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37933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对于职业球员而言,伤病是最大的敌人,一次重伤很可能就彻底 改变了一名球星的职业生涯;而对于经常运动的人来说,运动损 伤也难以避免。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受伤后该如何急救呢?来看 下运动医学博士是怎么建议的。一、运动损伤的急救原则( )“PRICE” 原则1. P-Protect,保护。损伤早期适当的采取积极保护措施,避免肢体再次损伤和搬运损 伤。如未能明确损伤程 度,应避免早期因不当移动造成二次损伤, 尤其是在脊柱如颈椎和腰椎损伤后,切忌盲 目进行搬运,可通过 现场佩戴颈托,或者采用脊柱护板进行转移。膝关节损伤后可采 取绷带保护,或者膝关节伸直位支具保护。肩关节急性外伤后脱 位

2、不要盲目复位,避免骨 折脱位后的二次损伤,可暂时采取前臂 吊带临时固定。2. R-Rest,肢体休息。避免二次损伤,反对带伤参赛。运动损伤后充分休息是伤病愈合 的重要条件,任何损伤 均有一定的生物愈合期,违反愈合规律, 过于强调尽早重返赛场不利于伤病的充分愈合。3. I-Ice,冰敷。通过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患处出血、肿胀和炎症反应,促 进早期恢复。4.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采用绷带或者弹力绷带,根据一定方法对损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 减少局部出血,避免 早期肿胀,加压包扎对于早期控制出血和肿 胀远优于冰敷,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5. E-Elevation,抬高患肢。将患

3、肢抬高,位置高于或者平于心脏,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 轻局部肿胀。(二)“ HARM ”原则与“PRICE”原则相对应,在运动损伤尤其是关节损伤的早期要避免的不当治疗方式。1. H-Heat,避免早期热敷。加重患处血液循环,加重肿胀。2. A-Alcohol,酒精。这里不仅仅指外用或内服酒精,而是泛指 在早期不要外用刺激类的药品(如辣椒碱、红花油等)。3. R-R un,跑动。损伤早期勿“轻伤不下火线”或者带伤坚持训练、比赛,早期让患肢充分休息有利于完全康复。4. M-Massage,按摩。损伤早期禁止一切形式的手法刺激和按摩, 避免加重损伤和局部 炎性反应加重。二、急性运动损伤的早期治疗急性

4、运动损伤在最初24-48小时内,肌肉、韧带、骨骼等组织 发生的损伤可引起诸如肌肉韧带撕裂、血管破裂、骨折等,这些 损伤处不仅在开始时出现肿胀以及疼痛,破损的血管出血增加,还可能进一步引发继发性低氧性损伤,导致细胞组织坏死。因此, 早期治疗目的在于 有交攵地减轻肿痛、控制局部过度出血。1. 开放性伤口第一步:止血。用干净的布或者绷带加压止血。抬高患肢,持续保持压力20-30分钟。第二步:清洁伤口。用清水冲洗伤口,肥皂或者洗手液清洗伤 口周围皮肤,不要用肥 皂水和洗手液直接冲洗伤口,有条件可以用碘伏或者碘酒酒精 清洁伤口。伤口内有污物和碎屑可用棉 签蘸碘伏清理。第三步:覆盖伤口。进一步防止出血与保

5、持伤口干净整洁。2. 出血和止血常用的外出血临时止血法有以下几种:(1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生理盐水冲洗伤部后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夕卜加绷带增 加血管外 压,促进自然止血过程,达到止血目的。(2) 抬高伤肢法用于四肢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将患肢抬高,使出血部位高于 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达到止血效果。此法在动脉或较大静 脉出血时,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3) 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身体表浅部位的动脉于相应的骨面上,可暂时止住该 动脉供血部位的出血。根据全身动脉的走行分布,在体表有一些 动脉搏动点,即为压迫止血点,指压法简单易行,但因手指容易疲劳不能持久,只能作为临时止血,随后应改用其他止血方法。(4

