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6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369481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实验6PCM调制与解调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础实验6PCM调制与解调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础实验6PCM调制与解调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础实验6PCM调制与解调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础实验6PCM调制与解调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实验6PCM调制与解调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实验6PCM调制与解调实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实验6 PCM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与系统性能测试;2 熟悉PCM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学习PCM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电路,掌握它的调整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1PCM/ADPCM 编译码模块,位号:H2 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位号:G320M双踪示波器1台4 低频信号源1台(选用)5 频率计1台(选用)6 信号连接线3根7 小平口螺丝刀 1只三、实验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完成的。PCM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框图

2、如图6-1所示。图 6-1 PCM 通信系统实验方框图在 PCM 脉冲编码调制中,话音信号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后进行脉冲抽样,变成时间上 离散的 PAM 脉冲序列,然后将幅度连续的 PAM 脉冲序列用类似于“四舍五入”办法划归 为有限种幅度,每一种幅度对应一组代码,因此 PAM 脉冲序列将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序列。 对于电话, CCITT 规定抽样率为 8KHz ,每一抽样值编 8 位码(即为 28 =256 个量化级),因 而每话路 PCM 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 64kB 。本实验应用的单路 PCM 编、译码电路是 TP3057 芯片(见图 6-1 中的虚线框) 。此芯片采用 a 律十三折线编码,

3、它设计应用于 PCM 30/32 系 统中。 它每一帧分 32 个时隙,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最多允许接入 30 个用户, 每个用户各占据一个时隙,另外两个时隙分別用于同步和标志信号传送,系统码元速率为2.048MB 。各用户 PCM 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受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控制 ,它仅在某一个特PCM 帧里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的PCM 编码数据,在其它时隙没有数据输入或定的时隙中被发送和接收,而不同用户占据不同的时隙。若仅有一个用户,在一个输出 。本实验模块中,为了降低对测试示波器的要求,将 PCM 帧的传输速率设置为 64Kbit/s 或 128Kbit/s 两种,这样增

4、加了编码数据码元的宽度,便于用低端示波器观测。此时一个PCM帧里,可容纳的PCM编码分别为1路或2路。另外,发送时序FSX与接收时序FSR使用相同的时序,测试点为34TP01。实验结构框图已在模块上画出了,实验时需用信号连接线连 接34P02和34P03两铆孔,即将编码数据直接送到译码端,传输信道可视为理想信道。另外,TP3057芯片内部模拟信号的输入端有一个语音带通滤波器,其通带为200HZ4000HZ ,所以输入的模拟信号频率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有效。四、各测量点的作用34TP01 :发送时序 FSX 和接收时序 FSR 输入测试点,频率为 8KHz 的矩形窄脉冲;34TP02 :PCM 线路

5、编译时钟信号的输入测试点;34P01 :模拟信号的输入铆孔;34P02: PCM 编码的输出铆孔;34P03: PCM 译码的输入铆孔;34P04 :译码输出的模拟信号铆孔,波形应与34P01相同。注:一路数字编码输出波形为 8比特编码 (一般为 7个半码元波形 ,最后半个码元波形被 芯片内部移位寄存器在装载下一路数据前复位时丢失掉 ),数据的速率由编译时钟决定, 其中第一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符号位,后七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电平值。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 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 、“ PCM/ADPCM 编译码模块” 插到底板“ G、H ”号的位置

6、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注意 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2加电:打开系统电源开关, 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 请立即关 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3 PCM 的编码时钟设定:“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上的拨码器 4SW02 设置“ 01000”,则 PCM 的编码时钟 为64KHZ (后面将简写为:拨码器4SW02 )。拨码器4SW02设置“ 01001 ”,则PCM的编码时 钟为 128KHZ。4时钟为 64KHZ ,模拟信号为正弦波的 PCM 编码数据观察:(1)用专用铆孔导线将 P0334P01,

7、34P02、34P03相连。(2)拨码器 4SW02 设置“ 01000”,则 PCM 的编码时钟为 64KHZ。(3)双踪示波器探头分别接在测量点34TP01和34P02,观察抽样脉冲及PCM编码数据。DDS信号源设置为正弦波状态(通常频率为2KHZ),调节W01电位器,改变正弦波幅度,并仔细观察PCM编码数据的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当无信号输入时,或信号幅度为0时,PCM编码器编码为11010101或为01010101,并不是一般教材所讲授的编全0码。因为无信号输入时,或信号幅度为 0经常出现,编全0码容易使系统失步。此时时钟为64KHZ,一帧中只能容纳1路信号。注意:(4)双踪示波器探头分

