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37532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知识巩固: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之间士族、文人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鲁迅说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分德行、言语、夙慧、雅量、方正等三十六门,咏雪被编入了“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了“方正”一门。二、译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

2、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译:他哥哥的儿子胡儿(即谢朗)说:“同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译: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译: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3、久不至,已去。”译: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道:“等您很久您没来,父亲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元方说:“您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面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友人感到惭愧了,走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三、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 )讲论文义( )。3、俄而( )雪骤 4、撒盐空中差( )可拟( )

4、5、未若( )柳絮因( )风起6、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 )。7、过中不至( ),太丘舍( )去( ),去后乃( )至。8、尊君( )在不( )?9、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文意理解巩固:(一)咏雪: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2、请你默写出文中咏雪的句子。3、咏雪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

5、能另写一句来比拟“白雪纷纷”吗?如:a、用“撒盐空中”来比拟“大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b、用“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柳絮很轻,雪是松软的,单片的雪花也很轻,春风吹起柳絮在空中翻飞,凛冽的寒风吹起雪花在空中跳舞,它们比起来都很相似;尽管盐在颜色上与雪相似,但缺乏形象美,没有诗意,而柳絮很有诗意,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示例:白雪纷纷好比碎纸片在空中散落。白雪纷纷好比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小精灵跳着舞蹈飞落大地。

6、白雪纷纷好比天使谱写的一个个向天空告别的音符。白雪纷纷好比一只只玉蝴蝶在空中飞舞。5、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二)陈太丘与友期:1、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答:是陈元方,通过语言和行为描写来刻画的。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 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 结局:友人惭而致歉。3、“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的用意是什么?答:意识到自己错了,表示承认错误,想博得元方的好感。4、怎样理解元方“元

7、方入门不顾”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否失礼?答:“元方入门不顾”是元方对友人不守信用、说话不讲礼貌的行为表示气愤和抗议。这种行为不失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这种行为失礼,“客”毕竟是元方父亲的友人,是长辈,元方不应当不尊重长辈。况且,天下人谁能无过,知错能改,就不失为有识之士,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5、概括一下故事中陈元方、客人这两个人物的特点:如:陈元方是一

8、个懂礼识义(明白事理)、天真机敏、落落大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尊严的孩子。客人是一个不守诚信,说话不礼貌,但知错能改的人。6、你还知道古代哪些聪明机智的少年故事?示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战国时十二岁做宰相、奉命出使的少年的甘罗 指出道旁苦李的王戎7、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如:做人要重礼守信,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第10课论语十二章知识巩固:一、文学常识: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我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重要性。论语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9、的言行。(附: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二、译文及文意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析: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谋划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

10、诚实呢?老师传授给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见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析:本章讲述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这里的“知天命”不能等同于“宿命论”,应该理解为对社会、道德、人生等有了一定的体察和认识,能够自然地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是

11、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这点做老师了。”(析: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更加有害。”(析: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孔子说:“品德高尚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不能忍

12、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品德高尚啊,颜回!”(析: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贯穿于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中。孔子对其品德修养尤其赞赏有加。这一章回环曲折,一唱三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读起来情真意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爱好它的人;爱好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它为乐趣的人。”(析: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来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

13、了。用不义的手段即使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析:这一章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前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在孔子看来,有理想、有道德的君子,不会每天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粗茶淡饭亦可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而且他特别鄙夷不义之财,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荣华富贵,就像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自己若有)就加以改正。”(析:这一章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警醒别人的短处

14、,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消逝,日夜不停。”(析: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孔子说:“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男子汉不能被夺去志气。”(析:这一章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夺”这里是“改变”的意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子夏说:“广博地学习,坚守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析:这一章讲“仁”,是从学习方法上讲的。)三、解释加点词语子曰:“学而( )时( )习( )之( ),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 )于(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