6、)止血带法如果伤及动脉,出血控制不住,可让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使用止血 带。每10-15 min检查一 次止血带。如果出血可控,则松开止 血带。在使用止血带的同时,迅速转运至医院。3. 肌肉拉伤轻者应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进行物理治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 在加压包扎急救后,固定患 肢,立即送医院手术缝合。股四头肌 挫伤或者 拉伤会导致肌间出血,需要早期加压包扎控制 出血, 以免形成骨化性肌炎,出血量较大时可采取相应加压包扎方式。 腘绳肌拉伤易导致顽 固性损伤,迁延不愈,建议充分休息4周。4. 关节及韧带扭伤扭伤是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使关节和韧带产生非正常的扭动而

7、 致伤。伤后立即抬高患肢,伤情严重的要立即冷敷或用自来水 冲淋,加压包扎,固定休息;使毛细血管收缩,防止肿胀。24小 时后即可拆除包扎,可采用热敷、理疗,使 毛细血管扩张,促 进血液循环。(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扭转或者落地时产生,有时膝关节过伸产生损伤。早期需 要冰敷、加压包扎、减少负重,并用伸直位支具固定。送往医院 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和核磁共振。(2)后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胫骨前方应力撞击或者膝关节过伸伤引起。膝关节肿胀, 早期需要冰敷、加压包扎、减少负重,并抬高胫骨平台伸直位支 具固定,或者专用后交叉 韧带支具固定。送往医院进行相关影 像学检查,包括X线和核磁共振。(3

8、)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膝关节外翻伤引起,单纯损伤会产生局部肿胀,关节内可不肿。 早期需要冰敷、加压包扎、减少负重,并用伸直位支具固定。送 往医院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4)急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外侧肿胀疼痛,要终止训练和比赛。早期需要冰敷、加压 包扎,减少负重,使用踝关节护具保护 3天到4周,不同程度 的踝关节损伤恢复时间不同。早期需要去医院进行 X线检查。5. 关节脱位脱位或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关节脱位同时可 伴有关 节囊、骨膜、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等组织的损伤 或撕裂,严重 时还会伤及神经。在运动损伤中以肩,肘关 节脱位为常见,膝关 节髌骨脱位也很常见,但通常能自动 复位。肩关节脱位后

9、,可用 大悬臂带悬挂伤肢前臂于屈肘位。轻度肩锁关节脱位也通常采用 前臂吊带固定。肘关节 通常在及时复位后采用支具固定于功能位 置。肩关节脱位 后,第一次脱位时避免现场复位,以免产生继发 骨折。6. 骨折运动损伤中骨折的急救原则是保护伤口,固定骨折。在发生骨折 时,应密切观察,如有 休克存在,则首先是抗休克,如有出血, 应先止血,然后包扎好伤口,再固定骨折,及时送往医院。7. 脊髓损伤对疑似脊髓损伤的伤者进行急救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呼叫救护车(2)早期处理请勿移动伤者,除非绝对有必要挽救伤者的生命。请勿弯曲或扭转伤者的颈部或身体。保持伤者被发现的体位并固定头部、颈部、肩部和躯干-卷起毛巾

10、、 毯子、夹克或衣服,置于头部、颈部、肩部和躯干周围。(3)如果有颈椎损伤则需注意避免进一步损伤颈椎。可轻轻向 前牵拉颈部,开放气道。(4)如果必须移动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清理呕吐物或有进一步 受伤的危险。三、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员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会导致运动损伤的高发,对运动损 伤进行预防是降低运动损伤高发的有效措施。有效预防措施主要 包括:()赛季前体检与评估收集包括心血管功能与耐力、柔韧性与力量等指标在内的生理特 征数据,完善运动员损 伤数据库,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赛前运动功能的评估和临床检查有所不同,除了对某些项目易损 伤的部位进行临床检查,还需要对机体的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主 要包括柔

11、韧性和力量。(二)调查运动损伤的致伤因素1. 内部因素年龄、性别既往伤病及不完全康复柔韧性肌肉力量与平衡疲劳反应时间2. 外部因素比赛级别、强度 自身技术水平 比赛装备场地条件气候与环境不当的训练方法与计划(三)易伤部位的保护如下三种是经常使用的保护方法:1. 力量训练力量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也是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基础。有 针对性的肌肉力量加强能够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力量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运动员的预防能力:(1 )加强关节稳定性当通过力量训练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时,关节周围的肌肉可 以在运动时产生强有力 的收缩,从而维持关节稳定性,预防运动 损伤。(2)提高中枢神经

