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长江之歌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354152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长江之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长江之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长江之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长江之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长江之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长江之歌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之歌 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长江的有关知识。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 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热情。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 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小学六年级课文长江之歌。这篇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准确深入把握诗的内涵。教学难点: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

2、陶有机结合。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长江之歌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四、 教学方法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第一课时一、 歌曲导入,感受“长江”。http:/ 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东海” 奔去,她有无穷的源泉,无尽的力量。再读这几句。(2)指名读评价再次练习读。(从雪山走来,带着无穷的源泉,是那样从容;向东海奔去,是那样大气恢弘。读书时要由轻到重,语气逐渐加强。突出长江的

3、变化。)(3)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几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对长江进行了赞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宽阔;把长江拟人化,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读出深情、大气的语气。(4)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长江,你一泻千里,源远流长,滋润两岸的土地,哺育各族儿女,我们赞美长江(学生接读); 我们赞美长江(学生接读

4、);我们赞美长江(学生接读) 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5)自由练习朗读第一节,读出感情的变化。(6)汇报朗读,升华情感。(7)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第二课时(1) 自由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远古”是指遥远的古代,她有悠久的历史,她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奔腾不息,她那磅礴的气势惊天动地,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灌溉着如花般美丽的国土,滋润着两岸的人民。她有着青春的活力,她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指导朗读第2节。(3)背诵第2节。(4)体会课文的两段是怎样对应着写的。请同学

5、寻找两段中一样的部分,用斜线画出。第一部分的“走”、“奔”句 与第二段中第一句“走”、“奔”句对比,体现了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两部分都用:“你用”句式,她养育人民,灌溉国土,推动时代发展表达了长江母亲的博大无私,抒发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两部分最后5、6句相同,反复吟诵,更加深情地赞美长江,使人在感受长江的伟大的同时,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三)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从长江的源远流长,奔腾浩荡的特点生发开去,赋予长江一种豪迈、奋进的精神气质。她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她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

6、亲的依恋之情。2、练习朗读。3、学唱歌曲。六、 教学反思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才能提高课堂效益。上课前,了解孩子们对长江的了解很少,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我以长江为话题,出示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充分的体现了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我想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在诵读中逐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山东省 学校:高密市北关小学 姓名: 李慧职称: 电话:2376069 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高密市北关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