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363566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运用复习学案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一、考点分析 1掌握一些常见句式的概念、特点及其在表达中的作用。2掌握句式变换的要领,注意句式变换的重点。3特别注意审清题意,发现仿用句式中的隐含条件。二、命题形式该类题型在高考中几乎年年涉及,应特别注意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表达内容的前后呼应,表达内容的准确、恰当,上下文连贯一致(包括陈述对象、句式、色彩、情境等),直到模仿性的再创造。该考点包括三项内容:了解各类不同的句式,学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仿造给定的一句或几句话,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掌握不同句式的变换方法,能根据语境,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以增强表达效果。三、解题引导(一)变

2、换句式概说1句式的分类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有诸种不同的称说:从句子的结构看,有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从主语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看,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从句子的交际功能看,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从句子成分或分句排列的次序看,有常式句,种变式句,各种倒置句等称为变式句。从句子的表达性质看,有肯定句和否定句;从句子的形式看,有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等等。例1:阅读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然后把这句译文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3、。答案: 这是一道高考试题。题干明确指出这一句话是“不好”的,因为它表意不明,层次不清。“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就是本题变换句式的目的。怎么变换?首先应看到句中包含“地方法院”、“警方”和“市长”这三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再看他们各有什么行为动作。这实际上是对这个长句表达的意思进行层次分析。这样就可以看出:地方法院推翻了禁令;市长发布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的指示;警方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指示的禁令。根据这三层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相应的调整,就可以形成这样的答案: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指示的禁令;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条禁令。经过这样

4、的变换,完全符合题干的各项要求。2变换的原则(1)不能改变原意变换句式,只是句式的变换,除了根据需要作个别文字调整而外,其他都不能变换,尤其是内容。所以上题规定“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即使题干不标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变动,因为这是基本原则。3要同语境协调句式变换,有的是对一段文字的某一部分进行调整,这种条件下的变换,一定要注意上下文,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例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在这境界这时间里惟一可以触动心情的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们的精心训练,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

5、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把文末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这段文字描写了“秋虫的合奏”,末句“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用反问句作小结,要求将它改为陈述句,一般说来你可以改为“成了人间绝响”。但是考虑到作者的情感因素,应在前面加一个副词,将答案写在“简直成了人间绝响”,这便与语境协调一致了。4变换的形式及方法高考变换句式的试题,通常采用的形式有两类:互换:所谓互换,就是指单句与复句、长句与短句、主动与被动、肯定与否定等互换。较多的是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的互换。例3: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

6、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改为: 这是2001年全国卷的第25题。原句是一个长句,因为句子太长,表意不是最清楚的,所以要求改为“较短”的句子。只要“较短”,表意“更为清楚”,都可以,不管是单句还是复句。原句是个长单句,因为附加成为太多,表意不太清楚,读起来也累赘。将长句改为短句,其基本方法是: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复句的分句,或独立成句;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们两个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以变成一个解说性的复句;借助复指,把长句的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据此,像例3这样的长句,可以变换为下列两种形式的短句:现在许多

7、国家都可以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有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都能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前一个答案用的是第三种方法,后一个答案用的是第一种方法。至于将短句变换为长句,其基本方法是:从几个短句中找出一套主谓宾,作为长句的主干,其他内容转化成定语、状语或补语。例4: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几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这是一道高考预备卷中的试题。原句共有三句话,首句说他创造了奇迹,次句说“奇迹”是

8、怎样创造出来的,再次是对“奇迹”的补充证明。这样看来变换的单句的主干是“他创造了奇迹”,再把其他部分转化为定语、状语、补语,便可以形成这样的答案:在这原来的荒山野岭上(前置状语),他用双手在几年的时间内创造了奇迹眼前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当然,主语不同,变换的句子也不一样,还可以改成这样: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几年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创造出来的奇迹。还可以有其他改法。重组:所谓重组,就是提出新的要求,对所给的评句作重新组合。即改变语组的组合形式而不改变原来的意思。例5: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苏轼的