12、系统的兴奋性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使神经系统和动作 交攵能对力量训练产生新的适应,达到专项运动中所需的力量素 质,从而预防运动损伤。(3)提升力量耐力水平力量耐力是肌肉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力 量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 改善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同性,提高 动作的经济性,最大限度延长疲劳的出现,从 而降低运动损伤的 风险。2. 牵拉练习牵拉目的是增加身体柔韧性,改善关节活动范 围。紧张、僵硬的 肌肉会妨碍正常的肌肉活动,肌力和爆发力也会大幅减弱。牵拉 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肌肉的延展性,防止肌肉紧张和僵硬。牵拉练习的方式主要包括:(1 )静态牵拉静态牵拉指的是拉长肌

13、肉长度并使其保持一段时间,身体不需要走动或者大幅度的运动,只需要保持静止和匀速呼吸。静态牵拉 能够改善关节活动程度、增加肌肉延展性,有效预防肌肉、韧带 和关节的运动损伤。静态牵拉的注意事项:强调缓慢而顺滑的运动,并配合深呼吸进行,当牵拉到感到肌肉 紧张甚至微痛的位置进行深呼吸,有助于肌肉放松。在静力性牵拉的终末位保持 20-30秒,保持节奏性的呼吸,重 复进行2-3次。牵拉时如果有明显的疼痛,则说明牵拉的幅度过大。在机体关节的生理范围内进行牵拉。如果有部位异常紧张僵硬,要询问理疗师或者体能教练,在专业 人员指导下完成牵拉练习。静态牵拉的优点:增加关节,肌肉,韧带及相关组织的活动幅度。有助于将运

14、动完 成后处于紧绷状态的肌肉 恢复成原本状态,并且静态牵拉还能加 速恢复肌肉原本的弹性、减少酸胀疼痛、避免运动 伤害,让肌肉 线条更修长!静态牵拉的缺点:训练前进行这种伸展运动可能会影响训练的节奏。静态牵拉更注 重肌肉的恢复,会增加肌 肉纤维的拉长,会降低肌肉的敏感程度, 容易降低肌肉的收缩力量。建议将静态牵拉放到 训练后进行。(2)动态牵拉动态牵拉是一种运动针对性较强的功能性拉伸。动态牵拉的动作 大多会模仿运动员之后 进行的运动项目,如足球比赛中的急停、 转身、跑跳等动作。动态牵拉可以加强练习者的力量,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与协 调性。动态牵拉更注重 于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拉伸运动模式。 通

15、过运动模拟,增加动作的发力感,增强身体 对力量动作的掌握 程度,肌肉被牵拉、拉伸,肌肉内的感应器官感应到牵拉,产生 兴奋,促使肌肉猛力收缩。动态牵拉类似于向运动员身体发出即 将开始运动的信号,适合训练 前进行,动态牵拉能够在短时间内 充分调动起身体的各部分肌肉,使身体迅速适应运动 环境。 动态牵拉的优点:运动针对性的功能性牵拉可以加强练习者的力量,身体柔韧性, 平衡能力与协调性。动态牵拉的缺点:动态牵拉运动容易造成肌肉的损伤。(3)PNF牵拉PNF的中文全称叫做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拉伸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Stretch )。强调多关节、多肌群的联动参与。PNF牵拉在对本体感受器刺激 的同时改善神经肌肉的兴 奋性,改变肌肉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 围,改善身体柔韧性,提高神经肌肉反应能力,预防运动损伤的发 生。PNF牵拉是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 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 进主动肌与拮抗肌的交互收缩与放松, 增强神经的兴奋、抑制的转化能力以改变肌肉的张 力,可以扩大 关节活动范围。PNF牵拉既可以在训练的热身活动中采用,也可以在训练后的放 松阶段采用,亦可以用于 运动康复中,恢复关节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