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38680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语文选修人教版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过程与方法1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2.研习

2、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教学难点1 .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一、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每次读完项脊轩志我都会想起这句歌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你愿意去等?当懂得珍惜以后, 却不知那份爱会不 会还在。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曾经拥有的东西,一旦失去, 留下的是无尽的悔恨与悲伤,归有光也不例外。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看看当 爱已成往事后,归有光是如何寄托自己的情感的。(板书)二、赏析“多可喜”问题一: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为什么会对一间普

3、普通通的屋子如此一往情深,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记述它呢?学生回答后总结:本文写了一间书屋、两种情感、三位亲人(板书)问题二:大家在文中找一找,体现作者情感的的文眼是哪一句?问题三:大家觉得归有光收获了哪些喜呢?这种喜悦里一定包含着作者修葺旧屋后,面对着焕然一新的书房的喜悦之情。我们先看一看作者的书房原来时什么样子的。室仅方丈一一狭小百年老屋一一破旧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一一晴天漏土,雨天漏水顾视无可置者一一到处漏,漏的惨状又北向,日过午已昏一一昏暗。陋室不陋,物境是作者心境的反映,人与外物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过渡:这里的环境之美,读书之乐,绝不是豪华的、奢侈的享受,而是作者的一种知足常乐, 一种心

4、灵的满足,一种精神的愉悦。但是一个人独坐书房,想起一个个离他而去的亲人又是 何其悲痛。三、赏析“多可悲”1诸父异爨作者在写失去亲人之悲是,先写了“诸父异爨”如何体现悲伤的?内外多置小门墙一一把一个大宅院变成了一个个小家,家道中落,诸父不是在外广置田产, 而是瓜分祖上的产业,年少的归有光对此十分失望。东犬西吠一一家人的不合,导致狗仗人势的狗也互相狂吠。客愉庖而宴一一“诸父异爨”把归家大院变成了迷宫,客人来吃饭找不到路,只好从厨房穿 过寻路,古人云:君子远庖厨, 在这个分崩离析的家族里读书人所遵守的礼仪荡然无存,作 者对此十分伤心。鸡栖于厅一一“厅”在古代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

5、、宴请、观赏花 木等,分家后家人离心离德,厅成了废弃不用的地方,从狗相吠可以想象得到,鸡的命运也 好不到那里去,东家赶到西家,西家赶到东家,最后跑到了这三不管的地方,母鸡“闲庭信 步”,公鸡引颈相斗,混乱一片,污秽满地!整个家族难以逆转的颓败之势可以想象。作者 对这种颓败、衰落、混乱不堪感到悲哀。先说“篱”。归家曾为昆山名门望族,家族一度兴旺发达,府第本多豪宅大院,院内定然开阔宽敞,没有分家的时候定是同庭共院。但分家之后,族人便各自开始建造篱笆,而篱笆的出现也就象征着大家庭开始分裂,人与人之间出现隔阂。次说“墙”。墙高大坚固,彻底断绝了族人之间情感的沟通;墙冰冻寒冷,冻结住了家庭里每一个人的心

6、。随着墙的出现,原先井然有序的大家庭已土崩瓦解,可以想象,原先整洁宽 敞的大家庭被分割成许多小块,看上去不顺眼,走起来不顺当,甚至可以想象诸父分家分财产时,你争我夺的情景都有可能出现。过渡:如果说,家族的分崩离析还只让作者感到失望、无奈的话,那么,至亲的离世,则使作者体验到生活的残酷。2、妪忆母恩“儿寒乎?欲食乎?” 的询问,不仅道出了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慈爱之心,更能让震川先生超越时空回忆母亲的笑貌音容,慰藉先生那颗深深眷怀的赤子之心。可是,老妪的诉说只是给先生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因为母亲翩若惊鸿的迹踪,已随尘风而去,母亲温情脉脉的话语,已成遥远之绝响。 追寻着母亲不复存在的遗踪,聆听着母亲

7、温婉亲切的话语,震川先 生的思念又怎能不刻骨铭心呢?因此,老妪话语未毕,先生不禁潸然泪下。“儿寒乎?欲食乎?” 写出了慈爱的母亲为儿女的每一声哭泣所牵动,听到孩子哭了,情不自禁要问:孩子是不是冷了 ?是不是饿了 ?转述的运用,更好地写出幼年丧母的作者只能从 他人的言谈中增加对母亲有限的了解,而聆听的同时又更让他意识到与母亲接触的短暂、 母爱的失落、以及母亲生命历程的转瞬即逝及死亡对每个人的潜在威胁。3、祖母关怀“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我觉得这句话应是解读这一细节描写的关键句。作者自束发后,整日在项脊轩默默读书,第一个目标应是考中秀才。年迈的祖母,看到孙儿如此用功,心中非常高兴