9、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佛 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25题。这是一道“重组”式变换句式的试题。做这一类题,特别要注意分析原句的层次关系,从而找到合理的表达思路。原句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第一分句说明对苏轼生活和创作的看法,后面两个分句说明形成这一看法的原因;而表述“原因”的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并列关系,也是一种因果关系。要求用“儒、道、佛”作开头,实际是要求从原因说到结果。因此本题的答案如下: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和创作都充满了矛盾。(二)句式仿用概说1仿用句式,是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制创作。这

10、样的题型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脉络、语体风格、思想认识、生活积累等诸多因素,既突出了“学”的特性,又突出了“创”的风格。它不仅能测试考生对语言修辞的运用能力,也能测试考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既有条件的严格限制,又给予考生展开联想开阔思路的创造空间,是对考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考查。所以,近几年来成为深受命题者青睐的一种题型。2仿句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内容与形式。例句的表达内容,制约着仿用句子的内容,而且制约着与之衔接的方式。例句的形式,制约着仿用句子的长短、节奏、韵律、句式,从结构形式和语音特点等多方面给予制约。例句各分句间的关系,制约着仿用句子的句间关系。因此,应特别注意例句的关联词

11、语和标点符号,以确保准确仿写。3题型设计续写式这种仿用的基本做法是:按照既定的内容,仿照上文规定的句式,接着往下写。这种仿写的形式,与“扩展语句”相似。例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另举一个事例;句式与标有 号相同。古往今来,彪炳史册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纳目的问世!这是较早的一道高考仿用题。提供的是一段议论的文字。第一句是论点,第二句以李时珍为例作论证。画线句总体上是一个假设复句。“如果没有没有哪里会有”。要求续写的一个句子,在内

12、容上应举“彪炳史册”、“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的“杰出人物”,句式上应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假设关系的复句。嵌写式这种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让学生“填空”。这种形式与扩展语句也有相似之处。例2:(1999年27题)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它融仿写、比喻、排比于一题。所给出的文

13、字,实际上是填句的语境。因此,解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所给的文字的基调,是赞扬人民共和国在起伏、曲折的道路上向前发展的历史趋势。其次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认定句子所用的修辞技巧,同时还要凭借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填出符合要求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参考答案举例: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另写式所谓另写,就是按照试题所给的语句的形式,另选内容,组织答案例3:(2000年26题)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

14、吃灵魂。(俄契诃夫)这题所给的材料,其话题是“虚伪”,仿写的句子以“友谊”或“勇敢”、“信任”为话题。这种仿用,实际上只是仿其“形”而换其“神”。在“形”似上,既要符合“直接表述,言简意赅”、“连续类比,形象生动”的要求,又要注意句式、句子结构方面的要求。否则,不算是很好的仿写。4仿用的主要技巧(1)准确把握题面提出的仿写要求仿写题的题面要求总是相当明确的,应细心地一一把握住。就本文所举例说,它包含这几条要求:表述形式:一是“直接表述”,一是“连续类比”;表达效果:一是“言简意赅”,一是“生动形象”;话题: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数量:仿写两句话。答案只有满足这四项要求,才

15、能是正确答案。有一项不能满足,答案都有问题。(2)弄清材料中隐含的仿写条件仿写题所给的材料,一般是仿写的样式,其中包含着仿写的条件,也应一一弄清楚。前文所举例4便隐含着这样三个仿写条件:同一话题,这话题是“时间”,而不能用具体的时间来取代;两个比喻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每一个比喻的内部前后的语意必须相衔接,“梯子”“引导”“登”,“钥匙”“开启”;即前面是比喻,后面说作用。例5“海是水的一部字典”等四句话中,隐含着这样几个仿写条件:第一句是一个层次较高的比喻,它领属三个低一层次的比喻;左边“海”与“浪花”、“涛声”、“鱼虾和海鸥”是领属关系;各句为合理贴切的比喻句。仿写的答只有满足材料中隐含的这些条件,才能成为正确答案。训 练 平 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