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367694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X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X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X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X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人物事迹五篇疫情最是无情,党员初心最暖,在这场全国上下共同面对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抗疫英雄事迹总是让我们感动不已!以下是编辑为大家准备的有关抗击疫情第一线的英雄故事,欢送大家前来参阅。【抗疫情英雄事迹】“对我和我丈夫来说,武汉已成了我们的第二故土。”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陶丽圆说。26岁的陶丽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重症病房护士,和她同岁的丈夫敏捷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汉舰”副航空长。两人高中时期相识,并在去年8月喜结连理。20_年7月,丈夫敏捷进入伍来到“武汉舰”服役,这对聚少离多的小夫妻与“武汉”的缘分就此结下.“我们一直都很想去武

2、汉旅游,但是始终没有时间。”陶丽圆从未想到,第一次踏上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危急时刻。2月13日凌晨,陶丽圆接到医院出征武汉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提交了请战书。2月14日,陶丽圆随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接手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房。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30个日夜,陶丽圆和同事们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难舍的感情。病房中一位94岁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对陶丽圆说:“孩子,你们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纪大了,不想浪费国家资,不想治了.”陶丽圆鼻子一酸,差点就哭了,赶快抚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来到了武汉,我们都在拼命,您千万不能自己放

3、弃啊.”李奶奶身边没有亲人陪伴,陶丽圆就送给她一台老年机,还她如何用手机和孙子聊天。渐渐地,李奶奶的病情明显好转了。“老人每次看见我们,眼里那种疼爱都快要溢出来了,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孙子孙女了。”提起李奶奶,陶丽圆语气里充满幸福。在武汉1300公里外的广东湛江某军港,敏捷进和战友们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为“武汉保卫战”作出自己的奉献:他们在“武汉舰”上自发组织捐款行动。虽然相隔千里,但两人每晚都会视频连线,互相加油打气。3月14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区患者清零关闭,陶丽圆也随医疗队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接手11张床位,承当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任务。“这两天看到有些医疗队成功返回了,但我们还

4、有更重要的使命没有完成。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会继续拼!”陶丽圆说。假如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3月本应是这对“90后”新人在湛江拍摄婚纱照的时间。“为了在战疫一线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头发剪短了。”陶丽圆笑着说,“要等头发重新长起来,恐怕要到9、10月份了。”3月20日凌晨,陶丽圆在武汉肺科医院的第一个夜班前,和丈夫打了 。“做好防护,平安回来!”敏捷进嘱咐她。“我们的共同心愿,就是疫情可以尽快完毕。”陶丽圆说,“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爱人一起来武汉,好好地欣赏这里的春色美景。在这里奋斗过的每一天,我都会永远铭刻。”【抗疫情英雄事迹】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

5、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_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适,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历,查房时,李晓莉

6、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抗疫情英雄事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阔中医师争相请战,全力以赴救治每名患者,用汗水和智慧筑起守护生命的巩固防线。近日,奋战在一线的4名“90后”中医师向记者讲述了抗疫故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范存愈:“我没有理由退缩”“请摘下口罩,伸出舌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内,1990年出生的呼吸内科医师范存愈在给新冠肺炎患者拍舌像。每次

7、进入隔离病房,由于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范存愈难以看清楚患者舌苔的细节,只能用手机拍照片,出了隔离病房再仔细看。疫情发生后,范存愈便主动报名去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我是呼吸内科医生,又是学中医的,没有理由退缩。”范存愈说,他主要负责对隔离病房患者进展中药治疗。“医院的中医专家总结出了中药协定方,我们团队参考这个方案,根据患者的详细情况使用中药施治。”范存愈说,后来,他们又通过现场示范和视频的方式患者做五禽戏、八段锦,帮助他们锻炼,恢复心肺功能。参加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范存愈说:“中医药的疗效是实实在在的,我作为青年中医师,必需要传承好中医的优秀成果。”3月15日,医院本部确诊患者“清零”,

8、范存愈完毕了在隔离病房的奋战。休整一周后,范存愈投入到正常的门诊工作中。湖北省中医院詹明明:“尽自己的一份力”“我觉得休息得差不多了,想到康复门诊尽自己的一份力。”最近,经过一周的休整,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医师、1992年出生的詹明明来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坐诊。她每天接诊10-20名患者,施行艾灸、针刺、耳穴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还指导患者居家进展穴位艾灸和穴位按摩,帮助他们提升免疫力。1月22日,湖北省中医院临时组建隔离病房,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詹明明主动报了名。几天后,她正式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说实话,我到医院工作才1年,报名后还是有点忐忑,怕自己

