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37792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名词解析1. 图式:即技能的组织模式,它随着心理发展而调整和改变。(P174)2. 同化:指人们以其当前的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在理解自身的经历。(P174)3. 顺应:当我们遇到新刺激或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改变已有的思维、理解或行为方式(P174)4. 客体永存:是指即使看不到人和物体,也能意识到他们的存在。(P177)5. 延迟模仿:是指而用户日后对某个人曾经的动作进行模仿。(P180)6. 发展商数:是一个总的发展得分,涉及到四个领域的表现:动作技能(如平衡和坐着)、语言使用、适应性行为(如改变和探索)以及个人-社会(如自己吃饭和穿衣服)。(P1897. 过度泛化:是指语词被过于

2、宽泛的使用,过度推广了它们本身的含义。(P199)&语言获得机制(LAD):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种称为“语言获得机制”或LAD 的神经系统,它既能够让人理解语言结构,也提供了一套用于学习儿童所处环境中语言 的特定特征的策略和技术。(P200)9. 分离焦虑:是当熟悉的照料者离开时,婴儿所表现出来的紧张情绪。通常开始于第7或第8个月,大于在第14个月达到顶峰,然后逐渐降低。(P203)10. 社会性参照:有意地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 ( P2 1 4 )11. 依恋及类型( P220)安全依恋型:在这种依恋风格中,儿童会把母亲当作是一种家庭基地,并当母亲出

3、现时,他 们会很放松;母亲离开时则显得有些难过。只要母亲一回来,儿童便会来到她的身边。 回避依恋型:在这种依恋风格中,儿童并不寻求接近母亲。矛盾依恋型:在这种依恋风格中,儿童对母亲既表现出积极也表现出消极反应。 混乱依恋型:在这种依恋风格中,儿童表现出不一致,经常是相互矛盾的行为。12. 气质及类型易养型婴儿:具有积极倾向的婴儿;他们的身体机能运作规律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难养型婴儿:具有消极心境并且适应新情境缓慢的婴儿;当面对新情境时,他们倾向于退缩。 发动缓慢型婴儿:不太活跃,对环境表现出相对平静反应的婴儿.他们的心境通常是消极的, 他们会从新情境中退缩,适应缓慢。13. 大脑功能侧化:即

4、某些功能更多地分布在一侧半球的过程,在学前期愈发明显。 (P251)14. 运算:即有组织的、形式的、逻辑的心理过程,这些是学龄儿童的特征。(P259)15. 中心化:是注意刺激物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过程。(P259)16. 守恒:就是物体的数量与排解和外在形状无关的知识。(P260)17. 自我中心思维:指学龄前儿童利用简单的推理以及他们的渴望来获取世界的知识。(P262)18. 最近发展区域(ZPD):维果斯基:在某一水平下儿童几乎能够,但又不足以独立完成某 一任务,但是在更具能力的人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将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称之为最近 发展区,或 ZPD.19. 社会性言语:指向他人

5、,其目的是让他人理解说话人的意思。(3 岁前,儿童说话似乎只是为了自娱自乐,根本不关心他人是否能够明白)20. 最早获得言语功能是 3-4个月:言语智觉功能。3-6岁词汇增长最快(P275)21. 社会比较:是指期望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能力、专长和看法。(P385)22. 情绪智力:准确评估、评价、表达和调节情绪所基于的一组技能。(P415)23. 假象观众:青少年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别人的关注。(P438)24. 个人神话:一些青少年觉得自己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别人都不会经历。(P438)2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青少年寻找和确定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方面的过程。在这个

6、过程中,青少年通过在个性、职业、性别和政治的承诺方面缩窄他们的选择来试图理解自己是谁。(P462)26. 参照群体:是个体与资历作比较的群体。(P476)27. 社会化的不良行为个体:那些在没有纪律的或者恶劣的、没有关怀的父母监督下长大的青少年不良行为个体。 比较-社会化不足青年:有犯罪倾向(P481)28. 安乐死:帮助濒死病人更快死亡的措施。(P723)29. 临终关怀:为医疗机构里面身患绝症的濒死病人提供的关怀。(P726)1. 发展心理学的起源。首先,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贡献,1876一个婴儿的传略。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赖普尔观察自己的孩子,1882 年写出儿童心理学。最 有影响

7、的人:霍尔。把研究年龄扩大到青春期;开始老年心理研究。1904,霍尔出版青 少年心理学,1922 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2.毕生发展的研究主题有哪些? P6-7研究取向定义特征生理发展强调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能力、饮食和睡眠需求 对行为的影响。认知发展强调智能,包括学习、记忆、问题解决和智力,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强调个体独有的持久特质,以及生命过程中与他人的互动 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3.关键问题:毕生发展的先天-后天P12-16连续发展:1.变化是渐进的2. 某一水平的成就建立在之前 水平的基础之上。3. 潜在的发展过程在一生中保 持不变。不联系变化:1变化发生在截然不同的过程 或阶段中

8、。2不同阶段的行为和过程有 着质的区别。关键期:1.对于正常发展而言,特定的环 境刺激是必需的,适宜环境行为 习得容易发展迅速。敏感期:1.人力更易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 响,但环境刺激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可 以得到弥补的。毕生角度:强调贯穿一生的长度和变化, 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不同时间。着眼于特定时期:强调婴儿期和青春期是最 为重要的时期。先天:强调发现遗传的特质和能力后天:强调环境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4. 研究方法 P33-43目的是发现和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1)相关研究:1.自然观察(行为自然) 2.个案研究(少详尽) 3.调查研究(大量)(2)实验研究(确定原因与结果):1. 控制组(

