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参与式教学现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35771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课堂参与式教学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课堂参与式教学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课堂参与式教学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课堂参与式教学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课堂参与式教学现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学生课堂参与式的教学现状兴宾区城厢乡中心小学教师 韦凤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教师都已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要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首先需要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下面我就来谈谈学生课堂参与的一些现状。状况1:学生的课堂参与仅是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上,学生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概括而言,可分为行为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 行为参与一般表现为语言上的参与,如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所有参与形式中最外显、最直观、最易

2、于被评价的参与形式。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的行动参与做出及时反馈,而对于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则关注较少。事实上,这三种参与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同等重要,对于很多胆子小或者语言表达不出众的学生来说,思维和情感参与是更主要的参与形式,教师如果能够重视这类学生的这两种隐性参与,及时给与眼神鼓励、口头表扬,能够更好地促进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是行动的参与,更是思维的参与。思维参与是深层的参与,唯有实现思维参与,学生的潜能、个性才能得到彰显。课堂提问是课堂参与的常见方式,据调查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简单的问答式(如一问一答和一问多答)。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热热闹闹,学生能快速准确地回答

3、教师的问题。细想,这样的情景令人担忧,不加思考、一呼百应的问答是学生思维停留在同一个水平的表现。学习参与不仅是行为上的呼应,更主要是思维的同步。学生学习的本身就是经过思维对外来信息进行验证、鉴别、评价、改造的过程。思维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纽带,是实现知识内化的必经之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没有深入的认识,只看重形式上的参与,就会热衷于提问的数量,不惜用没有价值、缺乏质量的问题充斥课堂。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参与的兴趣度,阻碍思维的发展,扼杀学习的积极性。状况2:学生参与课堂都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是参与活动的发起人,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可以由教师发起,也可以由学生发起。但现实中的课堂参与一般都是由教师发起

4、的,学生参与还是不参与、参与多少、以何种形式参与都是由教师来决定,其中回答教师的提问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最主要形式。如果由学生发起行为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拥有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变换课堂组织方式,照顾到学生多种参与形式;另一方面,创设宽松、温和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发起的参与行为。状况3:学生的课堂参与存在着不均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万紫千红”,教育是培养所有人的活动。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于某些学生,教师也往往和个别学生进行个别交流,鼓励某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提供参与机会的不均衡性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愿望、

5、过程和结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潜意识和课堂行为剥夺了部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力,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学生个体心理特征、社会性都受到了影响,这与教育的初衷不相符合。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如性别、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智力、风格的差异,针对同一个内容提供不同的呈现方式,注意教学设计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状况4: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只是“环节上的参与”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有参与活动,但参与的不是整个过程,往往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当问题已经解决或已得到某个结论后,学生才能获得参与的机会,向教师展示他们是否掌握或记住了

6、问题的答案。比如,教师讲完了某个教学内容之后,通过提问、练习后的表现来判断教学效果,其实这是教师的自觉行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不是问题结果,而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列席代表”,而是“参与主体”。他们不应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摩教师的“独角戏”,死记硬背地接受给予的答案,相反,他们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与教师一起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真实的过程。正像有人说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学生学会思考,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状况5:学生

7、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很多的教育家和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能以高度的热情和兴趣去学习,他们肯定会学得很出色,相反则很糟糕。从2012年以来我就一直在实践着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学生热情度不高,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2012年春季学期,我到一个村校去支教时,当时孩子们对物质奖励比较在乎,我每周都自己出钱买奖品奖励那些积极的组,想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实施一段时间后发觉孩子们都是冲着奖品来的,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效果起不到预定的目标,我们知道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则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参与的殊多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的课堂互动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参与,如何改变以上几点不足现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