8、别接在34P01和34P04,观察译码后的信号与输入正弦波是否一致。5 时钟为128KHZ,模拟信号为正弦波的PCM编码数据观察:上述信号连接不变,将拨码器4SW02设置“01001 ”,则PCM的编码时钟为128KHZ。双踪示波器探头分别接在测量点34TP01和34P02,观察抽样脉冲及PCM编码数据。DDS信号源设置为正弦波状态(通常频率为2KHZ),调节W01电位器,改变正弦波幅度,并仔细 观察PCM编码数据的变化。注意,此时时钟为128KHZ,帧中能容纳2路信号。本PCM编码仅一路信号,故仅占用一帧中的一半时隙。用示波器观察34P01和34P04两点波形,比较 译码后的信号与输入正弦波

9、是否一致。6 关机拆线: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六、实验报告要求1 观察正弦波的编码波形,读出正弦波的峰峰值、编码数据;记录有关数据并做分析,得出你的结论。PCM的Matlab仿真结果16 0O-nlre-H媪s0dx协心15实验室演示的图形抽样脉冲和 PCM 编码 原始信号和恢复信号2写出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本次实验有何改进意见。根据仿真的波形图和输出的量化。 、编码值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均匀量化输出波形图清晰的显示出均匀量化的特征, 每个量阶都是均匀分布的, 每个间隔都是相等的。由于量化级数是 64,所以从图中可看到结果不是那么明显,和输入波形相比几乎

10、没啥变化。将 A 率非均匀量化的结果和 A 率 13 折线近似量化进行比较, 两者压缩特性很接近。 13折线输出的码组序列也符合要去。通过实验,我深入地理解了PCM编码。也认识到PCM的瓶颈,量化噪声是平均分布在全部频段,就算极大地提高精度和采样率,也难以减小噪声对信号的损失。我认为PCM8S8是损失较小的有损压缩。建议:希望更换实验设备,实验设备过于老旧,增加一些现在新技术的实验设备。的 Matlab 程序b_quan=c_quan;附录PCMn=input (请输入量化级数,k=8); if isemp ty(n),n=8; end endtime = 2;dt = 0.1;t = 0:d

11、t:endtime; a = zeros(size(t);for tt=1:1/dt a(tt+0:endtime/2-1*(2/dt)=t(tt);endfor tt=1/dt+1:2/dt a(tt+0:endtime/2-1*(2/dt)=2-t(tt);end;%A 率非线性 A = 87.56;amax=max(abs(a);c = zeros(size(a); for i = 1:length(a);if(a(i)/amax)1/A)c(i) = (1+log(A*a(i)/(1+log(A); endend% 均匀量化c_quan=c;d=1/n;% 量化间隔q=d.*1:n;q

12、=q-d/2;% 量化电平for i=1:n%定位第个量化间隔码子c_quan(find(q(i)-d/2=c_quan) & (c_quan=q(i)+d/2)=.q(i).*ones(1,length(find(q(i)-d/2=c_quan)&(c_quan=q(i)+d/2);% 赋值为相应的量化电平b_quan(find(c_quan=q(i) =(i-1.)*ones(1,length(find(c_quan=q(i);endnu=ceil (log2(n);编码code=zeros(length(a),nu);for i=1:length(a)for j=nu:-1:0if (f

13、ix(b_quan(i)/(2j)=l)code(i,(nu-j)=1; b_quan(i)=b_quan(i)-2 j;endendend%A 率非线性的逆运算for i = 1:length(c_quan);if( (c_quan(i) 1/A)a_quan(i) = exp(1+log(A)*c_quan(i)-1)/A;endendsqnr=20*log10(norm(a)/norm(a-a_quan);% 求量化信噪比disp(量化信噪比)disp(sqnr)disp(量化误差)disp(a - a_quan)disp(编码结果) disp(code)plot(t,a,r-)hold on;plot(t,a_quan,.b)%plot(t,a_quan,b-)%axis(0 1 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