8、,将自己祖父临朝记事的象笏,赠予孙儿, 并说“他日汝当用之”。这是多么深切的期望啊,期望孙儿能光宗耀祖!作者瞻顾遗物,祖母赠笏之举,犹历历在目;祖母期望之言,犹萦绕耳边。然而象笏虽在,祖母却已仙逝,怎能不令人长号大哭!作者时时以象笏砥励自己,发愤苦读,不辜负祖母的期望,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对祖母最好的怀念。果然,两年后, 作者中了秀才。每一次的言语包含的情感、所显示的心理动机也不相同。“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体现的主要是 欣赏与疼爱;“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写内心的期待;“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则充满信任与激励。4、贤妻辞世在“父母

9、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中,找到“爱人”的几率不大,想找到“知己”的可 能性更小。但是,从项脊轩志最后两段的描述中,我们却分明感觉到了作者对妻子魏孺人的浓浓爱意和深深怀念。很显然,在那些家道中落读书无成的苦闷的日子里,作者需要的不是传统的“无才便是德”的媳妇,而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能够与自己心灵对话的知己。而她回娘家时,跟家中姐妹时时谈起的,也不是生活的困窘,而是丈 夫读书的“阁子”项脊轩。枇杷树“亭亭如盖”,长势喜人,风姿绰约。常人之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世间行乐趁 此际。然天不遂人意,人生无常,鸳鸯失伴。两人世界的惬意与缱绻,几口之家的闲适与恬然转眼都随亡妻而去,花

10、好月圆人不全,怎一“悲”字了得?怎一“痛” 字了得?眼前 的景愈是美不胜收,对爱妻的仙逝愈是肝肠寸断,对爱妻的怀念愈是强烈而深沉。情、景的 超常规组合,形成二者间巨大的反差,以“亭亭如盖” 烘托反衬自己的哀思,收到为一般 的借景抒情文字难以企及的艺术效果。四、总结:这间小屋牵系着一些人和事,是作者时时追怀,不能忘却的;小屋几经变迁,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败和离析。小小的项脊轩”,可以说是作者家庭变异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当我们学完全文,回过头来看文章 开头写的喜悦,会体会到这里的喜悦里也含有淡淡的悲哀,当作者多年苦读没有实现最初的理想时,当改变家

11、族命运的使命没有完成时,我们回望震川先生的喜悦会感到一丝悲凉,越写的喜悦越为之感到命运对他不公。下面我们做个练习,用文章的景、物、人为上联补写下联,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五、练习:对联1、上联:漫步庭前,看花开花谢,悲情凡三代;(熊猫熊试对)愁倚树下,看花开花谢,人间才几日;(命题者原对)下联:闲坐轩中,望月圆月缺,尘世已百年。2、上联: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下联:此恨犹在,惟有桂影寂庭阶。(命题者原对)老屋犹存,徒留惆怅满碧空。(熊猫熊试对)3、 上联:月华半墙,歆羡皎皎月色;(熊猫熊试对)明月半墙,默闻呱呱儿泣;(命题者原对)下联:书香满架,静听琅琅书声。4、上联:望月移步折桂枝,今生有

12、恨;下联:睹物思人戚余心,来世续缘。(命题者原对)思人挥泪睹象笏,功业无成。(熊猫熊试对)5、 上联:时移世易轩未易; (熊猫熊试对)风移影动轩不动,(命题者原对)下联:物是人非情岂非。6、上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下联:南阁子思旧情,爱恨交加。先大母盼儿效,冷暖自知。枇杷树寄离思,甘苦与共。枇杷树诉前缘,忧乐在心。六、结语:(把板书框成门行),如果说这就是项脊轩那扇小小的屋门,(板书悲喜)悲喜两种情感就是它的钥匙,这个清晨,我们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与震川先生一起回顾那些尘封的往事,今天与明天,也许就隔着一扇小小的房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 追忆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老师希望大家珍惜亲情

13、,珍惜友情,珍惜拥有的一切可喜的,不要在未来的某一天,蓦 然回首,发现因为自己的不珍惜觉得很可悲。附录:归有光简历1540年( 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 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71年( 66岁)去世年生于江苏昆山年(5岁)开始读书年(8岁)丧母年(19岁)写作此文前四段年(23岁)娶妻魏氏年(28岁)丧妻150615101513152415281533?迁居之前,补记后两段归有光年谱(王光强整理)归有光母亲生。(弘治元年二月一日戊申 1848年)归有光母亲归(甲子1504年)归有光大姐淑静生(乙丑1505)归有光出生(正德元年,丙寅1506腊月24 日)归有

14、光3岁高祖殁(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归有光8岁母亲去世(正德8年癸酉1513年)归有光大姐淑静归王三接(甲申1524年)归有光20岁补学官弟子(乙酉1525年)归有光24岁魏氏来归(己丑1529年)归有光29岁魏氏死(甲午1534年)归有光30岁女儿如兰死 (乙未1535年)归有光35岁中举(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年)归有光42岁儿子死(嘉靖二十有七,戊申1548年)归有光46岁王氏卒(辛亥1551年)归有光57岁父亲去世 78岁(壬戌1562年)归有光60岁进士(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归有光63岁(祖父去世60年)重修承志堂(戊辰1568年)任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官卒(辛未(1571年)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