业重要病虫害预防及控制技术研究室、土壤肥料研究室、畜禽饲养技术研究室、有机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室等五个研究室和一个检测化

2、验室。要求建设基地包括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科技示范基地、有机花生及大豆生产技术科技示范基地、粤东有机黑猪饲养技术科技示范基地、有机食品加工技术科技示范基地,每个基地规划面积300-500亩。要求建立科技创新团队有科技骨干10名,成果转化和科技效劳骨干20名。有机农业具有营养品质高、价格高、食品平安等特点,在解决社会就业压力、解决增收难问题上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创立中心组建后第一年企业销售收入7400万元,税利560万元,并以每年14%速度增长,为粤东地区农业创新、农业培训和农业示范、推广效劳,为“三农做出奉献。2、 工程任务执行情况综述建立“广东省金珠有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并配套相关科技创新平台设

3、备。筹建研究推广有机稻、有机花生和有机大豆生产技术、有害生物持续控制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有机黑猪等饲养技术的研究室,把科研,生产连接起来,形成农业种植和饲养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循环生产体系。本工程已建立3000亩有机大米的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及推广效劳,共带动1500户农户,平均每户收入增收5000多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增收、农民增收并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建立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科技示范基地,成立了4个部门水稻生产研究室、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研究室、化验室和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研究室。二、 工程实施选择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评述“有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由广东

4、金珠农业科技为主体,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昆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参与合作组建。人员方面,由广东金珠农业科技和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组成。经费投入上,广东金珠农业科技负责筹措。运行机制上:实行由中心主任负责制下的职能结构,按各岗位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到达科学高效运作。建立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科技示范基地、有机花生及有机大豆生产技术科技示范基地,以上各基地面积为500亩,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建立研究推广有机稻米、有机花生和有机大豆生产技术、有害生物持续控制技术、有机肥施技术、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和有机黑猪等饲养技术的研究室,把研究、生产连接起来,形成农业种植和饲养相结合的立体生

5、态循环生产体系。创新中心先后引进试种成功新水稻品种2个、优质花生品种2个、新栽培技术2项、黑猪品系1个,等到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并获得中绿华夏有机中心认证。创新中心扩大了与省内外多家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多名高中级研发人员和新品种、新技术,扩大了多个实验、示范推广粮油肉基地,获得省级主管单位的支持与帮助,更好地为粤东地区农业创新、农业培训和农业示范、推广效劳,为“三农做出奉献三、 取得的创造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已建立3000亩有机大米的生产基地,有利地推动了我县经济增收,农民增收,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获得中绿华夏有机中心认证。四、 工程成果情况1、 工程成果对相关研发工作的

6、开展以及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开展,人们对食品污染问题普遍关注,渴望得到好口味、富营养、无污染的平安健康食品。而常规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其结果造成单位产品本钱高、土壤板结盐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创新中心开发有机农业,开展有机食品,为社会提供真正源于大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平安食品,对提高公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本工程的实施,让蕉岭县成为粤东最大的有机米生产基地,实现蕉岭县政府的农业品牌战略,进而提高蕉岭县品位形象,促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开展。 2、 工程成果目前的应用、转化情况包括与用户或企业等的

7、合作状况及前景分析;本公司已设立了水稻育种研究室、检测化验室、有机农业栽培研究室、机械插秧研究室。水稻育种研究室主要用于水稻、花生等农作物的育种、引种工作,选育出适合在蕉岭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同时对蕉岭的地方品种进行收集、改进培育出新的品种,并且建立种子资源库,保护地方品种;检测化验室主要用于对一些常规的指标进行测定,如水分、土壤酸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米品质等的测定;有机农业栽培研究室主要对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同时编写有机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手册,建立有机生产的技术档案;机械插秧研究室有一台插秧机。本工程的实施,使蕉岭县成为粤东最大的有机米生产基地,实现蕉岭县政府的

8、农业品牌战略,进而提高蕉岭县品位形象,促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开展。我省农业仍然存在根底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等问题,科技创新成果缺乏导致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我省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建立“广东省金珠有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提高我省有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为广东省特色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对加快地方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和促进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 工程成果的其他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与评述;开展有机农业,必将带来巨大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打破贸易壁垒:随着人类对食品平安问题的重视,各国纷纷加强了对农

9、产品的检测力度,重点对农残、重金属、转基因和有害微生物等工程进行检测,设置可农产品进出口的“绿色壁垒。由于有机农产品执行国际检测标准,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力,对打破“绿色壁垒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营养品质高:有机转换期间,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可能会比常规农产品的产量低,但建立良性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营养价值会比常规农产品的高出110倍,甚至更高。(3) 价值高:由于有机农产品对食品平安、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价格比常规农产品高30%50%,有些甚至更高。而广东省金珠农业科技生产的金珠香牌有机大米,每斤到达10元。而普通的大米每斤1.5元,高出6倍多。(4) 解决就业压力:有机农业是

10、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相融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专业分工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比其它农业生产领域高出35倍左右。大力开展有机农业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从根本上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5) 解决增收难问题:有机农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品质高、不受农药化肥残留等因素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出口的瓶颈 问题,具备坚强的市场竞争力,解决了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有机农业具有营养品质高、价格高、食品平安等特点,在解决社会就业压力、解决增收难问题上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创立中心组建后第一年企业销售收入7400万元,税利560万元,并以每年14%速度增长,为粤东地区农业创新、农业培训和农业示

11、范、推广效劳,为“三农做出奉献。五、 工程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情况及经验总结公司现有职员63人,其中科技人员36人,研究院3人,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人,高级畜牧师11人,畜牧师6人,其他科研人员13人。他们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生产经验,为基地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为加强公司的科研力量,增加开展后劲,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业科学院和湖南农业科学院长期合作,公司生产的有机米还获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认证。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团队实力雄厚,今年来承担省、市、县各级科技工程多项,获得县财政局、县科学技术厅科技经费累积一百多万(如5000吨有机米加工扩建技术改造资金科技经费10

12、0万;科技示范园科技工程55万元等工程)本次工程广东省金珠有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也获得科技经费15万元。本工程的顺利完成,是本公司的技术团队一次较好的经验积累的过程,也为本公司其它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根底。六、 工程经费使用情况本工程总经费为230万元,其中获得省科技厅经费15万元,公司自筹经费215万元。具体工程经费使用情况如下:工程经费使用情况单位:万元资金主要用途总经费省科技厅经费单位自筹经费1、专用业务费试验检测费、研究开发费、技术协作与培训费、技术引进、专家指导等662、原材料费检验与化验建设333、基建费用建筑费用、易耗品等1801804设备购置及使用费谷物选筛器、恒温箱、天平、冰箱、电脑以及打印机设备等665、其他费用管理费、测试及化验费、学术交流活动费、科技协作费3535合计23021515七、 存在问题此次工程的完成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完善工程资金收支财务制度;根据相关财务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经费使用和管理,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工程实施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力争全面标准,完成内容建设;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力度,扩大规模生产,带动农户奔康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