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昆虫触角、足、翅的类型及代表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10KB
约3页
文档ID:508362345
昆虫触角、足、翅的类型及代表_第1页
1/3

① 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经过 长时期的演变,六条腿变得又细又长,跑起路来十分快速,这种足叫做步行足当然昆虫中 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还是步行足,它们的外形细长;各节也没发生显著的变化,最适于担 负行走的功用,如瓢虫、步行虫、天牛等② 跳跃足:蝗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们的后足腿节膨大,内有发达的肌 肉,可以控制胫节的屈伸,产生跳跃行为捕捉这些昆虫时特别需手疾眼快,否则它们会 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昆虫中的跳高冠军非跳蚤莫属,它们跳跃的高度,可超过其体长 100多倍,可以想象,假如人类能够跳过自身身高的100倍,那么,现存的世界跳高记录 简直就不足挂齿了③ 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它们 从卵里孵出来就有一对刀状的前足这种前足的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到 腿节的槽中,腿节和肠节上还常装备着锐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当它捕获猎物时,可 以利用腿节和胫节把要吃的东西夹住,再利用胫节内侧和腿节外侧锐利的刺将猎物撕碎吃 掉,这种足叫捕捉足④ 开掘足: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筑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那么它们是怎样钻到地里的 呢?原来它们的前足又粗又壮,上面还有几个大齿,象是专门挖土的铲子,掘起土来十分方 便,这种足叫做开倔足。

⑤ 携粉足:蜜蜂每天忙忙碌碌,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和花蜜它们用什么携带呢? 经过长期的适应,它们的后足胫节特化得又宽又扁,上面有长毛相对环抱,专门用来携带花 粉,被称作花粉篮它的基节也有了专门的用处,比一般昆虫的基节要大,内面有10〜12 排横列的硬毛,用来梳刮在身体上的花粉当辛勤的采集劳动结束后一群群小蜜蜂满载花 粉而归这种足叫做携粉足⑥ 游泳足:龙虱、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能捕捉鱼苗作为食料,是养渔业的大害鱼在 水中游得够快了,它们怎么能追上鱼呢?原来龙虱、仰蝽的身体接近流线型,很象只快速潜 艇,中足和后足又长又扁,向里的一面还长着一排整齐的长毛,这四条腿就象四只划船用的 桨,这样游起来就很快了这种足叫做游泳足⑦ 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 这种足称为抱握足⑧ 攀缘足:生活在毛发上的虱类,跗节只有1节,最末一节为一大型钩状的爪,胫节肥大, 外缘有一指状的突起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端部的指状突起密接,构成钳状的构 造,牢牢地夹住寄主的毛发这种足叫做攀缘足触角:1. 刚毛状:触角短,基节与梗节较粗大,其余各节细似刚毛如蝉、蜻蜓等的触角。

2. 丝状、线状:触角细长,除基部第一、二节较粗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和形状相似,向端 部渐细如蝗虫的触角3. 念珠状:鞭节各亚节的形状和大小基本一致,近似圆球形,象一串念珠如白蚁的触角4.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向一侧突出如锯齿如芫青和叩头甲雄虫的触角5. 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突出很长,形如梳子如雄性绿豆象的触角6. 双栉状、羽状:鞭节各亚节向两侧突出很长,似篦或鸟的羽毛如雄蚕蛾的触角7. 膝状、肘状:柄节较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 膝状弯曲如蜜蜂的触角8. 具芒状:触角短,鞭节不分亚节,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 触角芒如蝇类的触角9. 环毛状:除基部两节外,大部分触角具有一圈细毛,越近基部的毛越长,渐向端部递减 如雄蚊的触角10. 棍棒状、球杆状:触角细长如杆,端部数节渐膨大如蝶类的触角11. 锤状:类似棍棒状,但鞭节端部数节突然膨大似锤如瓢虫的触角12. 鳃叶状:鞭节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形状类似鱼鳃的结构如金龟子的触 角翅:膜翅: 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鞘翅:甲虫类的前翅全部骨化,见不到翅脉,坚硬如鞘,不用飞行,只用来保护背部和后 翅半鞘翅: 蝽的前翅,基半部较骨化,端半部仍为膜质,有翅脉复翅: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有翅脉,已不用于飞行,平时覆盖在体 背侧面和后翅上鳞翅: 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蝶、蛾类的翅毛翅: 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面和翅脉上被有许多毛,如石蛾的翅缨翅:蓟马类昆虫的前后翅狭长如带,膜质透明,翅脉退化,在翅的周缘有很多缨状的长 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