9、不能适应工作。”詹明明说。在隔离病房值班的一个多月里,詹明明每天早上要进隔离病房查房,写值班病历,指导患者服用中药。她每次查房在病区里坚持几个小时,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本来很简单的日常查房工作也变得很吃力。有一名轻症患者起初不配合治疗,回绝服用中药。那一段时间,詹明明每天都会和同事去病房里劝解、开导患者,讲解中医知识。“后来,患者理解了中医治疗理念,承受了治疗。不久,他的核酸检测和CT检查结果都很好,到达了出院标准。”詹明明说。武汉市中医医院饶明月:“战斗就得义无反顾”3月16日,武汉市中医医院ICU病房患者“清零”,重症医学科医生饶明月和同事们连夜开会,讨论疫情发生以来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

10、并总结经历。总结会一直开到17日凌晨,大家稍事休息后,又对会议内容进展整理,并清扫病区,一直忙到中午才分开。由于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都是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饶明月所在团队经常需要为患者进展气管插管、纤支镜、床旁血液净化等治疗,使用高危诊疗手段,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风险之中。但是第一天上战场时,饶明月说:“战斗就得义无反顾。假如躺在那里的患者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怎么做?”作为一名中医,饶明月每天都为患者熬好一服中药送进病房。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患者的病情一天天见好,“我每天都会鼓励他们,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吃饭,加强营养,如今他们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武汉江夏中医医院胡雯:“在火线上快速成长”“看

11、到老朋友们身体一天天好转,真的很欣慰。”3月21日,在武汉江夏中医医院新冠患者康复门诊,呼吸内科医生胡雯正在给复查的患者把脉。前来复查的人中,很多都是胡雯前几天救治的患者。疫情发生后,从接诊大量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被感染,到治愈出院捐献血浆,再到重回发热病区、坐诊康复门诊,“90后”女中医胡雯说:“我在火线上快速成长。”疫情发生之初,胡雯连续接诊了15名有新冠肺炎病症的患者,因为防护等级缺乏,她不幸被感染,1月25日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3日,胡雯治愈出院,经过14天的隔离后,立即向医院申请重回火线。她还主动捐献血浆300毫升,成为武汉第一批康复献血的20个人之一。胡雯回到医院发热三病区后,和同事

12、们一起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患者。“我们针对每名患者的身体情况,对症配制中药,以水煎剂为主,根本上不用激素,有效地阻断了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胡雯说,她所在的病区中,极少有患者转成重症。3月6日下午,江夏中医医院最后18名新冠肺炎患者转院。短暂休息后,闲不住的胡雯和同事们又组成了康复门诊,负责出院患者的复查工作。【抗疫情英雄事迹】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90后海关关员胡银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他和同事们一起把守着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关,他说站在国门前,就要为人民拦住风险。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出境空港口岸,航线通达国内外220个通航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13、顶峰期时,这里每小时仍有超过数百名旅客入境。胡银宽是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的一名卫生检疫关员,旅客自廊桥一下来,立即进入测温通道,胡银宽就开场忙着安康申明卡初筛和再次核验,进展流行病学调查。几天前,在排查过程中,一名境外回国的旅客引起了胡银宽的注意。细心的胡银宽没有放松警觉而是继续追问,得知旅客在国外居住的社区有阳性病例报告,胡银宽第一时间断定她有染疫可能。过去奋战的40多天,胡银宽就是这样如履薄冰,他说,疫情防控没有小事,只有每个细节做到位了,才能遏制住疫情在口岸传播。【抗疫情英雄事迹】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默默无闻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们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从事临床救治探

14、究、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最近在网上预发表了,即将落地业界权威杂志。2月7日抵达武汉,2月9日进入病区,不到30岁的医学博士董锦沛一边与医院不同科室同事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一边参与临床资料搜集及临床试验研究。这篇论文就是董锦沛与同事的科研成果之一。“病区最多时有50名患者,除了做好救治诊断的主要工作,我还会抽时间观察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检查结果、进展至危重型预警表现,以及开展早期积极救治的经历等。”董

15、锦沛说,医疗队这项临床数据搜集工作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他采用文字或电子方式做好记录,下班后再对数据进一步分析p 整理,随后传给北京前方团队进展数据库建立。此外,董锦沛还参与了两项医疗队设计的临床试验。2月下旬,结合医疗救治经历与前期数据整理,医疗队确立了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试验药物,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将局部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此后,董锦沛和同事们持续观察其化验指标、肺部情况、胃肠道不良反响等。每遇到疑惑,他都会向前辈和同事请教,并及时查阅文献。“试验还在进展中,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责任很重。”董锦沛说,研究工程会大幅度增加值班期间的工作量,但也促使他更专

16、注更投入,哪怕在隔离病房多观察研究一会儿,晚上少睡一会儿。武大结合科研团队成员辜家爽:“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最近,武汉大学宣布:该校组建的结合团队创新开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难以确诊的问题。武汉臻熙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施行部负责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这个团队的一员。1月下旬开场,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臻熙医学公司有关专家联手开展科研攻关,研发一项更加精准、灵敏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春节期间,人手缺乏,公司号召员工返岗,已经回家的辜家爽立即报了名。2月初他便投身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我们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前期主要是利用模拟新冠病毒的核酸质粒,将我们合作研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NTS)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