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又一导游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35760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心阁又一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心阁又一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心阁又一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心阁又一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心阁又一导游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心阁又一导游词 各位游客好友:大家好!欢迎观光天心阁。本人是景区讲解员,期望经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古阁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大家观赏到的是“薰风亭”和“伦鉴池”。“薰”是一个香草,“薰风”即“香风”;亭子建于盛夏,四面清香宜人,故此得名。红岩石壁上的“伦鉴”两字,“伦”为类似之意,“鉴”为镜子之意,意思就是指池水象镜面一样明净。话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谏官魏征过世后,悲伤之余留下了“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的千古名训,“伦鉴”一名由此而来。天心阁是楚汉文化长沙之魂,而长沙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天心阁

2、是长沙的象征 , 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世界上全部的城市史全部有因市成镇,因镇而城的历史,因此长沙城历史由来以久,据史书记载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的西周王朝,长沙城历经几千年,不迁不移,不动不改,至今繁衍生息,在当今的城市极为罕见。长沙的每一个建设项目全部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珍贵文物:如西汉马王堆女尸,商周青铜器,走马楼三国竹简等等举不胜举。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片错落有致的石林,是景区的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她们有的在湖南出生,有的在湖南为官,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她晚年因误食一个叫“火焰草”的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我们湖南株州

3、的炎陵县;朱熹、张轼为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主讲;李芾,长沙知州既湖南抚慰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进攻长沙三日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杀,以示忠烈;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道光年间洋务派首领之一,创立了 “无湘不成军”的湘军,曾疯狂镇压太平军,后被捻军所败,但她的为人处世之道一向被后人所学习、传颂,所著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林则徐支持下著有50卷海国图志,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常驻使臣,出使期间,取用公款只薪水和房租两项,尝言:“ 廉才 君子以自责,不宜以责人; 惠者 君子

4、以自杀,不宜以望于人”,时称名言。前方大家看到的是入胜亭,有“扶摇向天心,到此方入胜”之说,意思是说天心胜境由此开始。请注意上面的对联,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是“心到无私心自宽”。此为嵌字联,又是藏头诗。大家看出来了没有,对了,就是我们景区的名字“天心”了,此联一番修身哲理尽在其中。 现在大家纵目望去的,就是建于明末崇祯年以前,含有4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愈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米 ,两附阁各高1

5、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参观。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大家看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此诗取自善化县志,作者俞仪为明崇祯年京带指挥使,由此可推断天心阁早在400余年以前就高高耸立在古城之上了。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长沙有幅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对子:“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这水陆洲呢就是橘子洲,水陆洲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全部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 共2页,目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