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制造业发展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35423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制造业发展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制造业发展史一、全球制造业发展阶段概述第一阶段:机器制造时代18世纪后期,以 蒸汽机和工具机发明 为特征的产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 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经济社会从以农业、 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 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促成了制造企业的雏形, 企业形成了作 坊式的管理模式。第二阶段: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20世纪初期 60年代,第二次工业领域发生大变革,形成 生产线生产 的阶 段。由福特、斯隆开创了 以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模式 ,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 导致了制造技术的过细分工和制造系统的功能分解, 形成以科学管理为核心, 推 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人与

2、“工作”得以匹配。第三阶段:电子信息时代在升级工业 2.0 的基础上, 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 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 制程度再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良品率、分工合作、机械设备寿命都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此阶段,工厂大量采用由PC PLC/单片机等真正电子、 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 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 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生产组织形 式也从工场化转变为现代大工厂, 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 电子信息时代, 企 业在深化标准化管理(5S、QC等)基础上,推行精益管理(看板、JIT等),使 得岗位得以标准化细分。二战后,

3、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制造 技术向高质量生产和柔性生产的方向。从 70 年代开始,收市场多样化、个性化 的牵引及商业竞争加剧的影响, 制造技术面向 市场、柔性生产的 新阶段, 引发了 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的革命, 出现计算机集成制造、 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第四阶段:智能化时代21 世纪开始,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步入 “分散化”生产的新时代。 将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最终实现 工厂智能化生产 , 让工厂直接与消费需求对接。 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从现代大工厂转变为虚实融合的工厂, 建立柔性生产系统, 提供个性化生产。 管理特点是

4、从大生产变成个性化 产品的生产组织,柔性化、智能化。二、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第一阶段: 1978年-80 年代末,中国制造业的复苏1978 年的中国,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建国之后的29年中,中国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能够制造各 类工业和消费产品,通过“三线建设”,军工制造业建立了一定基础。但是,当 时的中国制造业更多地是制造工业产品, 在消费品制造方面, 只能提供基本的生 活保障。 在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还非常困难的环境下, 消费水平很低, 从粮票到布 票、肉票,产品种类还非常匮乏。八十年代中叶, 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崛起, 很多家庭开始购买国产的电子产品

5、 和轻工产品, 电视上开始有了各类产品广告。 在这个十年当中, 国营企业还是中 国制造业的绝对主流, 一些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 在经济改革中初步尝到 实惠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各种新鲜产品, “三大件”不断变迁,电视机、洗衣 机、电冰箱,逐渐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电器,而中国人的穿着有了更多的选择, 食品和各类消费产品的品种逐渐丰富。而这十年,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供不应求。 第二阶段: 90 年代初-20 世纪末,民营制造业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 以及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 民营企业逐 渐崛起。“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为两种体制改革的模式。一些沿海地区 制造“

6、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逐渐开始创造自己的品牌。经济特区的建设、海南 的发展、股市的建立、 商品房的出现, 使得中国基本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型,而中国市场也逐渐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中, 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 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制造业, 乃至整个区 域的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第三阶段: 20 世纪初现在,中国制造业融入世界,“中国制造”闻名全球 在这十年,外资进入中国的趋势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渐凸显, 尤其是中国加入 WTC之后,在中国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吸引,以及全球制造企业 降低制造成本, 并

7、占领中国及亚太市场的战略推动下, 大量外资涌进中国, 形成 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制造企业, 以及台资、港资企业。长三角地区, 随着浦东的开发而逐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使“ Made in China ”全球闻名的,是中国沿海 地区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形成了国际 竞争力,赢得了大量的OEMT单,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而支撑这些 企业实现低成本优势的,是来自中国农村的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和沿海地区逐渐形 成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尤其是在IT产品、玩具、服装、制鞋等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国在基础建设方

8、面的投入飞 速增长,跨越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建设, 铁路一次又一次地大提速,航空载 客量和货运量增长神速,而中国的电信,尤其是无线通信的发展突飞猛进。 中国 的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城市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地, 建 筑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农民工向潮水一般,涌向沿海地区, 支撑了民营制造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2003年后,整个中国制造业进入新一轮迅速发展期。尤其是中国的船舶、机床、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与通讯等 产业发展迅速,进而又带动了对重型机械、模具,以及对钢铁等原材料需求的海 量增

9、长,从而带动了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国家对军工行业的投入增大,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大型国有企业的效益显著提升,烟草、钢铁等行业开 始进行迅速整合。资本市场为中国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三、国内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相比于国外的制造业,国内绝大部分的中小制造企业的设备已处于 2.0、3.0, 甚至个别已计划进入4.0阶段,但管理尚没有突破2.0时代的标准化要求,企业 运营管理能力弱,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不足,与政府宏观引导的智能化发展脱节, 亟待提升。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所面临的困境是以下几点:(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尚未实施 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 采用

10、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 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2)企业供应链管理差。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 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 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一销售一设计一生产一采购一财务一成本, 需要一个完整 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

11、制化 的要求。(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 据准确性差,成本计算结果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 本分析,因此,企业成本控制差。(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严重影响管理决策 的科学性。(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 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6)缺乏

12、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 尽管通过IS0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 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 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 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 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 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四、总结通过对国内及国外制造业对比研究可以看出, 智能化制造在我国的发展还未 趋于成熟,与世界领先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

13、的差距。 为此,我国应当充分重视制 造智能化制造对于企业乃至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 加大对相应发展措施的资 金、政策扶持,并积极倡导企业自身的智能化建设。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1) 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使企业 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 网络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 形成有效的敏捷供 需链系统。(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 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 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

14、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 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 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 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 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 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4) 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 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 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 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 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 为销售报 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 本。(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 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智能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 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 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