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374954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广元昭化古城简介昭化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 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 “ 天下第 一山水太极 ” 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山,三面 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 典雅,是广大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 想之地。文化古城一、昭化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众多历史文化遗 址、遗迹群保存完整,是游人及专家学者考古研究、吊古追 昔的理想之地。1、昭化古城,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它浓缩了中 国地方政权连续的建置史,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 治地之一,有 “巴蜀第一县 ”

2、之美誉。公元前 400 年左右,古蜀国用武力征服广元、昭化一代 的苴人,始建苴国,并在这里建立苴国都邑,又称吐费城。公元前 316 年秦国征服苴国,在此建立葭萌县,它是中国历 史上最早的县治地之一,有 “ 巴蜀第一县 ” 之 称。尔后古城经历了蜀汉、西晋时的汉寿县,东晋、南北朝 时的晋寿郡和益昌、京兆县治地及隋、唐、五代、宋、元、 明、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益光、益昌、昭化县城,195 3年至今为昭化镇所在地。同一地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 政权连续不断建置史,全国甚为罕见。2、昭化古城,古代文明的传承地,古城文明再现的活化石。昭化古城,自唐虞开始,4000 多年的历史文

3、明有史可鉴。 尽管历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小,是迄今 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 一座三国古城。水毁后的秦葭萌古城遗址清晰可辩,大量的 三国古遗址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武侯祠、费敬 侯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 城、鲍三娘墓等国家、省、市级保护文物,风貌依旧,保存 完整,实属全国少有。汉代的古城墙和明清时期的古城门、 八卦井、 龙门书院等古建筑保存完整。 青铜石器、 船棺墓葬、 秦陶汉砖多有发掘。昭化古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无数清 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许多文人雅士、墨客骚 人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为华夏历史平添了瑰

4、丽篇章。费祎 汉寿城开府,何易于桔柏渡挽舟,徐昕战死长岭山,吴珍奇 撰文论戏剧, 曾逢吉教民重蚕桑, 孟昭建学宫育人 传 世佳话,人人敬仰。葭萌古关、天雄关岁月的沧桑,桔柏潭 的江声,留下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的无数诗吟。为纪念 “捐银置产,永免人间夫马 ” 的丁建业、丁宝桢 父子,后人在古城西门外建起了丁公祠,农历四月二十八日 举行丁公祠会。农历十月初一牛头山的牛王会和正月初一、 六月二十四人头山上的川主庙会,每年春节黄金周及国庆黄 金周分别举办的 “三国文化艺术节 ” 、 “ 三国文化旅游节 ” ,已成为古城的传统活动

5、,吸引着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及学者前来参观、旅游、考古研究。二、昭化古城,三国文化重要发祥之城,是蜀汉政权兴衰见 证地,有 “ 蜀国第二都 ” 之称。1、昭化古城,三国文化重要发祥之城。昭化古城众多的历史文化中,尤以三国文化著称于世。 历史上有 “ 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 ” 之说,现存三国遗迹俯拾皆是,有闻名遐迩的葭萌关、牛头山、费祎 墓、鲍三墓。昭化古城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先主刘备曾在此 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建立蜀 汉政权的根据地。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 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 蜀汉后期, 费祎主持蜀中军

6、政大事, 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国大军。张飞挑灯夜战马 超于战胜坝,传为千古佳话。姜维兵困牛头山,留下令人称 奇的“拜水池 ” 。古城内还存有武侯祠、关帝庙 等遗址。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三国文化影 响深远。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昭化古城考察时激情写 下了“ 三国重镇 ”的题词。我国著名古建筑专 家,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 2004 年 到昭化考察时激动地指出: “ 昭化古城特别众多的三 国遗址,突出展示了三国蜀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蜀汉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十分珍贵”

7、; 。2、昭化古城素有 “蜀国第二都 ” 之称,是 蜀汉政权兴衰的历史见证地。据三国志 .先主传载: “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 。建安十七年(公元 212年),刘备到葭萌以后,察看地势,果然如张松所献地图, “ 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城而过; 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 ” ,虽属 “ 弹丸之城,却有金汤之固 ” ,实属战略要地, 就此驻兵,操练兵马,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 年),乘曹操进攻东吴之机,采纳庞统意见,以帮助东吴为由,掉头离 开葭萌,

8、出剑阁西下,攻取成都,迫使刘璋拱手投降,为蜀 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章武元年(公元221 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王国, 自已登基作了昭烈皇帝。 此时的刘备, 不忘发迹的老根据地葭萌,亲自从当时流行的吉祥 “ 汉祚永寿 ” (祚,意为君王的位置)中,取首尾二字, 将葭萌改为汉寿县。寄托了他希望自己开创的汉室江山,与 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寿的美好愿望。因而有 “ 蜀汉兴, 葭萌起 ” 之说。蜀汉政权建立后,汉寿城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 中原的军需物资转运基地和指挥中心。诸葛亮从建兴五年 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延熙十九年 (公

