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3651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入设计】诗歌导入:和着忧伤的旋律,我们一起来聆听波兰诗人勃罗涅夫斯基的悲鸣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我的故乡,让战火烧尽。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我的故乡,有奥斯维辛。从这首短诗中我们知道了有一个地方叫做奥斯维辛,这是一个满载不幸的小镇。如果要编纂20世纪人类的死亡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永远无法回避的主角,而在那场屠戮中,奥斯维辛则是让人 难以忘记的人间地狱。今天,我就要带领大家开启地狱之门,和作者一起到有人间地狱”之称的奥斯维辛作一次地狱的旅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新闻的内容要素和结构特点;(2)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把握作者的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准

2、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新闻写作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深远内涵,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正视历史,正确理解法西斯的罪恶,不要忘记历史,珍惜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西斯的罪恶;(2)、新闻的内容要素及结构特点,为高考中“新闻”类型的题做准备(3)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及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2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2)、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三、教学设想1、课时安排:2课时2、教学策略:导学法预习热身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亚伯拉罕?迈克尔 寥森塔尔,

3、出色的新闻工作者,纽约时报名记者,执掌纽约时报长达 17年,任执行主编。这篇文章写于“二战”结束十几年后的1958年8月,并在1960年获得美国新闻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2、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尔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一一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津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 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 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

4、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补充说明:为什么被杀的犹太人最多?一一 “日耳曼种族优越论”,希特勒:“雅利安人最大的对立面就是犹太人。”“雅利安人才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3、写作背景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4、零度写作即“零情感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 ?巴特 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 现在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陈述。正如“焦点访谈”中所说的:新 闻就是用事实说话。 但这并不是缺乏

5、感情, 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 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多见于新闻写作,也就是客观报道。二、【基础积累】夯实基础:1、重要字音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婆娑(pcsu O) 撰(zhu cn)写 废墟(xu)和煦(xu) 步履(I U) 呆滞(zh 1)噩(e)梦 木屐(j 1)窒(zh 1)息嬉(x 1)笑 枯萎(wei ) 祷(d ao )告凋(di ao)谢雏(ch u)菊扼(e)住踉跄(li mg qi mg)毛骨悚(s eng)然不寒而栗(l 1)敷衍塞(se)责卡(ka)片 卡(qi a)住 塞(s a)进

6、 要塞(sc )2、字形辨认根据拼音写汉字。纳CU 1赍 鞠躬尽CU 1去 憔悴CU 1 荟萃CU 1 淬CU 1火 婆su O娑 摩su O挲 zhu cn撰写 钟鼓馔zhu cn玉 绿树成y in阴绿草如y in茵林阴y in道荫y in庇 tu o_脱胎换骨tu 1邈皮3、成语积累引人注目:格外令人注意。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不寒而栗:不冷却发抖,形容十分害怕。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耸人听闻:指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吃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三、【新闻常识】(一)、“新闻”的知识1概念:新闻概念有广

7、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 消息。消息即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及时性、客观性、简明 性。2. 新闻五“ W :新闻有如同记叙文一样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各个部分的内容要求不同,故其各个部分的概述要点不尽相同。但新闻必须具备五个“W 一个“ H,即:When(时间)、Where (地点)、Who(人物)、 What (事件)、 Why(原因)、How (结果、意义)等六个要素。3. 新闻的结构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五部分构成。(注:

8、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5个部分,有的新闻就没有导语和背景。)(通过示例让学生感知每个结构的意义与作用)学生分析短新闻多利羊患关节炎的结构,体会新闻结构的特点及各部分的作用。多利羊患关节炎(标题)【新华社12月5日电】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克隆技术而生的哺乳动物多利羊患上了关节炎,这是它的创造者维尔穆特博士昨天宣布的。(导语)多利羊是在2005年7月5日出生的,现在还不到 6岁,相对于羊的寿命还相当年轻。多利羊年轻时就患上一般在老年时才出现的关节炎,是很不一般的。(背景)维尔穆特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透露这一消息的,他担心这可能与现在使用的克隆技术有关,从而更引起人们对克隆动 物可能带有先天健康

