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36191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5.1 一 般 规 定5.1.1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宜结合勘察阶段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5.1.1.1 在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除应收集航空相片和卫星相片的解释结果,区域地质、区 域冻土以及地区性建设经验等资料外,必要时尚应进行现场踏勘。5.1.1.2 在初步勘察阶段,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冻土工程地质测绘。对 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采用调查代替冻土工程地质测绘。5.1.1.3 在详细勘察阶段,应在初步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对某些专门性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 进行补充。5.1.2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范围以及测绘的比例尺,宜符合下列要求:5.1.2.1 公路

2、铁路架空线路和管道工程的调查与测绘宽度,一般地段不应少于线路中心线两侧各 100m ,复杂地段可根据需要预以扩大范围。5.1.2.2 水利水电工程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调查与测绘范围,应包括建筑场地及其附近 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地段。5.1.2.3 测绘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宜结合勘察阶段选用。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 地和对工程安全影响较严重的冻土现象,比例尺可适当放大。5.1.3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5.1.3.1 查明地貌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和成因类型并划分地貌单元;查明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岩性、构造、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等与冻土现象的关系。5.1.3.2 冻土的分布、

3、埋藏、成分、结构、地下冰类型及其与各种自然条件的关系。5.1.3.3 季节冻结与季节融化层土的成分、含水率和含冰量以及最大冻结与融化深度。5.1.3.4 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地表温度较差和冻层下卧岩土的温度变化动态。5.1.3.5 冻土现象的形成、分布、形态、规模和发育程度。5.1.3.6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由于气候与人为因素对建筑场地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影响 的预测。5.1.4 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可提出下列成果资料:(1) 调查与测绘说明书。(2) 冻土工程地质测绘实际材料图。(3) 综合冻土工程地质图或分区图。(4) 综合地质柱状图及冻土工程地质剖面图。(5) 各种素描图和照片等

4、资料。5.2 冻土现象调查与测绘5.2.1 多年冻土区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主要冻土现象包括:冻胀丘、冰椎、地下冰、融冻泥流、热融滑塌、热融湖塘、热融洼地、冻土沼泽等。在进行 勘察时,应结合工程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5.2.2 冻土现象的调查与测绘应结合工程勘察阶段进行。根据其测绘精度要求和地质条件的 复杂程度选用目测法、半仪器法和仪器法定位。5.2.3 根据各勘察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冻土现象的调查与测绘应提出下列资料:(1) 调查与测绘说明书。(2) 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3) 勘探观测与试验资料等。5.2.4 冰椎与冻胀丘调查与测绘。5.2.4.1 勘察中应注意区分季节性和多年性冰椎与冻胀丘

5、。遇下列情况时,应按冰椎与冻胀 丘地段进行工作:(1) 泉水出露的斜坡地段。(2) 存在较大范围的土丘或鼓丘痕迹地带。(3) 有冰椎及冻胀丘活动纪录的地点。5.2.4.2 冰椎与冻胀丘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冰椎与冻胀丘分布区的气温、季节冻结与季节融化深度、多年冻土特征及地温状况。(2) 查明冰椎与冻胀丘的成因、类型、规模、发育状况和变化规律。爆炸性充水鼓丘爆炸威 力和影响范围。(3) 查明冰椎与冻胀丘分布区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源补给条件。(4) 查明冰椎与冻胀丘分布区的人类活动状况。5.2.4.3 调查与测绘范围应包括冰椎与冻胀丘分布区及对其有明显影响的地段。5

6、.2.4.4 冰椎与冻胀丘勘察宜在其发育期(1-3 月)进行,采取钻探与物探相结合方法。勘探 点及剖面布置以能查明该段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为原则。勘探孔的深度一般应大于季节 冻结深度或多年冻土上限以下 1.0-2.0m。5.2.4.5 根据工程需要采取代表性土样、水样进行有关试验。5.2.5当冻土中冰层厚度大于0.3m或间隔2-3cm冰层累计厚度0.3m时,应按厚层地下冰进行勘察。5.2.5.1 厚层地下冰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分布区的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地质条件。(2) 查明地下冰的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状况。(3) 查明地下冰的围岩性质及其与冻土特征、地温及厚度的关系。(

7、4) 查明分布区的水文地质特征。(5) 查明分布区的人类活动状况。5.2.5.2 勘察范围应包括其分布区及其有影响的围岩地带。勘探宜采用坑探、钻探与物探结 合进行,勘探点及剖面布置以能查明地下冰的厚度和分布为原则。勘探孔应进行测温。5.2.6 多年冻土区遇下列情况时,应按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地段开展工作:(1) 斜坡地表存在有蠕动或滑动痕迹的地带。(2) 斜坡坡度大于 5的厚层地下冰发育,且地表有破坏的地段。(3) 地表面破坏前缘有泉水、湿地或泥流的地段。(4) 有产生融冻泥流及热融滑塌的纪录。5.2.6.1 融冻泥流或热融滑塌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分布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土的性质、

8、颗粒成分及其含水率。(2) 查明分布区的季节融化深度、地下冰、多年冻土分布特征。(3) 查明分布区山坡倾斜度(坡度)、 地表排泄条件和土的渗透性。(4) 查明分布区土的冻胀性与融滑后的流动性。(5) 查明分布区人为活动对其植被和地面的破坏状况及融冻泥流或热融滑塌的形成原因。5.2.6.2 勘察范围应包括滑动发育范围及两侧一定宽度,必要时可扩大到滑体堆积区。宜采 用钻探、坑探、物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钻孔深度应超过滑动面以下1.0-2.0m。5.2.6.3 按需要采取试样进行颗粒成分、含水率等有关分析。5.2.7 多年冻土区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按热融湖塘与热融洼地勘察:(1) 湖状积水洼地。(2)

9、地表破坏的厚层地下冰地段。(3) 干枯湖形凹地。5.2.7.1 热融湖塘与热融洼地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分布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物及地表水与地下水变化情况。(2) 查明分布区的季节融化深度,多年冻土类型、厚度、地温及地下冰的分布规律。(3) 查明分布区的范围,湖内水位及其排泄和聚集条件,与地表水、地下水的联系。(4) 查明分布区的人为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情况及热融湖塘与热融洼地的成因。(5) 热融湖塘与热融洼地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和评价。5.2.7.2 勘察的范围,应包括分布区及其可能扩大的周围地段,以钻探配合物探。钻孔深度 应超过地温年变化深度 1-2m ,且应进

10、行测温。5.2.8 多年冻土区,遇有遭受地表水、地下水影响,出现地表潮湿、富水、植被生长较 茂密、分布有较大厚度的泥炭层的沟谷、溪流、山前斜坡或山间洼地等情况时,应按冻土沼 泽开展勘察。5.2.8.1 冻土沼泽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分布范围的气象、地形地貌特征、植被及水文地质条件。(2) 查明分布区的地层岩性、多年冻土特征、地温及季节融化深度。(3) 查明冻土沼泽的成因类型、基底软弱层或泥炭层厚度及发育状况、地表排水条件等。(4) 分析冻土沼泽基底发生融沉和变形的可能性,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5.2.8.2勘察范围,应视不同工程需要确定:线路两侧各100-200m ;站场周围不少于200m。 控制孔深度应超过年平均地温变化深度,一般钻孔应超过多年冻土上限以下1.0-2.0m,并 测试地温。5.2.8.3 根据工程需要,采取土样进行有关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