9、元 252 年)费祎受命在汉寿开设丞相府,继蒋婉之后掌 管蜀国军政大事,次年酒醉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害,死后葬于 汉寿(今昭化) 。费祎被害后,姜维继掌蜀国军事大权,但是九伐中原而无果。景元四年冬( 三国志 .钟会传),魏国 分三路大军向蜀汉进攻。姜维败退致剑门关,想凭借剑门关 天险拒敌,加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与葭萌原 守将胡济、关索等共同死守汉寿(昭化) 。与此同时,魏将 钟会又在桔柏渡摆开阵势,企图渡过嘉陵江,夺取汉寿城。 两军进行了多次鏖战,关索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此战中,死 后葬于昭化城北郊,鲍三娘墓保存至今。公元263 年 11 月,“ 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

10、平而退,适与翼、 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 。邓艾军越阴平,破诸葛 瞻于绵竹,刘禅请降,维系了 42 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 蜀汉政权虽然灭亡了,但昭化古城记述三国蜀汉兴亡史迹和 留下的传说与遗址,却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故有: “ 蜀汉兴,葭萌起;蜀汉亡,葭萌止。 ” 的民间传言。三、昭化古城,融合我国南北古代建筑文化的明清建筑群, 布局合理,时间和空间结合之理性,处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 艺术之精髓。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达至顶盛。古 城“ 旧系土城 ” ,明正德年间 “ 包筑以石 ”

11、 ,共设四门,南门“临江 ” 、东门“ 瞻凤” 、西门“临清” 、北门“ 拱极 ” ,占地面积 29 公顷,地池外形微圆,状若葫芦。古 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 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 成,且街巷之间 “丁” 字相连,具有 “ 道 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 ” 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 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 完整的明清建筑,龙门书院、考棚、怡心园、益合堂等保存 十分完整

12、, 多为穿逗木结构、 小青瓦、 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多处古老民居体现了南北古代建筑文化的和谐相融。 2004 年 7 月,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 三教授考察昭化古城时对古城建筑评价为:八字门头,立架 垂拱,青石柱础,木柱玄栋;三面围廓,门扉窗棂,雕琢精 良,图饰古朴,有商贾豪宅,存历史故事风情。 2003 年元坝 区委、区政府在修复昭化古城时,坚持 “ 保护第一, 合理利用 ” 的原则,先后请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教授 多次指导古城修复工作,在建设中,精心施工,修旧如故, 力求原汁原味恢复古城建筑风貌,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和修 复,昭化古城的总体风貌

13、已得到全面恢复,一座展示昔日繁荣与辉煌的古城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四、 昭化古城当地民 俗文化底蕴丰厚,昭化民歌广为传诵,特别是被誉为古戏剧 活化石的昭化提阳戏闻名中外。昭化古城,千年的古文明蕴育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文 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牛灯、采莲 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近 20 种; 源于本地广为流传的 “ 张飞挑灯夜战马超 ” 、何 易于“ 腰笏挽纤 ” 、唐明皇摆宴坝摆宴、姜维兵 困牛头山等传说故事 30 余个。拥有娘送子 、嫁歌等 两百余首昭化名歌, 在民间广为流传。 特别是昭化 提阳戏 被誉为古戏

14、剧活化石。该戏是一种以酬神、许愿为主的傩祭 活动,它是一种富有宗教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综合艺术,长期 植根于民间,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它分为天戏和地 戏两部分。 天戏是用提线木偶来表演上天的三十二神 为主,地戏则由人化妆扮相,戴上木制面具来演出,表 演的剧目大多是传统神话之类, 诸如孙悟空大闹天空 、七 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长城等,多少年来吸引了众多的游 客及观众前来欣赏及旅游。昭化古城景区昭化古城位于世界奇观剑门蜀道之上,昭化古城景 区境内古蜀道全长 50 余公里,苑如绿色苍龙盘旋于崇山峻 岭之间,古蜀道两旁翠云廊,形成了一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绿色长廊。昭化古城拥有全国三国文化垄断性资源费祎 墓、

15、鲍三娘墓,是迄今为止全国三国文化资源保存最为完整 的一座古城。同时昭化古城也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之城, 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是蜀汉政权 兴衰见证地。昭化古城自然景观奇特,牛头山、云台山刀削斧劈,风 景迷人,古城位于嘉陵江、白龙江交汇处,太极天成,形成 了“ 天下第一山水太极 ” 自然奇观。昭化古城景区是中国古时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 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 “巴蜀第一县 ” 。古城同 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 罕见。昭化古城,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古城至今已有 2300 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最

16、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 一,是名符其实的 “ 巴蜀第一县 ” 。同时,昭化 古城由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 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 到民国,新中国的昭化县, 1953 年至今改为昭化镇,在同一 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 见。昭化古城拥有费祎墓、鲍三娘墓等全国三国文化垄断性 资源,是迄今为止三国文化资源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 公元 252 年蜀汉重臣费祎受命在汉寿(昭化)开府,后酒醉 被降人郭循所害,死后葬于此。费祎墓及鲍三娘墓至今保存 完好。战胜坝、牛头山、姜维井、关索城、葭萌关、天雄关 等三国遗址、遗迹群保存完整,是蜀汉政权兴亡见证地。同 时,昭化古城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之城。先主刘备曾在此 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建立蜀 汉政权的根据地。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