9、隐患的忧虑。维尔穆特在谈话中还指出,很多克隆胚胎在母体中或在降生时死 亡,他虽然怀疑这些现象都与克隆技术有关,但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他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它的原因”。(主体)维尔穆特这一宣布,导致负责推销维尔穆特克隆技术产权的英国PML公司的股票价格下降了15%。 (结语)结构标题多利羊患关节炎导语:第一自然段 t概要事实背景:第二段第一二句 t引起对 主体”关注主体:主要事件结语:第三自然段T谈此事的影响”总结:标题:新闻的“眼睛”,有主标题(一行标题)和副标题(多行标题)之分。其主标题旨在 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 出内容提要。高考中,概写

10、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主标题(即一行标题)的概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 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 间、地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读者所不熟悉的新闻 事实作注释;二是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三是作者表达个人的观点;四是使新闻的内容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并增强新闻的情趣、感染力和说服力。主体: 导语之后,新闻内容的具体展开部分,叫主体。

11、它起到注释导语的作用,使导语中 的事实更加清楚,更加详细,以满足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要求。 主体部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 、原因五个要素结语: 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有时可无) ,它往往用于揭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 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基本要素 “人物”“事件” 外, 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 形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四、整体感知,自行阅读,初探文本。 要求在理解了新闻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本文的结构。1、导语( 1-3 ):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 .2、背景( 4-6 ):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3、主体( 7-15

12、):随参观者脚步而行。4、结语( 16):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一课时一、师提点“预习热身”里的问题 二迅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 第二个问题: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 第三个问题:题目既然说“没有什么新闻”,那么文章写了什么?三分析讨论讨论明确: (一)、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齐读 15 段1. 在读的时候,大家发现,在这几段,尤其是13段里出现得最多的是哪几个字?明确:可怕。第 1自然段“最可怕的事情”、第 2 自然段“可怕地颠倒了”、第 3段“世间最 可怕的旅游中心”2作者到底看到了什么,让他觉得如此可怕? 明确:“明媚

13、温暖的阳光”“婆娑起舞的白杨树”“附近草地上,追逐游戏的儿童”3、这美好的一切怎么就成了“最可怕的事情” ,成了“一场噩梦” ,这里怎么就成了“世间最 可怕的旅游中心”?(结合“知识链接” 2 以及课文 4,5 自然段考虑)明确:作者在这里用了反语。作者用了反衬的手法,表明这里的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 的历史不相配。作者以乐景衬哀情,用这美好的景象与曾今的历史对比,强调这里曾是最黑暗,最 冷酷,最没有人情味的人间地狱。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 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同时突出了对纳粹的痛恨之情。4. 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明确:( 1)这里发

14、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经知道,没什么好说的。(2)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罪恶之外, 没有其他什么值得去张扬报导的。 “没有什 么新闻”也暗示着这里如今的和平宁静(二)、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明确:第 6 段“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作者写是出于一种使用命感,出于对死难者的悼念,作者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 让世人永志不忘。(三)、题目既然说“没有什么新闻”,那么文章写了什么?1、作者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上。大家找一找,作者通过参观者带我们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哪几个地方?集中在哪几个自然

15、段?明确:第 7 15自然段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板书)2、参观者在这些地方参观时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并划出来 )明确:毒气室,见雏菊,感恐怖,终生难忘 焚尸炉,见头发、婴儿的鞋子、死囚的牢房;感表情茫然,浑身发抖。 女牢房,见盒子;感惊惧,张大了嘴巴。灰砖房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长廊,见照片、微笑的姑娘。地下室,见绞刑架;感窒息。3、读到这,大家有什么感受?明确:恐怖,发抖,惊惧,窒息,(原文的语言,也是我们大家的感受)压抑,沉重4、如果直接描写作者所见所感,好不好?明确:不好。写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就更具广泛性,这当中自然也就包含了作者的感受和 反应,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遗迹召唤起所有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 性的自省;同时,这比直接描写作者所见所感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注: 3,4 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