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38692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文言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上文言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上文言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文言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文言文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上文言文每日一练的答案古代寓言两则三峡楚人养狙1(1)栽种 (2)等待 2。B3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4.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造了反,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翻译: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有的猴子不给,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害怕他,不敢有违。有一天,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

2、干活呢?”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互相拉着进入树林,不再回来。狙公终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他们,使之明白,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推敲1.B 2.在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感到惊讶 详细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译文: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

3、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幼时记趣、论语1、C 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3、(1)刘宣:苦读成才。 (2)卫使:爱惜人才。 (3)刘铉:慧眼识才。答案:4力过数人而有谋略5(1)绑,捆绑 (2)跑

4、,逃跑 (3)善于,擅长6.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答到大意即可)7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井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 8(1)以舟载民 (2)聚其里人饲之 9. 略 (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示例:(1) 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刘宣苦读成才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

5、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桑怿传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梦溪笔谈二则、狼罴说1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2B 3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4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

6、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译文:鹿怕貙 ,貙怕虎,虎又怕罴。罴的样子,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湖南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用罐子装着火,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点燃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也起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又

7、抓又扯,最后把他撕成块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义猴1A 2C3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译文: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