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35366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指导(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构词法第一节 语素一、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二、关于语素和汉字:、语素和汉字的关系: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多音节语素:A.连绵语素(铿锵、蹒跚);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三、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

2、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四、实语素和虚语素: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B.虚语素:没有实在意义的叫做虚语素,它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又叫做词缀语素,有前缀、后缀(汉语中没有中缀)。第二节 词的构造一、什么是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叫做词。二、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可以单独成词的词,绝大多数的自由语素是单纯词。、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合成词的构造:A、复合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语素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法叫做复合法,复合法构成的词叫复合词。a.联合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b.偏正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c.述宾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d.主谓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e.补充式 例如革新,缩小、车辆、马匹、人口等B、附加法:由词根和词缀组合成词的方法,叫做附加法,由附加法构成的词叫做派生词。a.前缀词根 例如:初一,第三,老师等b.词根后缀 例如:刀子,凳子,零头,他们,看着,吃过,走了等C、重叠法:由实语素重叠成词的方法叫做重叠法,由此方法构成的词叫做叠音词,叠音词可分为

4、:a.重叠式名词:姐姐,哥哥,娃娃,星星,狗狗 (多表示亲热程度加深)b.重叠式量词:个个,张张,棵棵 (表示由个体扩大到整体)c.重叠式动词:想想,写写,管管 (表示动作重复或短暂的延续)d.重叠式形容词:好好(儿),高高(儿),(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第二章 词类第一节 词类的划分一、词类的语法功能:指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占据的语法位置,它表现在两个方面: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名词可与副词以外的词组合成词。又如:形容词能与副词“很”组合、能在其后面加上“的”、能作谓语、定语。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A.同类的词须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即具有同一性)B.不同类的词须有相

5、互区别的语法功能(即具有示差性)第二节 实词一、关于实词和虚词、从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看,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的词是实词,否则是虚词。、从词语的词汇意义上看,实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虚词只有语法意义。、从词语的成句能力上看,绝大部分实词能单独成句,为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从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看,绝大部分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固定,而虚词位置相对固定。二、名词、动词、形容词(一)、名词:、名词的分类:名词可分为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地点名词、方位名词等。、名词的语法功能:A.能被数量词的修饰,但专有名词在一般情况下因受词汇意义的限制,它不能被数量词修饰;B.能被形容词修饰;C.不能被

6、副词修饰,但某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名词例外,有时在名词前面可以有表示范围的副词(这是较为特殊的情况)。D.一般不能重叠,但少数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如:家家户户;E.在句子中,名词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方位名词:方位名词是名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包括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由单纯方位词添加词缀构成,例如:东南,西北,以上等)。方位名词的功能:a.方位名词一般可修饰谓语,作状语;b.方位名词常附在词或短语后面,例如:屋里,窗外,黄河以北;c.方位名词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但可与部分副词组合,例如:在前,最左边;d.一部分合成方位词可以重叠,例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二)、动词:、动词的分

7、类情况: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祈使命令、关系(当作,等于,算,叫做,象)、存在(有,在)、判断(是,为)、能愿(能够,会,应该,愿意,肯)、趋向等。、动词的语法功能:A.动词能受副词修饰,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多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例外,如:很希望,非常想念,特别可能);B.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包括少数不及物动词);C.大部分动词能加“着、了、过”表示动作的状态,但一些能愿动词不能加“着、了、过”;D.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部分一般轻读,双音节按AABB式重叠,含有“尝试”的意味;E、动词在句子中常用作谓语。、趋向动词和能愿动词:它们除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外,还分别具有下

8、列特点:A.趋向动词:常用在别的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走出去,干下去;B.能愿动词: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帮助它们进行表达,因此,它们又叫“助动词”。(三)、形容词:、分类情况:表性质、表状态、表程度等。、语法功能:A.能受副词修饰,但本身已含程度意义的形容词不受副词修饰;B.形容词经常修饰名词,一部分形容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C.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不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单音节的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轻声或儿化。(重叠方式有AABB和A里AB两种情况,个别时候也有ABAB的现象)D.形容词在句子中经常作定语,有些形容词可以充当状语和谓语。三、数