9、接受处理的) 控制组(不接受处理)2. 自变量(控制的变量) 因变量(实验后变化的)3. 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3)纵向研究:1.随年龄增长,多次测查,考察个体变化的能力 优点:较系统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阶段性特征 缺点:时间长,有些变量不易控制,被试流失,“测验能手”(4)横断研究:1.同一时间点,不同年龄个体相互比较 优点:持续时间短,容易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 发展水平, 缺点:同辈效应,选择性流失,由于不同儿童比较,同一个体内部变化无法了解。(5)序列研究:1.纵向+横断优点: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个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又可以从纵向角度了 解

10、儿童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5. 什么是行为遗传学: 研究遗传对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影响。6. 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初级心理机能(感知,动作基本语言)遗传与成熟 制约性较大。复杂高级心理机制(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受环境与教育制约。7. 产前期各阶段 P78-82 母亲的什么因素影响胎儿健康:健康,年龄,饮食,不包括容貌。胚芽期受精至第2周胚胎期第2周至第8周胎儿期第8周至出生7.阿普加量表 P99维吉尼亚.阿普加医师开发,对新生儿收集系列信息,以确定婴儿是否健康,它关注新 生儿的五种基本指标:外貌(皮肤肤色),脉搏(心率), 由打喷嚏、咳嗽等造成

11、的面部扭曲(面部对刺激的反应敏感性), 活动性(肌肉状况),呼吸(呼吸状况)。分数范围为每种指标 02分,总体分数范围为010分,低于4分要立即接受抢救干预。8. 习惯化 P126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由于刺激的重复出现而逐渐降低。(对同一刺激定向反应的减少,新 异刺激产生新定向)。习惯化的发展与婴儿身体和认知的成熟有关。习惯话测量:吸吮变化,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婴儿对特定刺激的注视时间的变化。 反射中存在种族与文化间的差异。某些情况,反射能作为儿科大夫有用的诊断工具11. 身体发展的四个原则 P135-136(1)头尾原则:指身体发展遵循先从头部和身体上半部开始,然后进行至身体其他部分的。(2)远

12、近原则:指发展从身体中央部位进行至外围部位。(3)等级整和原则:指简单技能一般是独立发展的。但后来这里的技能被整合成更加复杂 的技能。(4)系统独立性原则:指不同的身体系统以不同的速率发展。12. 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P172他假设所有的儿童从出生至青春期都要以一种固定的顺序通过四个共同的系列假设:感 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图式,同化,顺应13感觉运动阶段(渐进的,时间不明确的)P1750-2岁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只能作出很少的反射性动作14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P183婴儿最早记忆时间:6个月(1)致力于确认个体获取、使用和存储信息的方式。(2)编

13、码(选择性)一存储一提取 自动化是一种活动需要注意的程度,需要较少注意的加工就是自动化的。 尽管婴儿记忆的准确性仍有争议,但婴儿很早就具有记忆能力了15.如何测定婴儿的智力 P187(1)格塞尔的发展商数 和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关注在儿童群体中观察到的特定年龄的平 均活动水平。(2)信息加工理论对智力的评估取决于婴儿加工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上的差役16儿童通过什么过程来学习使用语言? P193(1)前语言交流包括使用声音、手势、面部表情、模仿、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 思想和状态。前语言交流为婴儿的语言发展做好了准备。(2)婴儿一般在 10-14 个月之间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单词。在第 18 个月左右

14、,儿童开始将 单词连接到一起构成基本的句子,表达单个想法,儿童开始说话则以整句字、电报 语、泛化不足和泛化过度的使用为特征。(3)语言获得的学习理论观点主张,成人和儿童使用基本的行为过程,如条件作用、强 化和塑造,来学习语言,乔姆斯基提出一种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遗传上具有 语言获得机制的天赋,这就使得人们可以探测和使用作为所有语言基础的普通语法 规则。LAD泛化不足:用词过于局限,认为一个词代表某个概念的一个特例,而不是指概念的所有实 例。泛化过度:是指语词被过于宽泛的使用,过度推广了它们本身的含义。18. 婴儿能够体验情绪吗? P211-P217(1)婴儿表现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这些表情具

15、有跨文化的相似性,似乎反映了基本的情 绪状态。(2)到一岁半的时候,婴儿能够发展出陌生人焦虑以及分离焦虑(3)婴儿早期即能发展出非言语的解码能力:根据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及声音表达半段他 人的情绪状态。(4)8-9 个月大的婴儿通过社会性参照,即可利用他人的表情判断模糊情境,并习得适 当的反映。20.什么是婴儿期的依恋?这种依恋又如何影响个体未来社会能力的发展? P219-222(1)依恋,指的是婴儿与一个或多个重要他人之间所形成的强烈、正性的情感联结。依恋是 使得个体发展出未来社会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2)婴儿的依恋类型有四种:安全依恋型、回避依恋型、矛盾依恋型,以及混乱依恋型。相 关研究指出婴儿依恋类型与其成年后的社会性以及情绪能力有关。22. 哪些个体差异被婴儿彼此区分开来? P229-235(1)人格,能够将个体区分开来的长久而稳定的特征总和,开始出现于婴儿期。(2)气质,指的是个体持续而一致的唤醒水平和情绪特征。(3)气质类型可以分成 易养型婴儿:具有积极倾向的婴儿;他们的身体机能运作规律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难养型婴儿:具有消极心境并且适应新情境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