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癃津液别第二十一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38156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癃津液别第二十一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癃津液别第二十一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癃津液别第二十一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癃津液别第二十一原文及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 五癃津液别第二十一原文及翻译下卷 灵枢篇 五癃津液别第二十一【本章要点】一、津液来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在生理上别为五道,随着外界刺激因素的不同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二、简述了津液的病理变化,由于所在部位的不同,其表现的病症和名称也各别。三、略论五脏和耳、目的功能。【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那么为溺与气,天热衣厚那么为汗,悲哀气并那么为泣,中热胃缓那么为唾。邪气内逆,那么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那么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

2、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那么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那么为痛。天寒那么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那么为溺与气。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那么心系急。心系急那么肺举,肺举那么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热那么胃中消谷,消谷那么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那么气逆,故唾出。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那么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那么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

3、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那么下焦胀,水溢那么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注释】五:即后面所说的尿、气、汗、泪、唾液五种液体排泄物。候:视觉的意思。相:辅佐的意思。将:将才,有谋虑、决断之意。脾为之卫:脾主肌肉,可以护卫在内的脏腑。主外:肾主骨而形成人的形体骨骼,所以说肾主外。阴股:阴,阴器;股,大腿、下肢。【译文】黄帝问岐伯道:水谷自口纳入,输送到肠胃,它化生的津液分别为五:当天气寒冷时,或穿衣过薄时,就变为小便与气;当天气炎热时,或穿衣过厚时,就成为汗液;遇悲感哀痛时,气机并合,那么为眼泪;当中焦有热,胃功能缓和时,就上泛而为唾液;当邪气内犯,气机闭塞而不行,

4、那么水气滞留而为水胀。这许多现象,我虽已能理解,但还不知五液是怎样生成的,请教其中的道理。岐伯说:水谷都从口入,它有五种味道,各归其所喜的五脏,津液亦随其所喜而各走其道,故由三焦输出其气,来温养肌肉,充实皮肤,这就叫做“津;其留而不行的叫做“液。炎暑之时,穿的衣服过厚,那么腠理开张,故而汗出,假如寒邪羁留于分肉之间,将津液凝聚为沫汁而发生疼痛;天寒时腠理闭密,气湿不能从汗窍排泄,向下流于膀胱,就为小便与气。五脏六腑以心为主宰,耳主听觉,眼主占候,肺像宰相,肝像将军,脾像护卫,肾脏主骨而成形体。所以五脏六腑的津液,向上渗灌于眼睛,注意有悲哀气并时,心系就会引急,心系引急那么肺叶上举,肺叶上举使津液向上泛溢。但心系急,肺叶不能经常上举,而是忽上忽下,故发生咳嗽与泪出。中焦有热,胃中消化谷物过快,肠中寄生虫上下蠕动。假设水谷使肠胃充廓,那么胃的活动缓和,胃缓和那么气上逆,而为唾液出。五谷的津液,和合而成为脂膏,向内渗灌于骨孔,上行补益脑髓,向下流于生殖器。假如阴阳不能调和,那么使液下流于阴窍,髓液也同时减少,流泄过度使真阴虚,虚那么发生腰背疼痛、胫部酸软。假如阴阳气道不通,那么四海闭塞,三焦不能输泻,津液不能化生,所受的水谷并聚于肠胃之中,最后别出于大肠,停留在下焦,不能将水分渗入膀胱,那么下焦作胀,水液泛溢于外那么为水胀。以上所说就是津液分别为五而后运行的正常与反常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