9、词、量词、副词、代词(一)、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和次序的先后的词叫做数词。、数词的分类:A.基数词:整数、分数、倍数、概数B.序数词:表示先后次序,一般是在基数词前面加词缀(第,初,头,老);一些基数词在特定情况下可表示序数的概念(一年级,八班,六楼,2002年4月8日)。、数词的语法功能:A.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结合使用,但下列三种情况例外:a.古汉语中的残留成份,可不用量词;b.在“这+一+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可省略;c.有些基数词本身就带有序数词的概念,这时量词必须省略(例:我们的教室在三楼。)B.数词一般不能重叠,特殊情况例外(例如:三三两两,九九归一,六六大顺)C.数词特别不单独充当

10、句子成份,(但数词成为陈述或解释对象时例外,例如:九是由三和六相加得到的。另外,分数有时可充当句子成份,例如:“今天下午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来。”)、数词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A.数量增加用“倍”表示。“增加了几倍”不包括原来的数;“增加到几倍”应包括原来的数。B.表示数目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也可用“成”来表示);C.“俩”和“仨”是合音词,已包含有“量”的内容,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再跟量词。D.出版物中的数词,应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但概数应使用汉字的写法(例如,“一千多人”不能说“1000多人”、“三十几个同学”不能说“30几个同学”)。(二)、量词:、量词分为名量词(人和事物单位的

11、量)和动量词(动作、行为单位的量)两类;、量词的语法功能:A.量词和它所修饰的名词于一定的搭配习惯B.与度量单位联用时,后面的量词可省略;C.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例如:个个、条条、天天等);D.量词一般不单独作句子成份,一般要与数词、代词、名词组成量词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但下列几种情况例外:a.量词重叠后可以作句子成份;b.在“动词+一+名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可作定语。(三)、副词、副词的分类情况:时间、频率、程度、范围、情状、肯否定、语气;、副词的语法功能:A.副词主要修饰动词和形容词;B.一些副词可修饰数量词和方位词;C.不能修饰名词(但表示时间的名词和在习惯用语中例外,

12、例如:“人不人,鬼不鬼”。“正好春季。”)D.副词不能重叠,(偶有重叠应看作是叠音的副词);E.不能单独回答问题。F.副词常用作充当状语。、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A.形容词可修饰名词,副词不能;B.形容词可作谓语,副词不能;C.一些形容词前面可加“很”,副词不能;D.形容词能单独回答问题,副词不能。(四)、代词、代词的分类: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含远指和近指);C.疑问代词、代词的语法功能:A.可代替实词、短语,有的可代替句子、段落,代词代替哪种语言单位,就大致具备哪类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B.代词一般不能重叠。、代词的习惯用法:在书面上用“他”表示男性、“她”表示女性,复数形式与单数形式一

13、样(当群体中有男有女时用“他们”表示),性别不详时用“他”表示;“我们”不一定包括听众在内,而“咱们一定包括听众在内”;“您”的复数不能用在后面加 “们”的办法表示,而应该用“您二位”、“您几位”来表示;“它”在口语中可表示复数;人称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例如“这娃不听话,硬是把你气得恼火!”;单、复数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转换,例如“我校、我们认为”;代词有时可以虚指,例如:你一言,我一语。“这、那、这样、那样”经常起承接作用;“在列举不完时,“什么”有时可表示“等等”的意思。第三节 虚词一、介词:、介词的分类:A.时间、B.处所方向、C.方式手段、D.目的、E.排除、F.对象、G.比较、H.被动

14、。、介词的语法功能:A.介词不能单独在句子成份,必须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有的可作补语和定语。B.介词不能重叠。、介词与动词的比较(有人说:介词是从动词变化而来的):A.代词能够单独使用、单独答问,而介词不能;B.代词常作谓语,介词不能;C.多数代词能加“着、了、过”,而介词不能。二、连词:、连词的语法功能及其分类:A.连结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和,跟,同,与,以及,或,或者;B.经常连结、代词、形容词、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并,并且,而,而且,或C.经常连结复句中的分句:不但,虽然,即使,与其,宁可;D.连结句子或句群:因此,所以,但是,然而。、连词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A.“和、跟、同、与、及、以及”都可表示并列关系;“与”有文言色彩,口语中不常用;“同”具有方言色彩;“跟”、“和”在普通话中用得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