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35165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1“三秋”的意思是_2“解”的意思是_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1联系诗歌内容,填空。诗中的“你们

2、”指_,“我”指_。诗的第二小节用_句式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_可以滋润万物,_和_能使人神清气爽,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_可以为人驱除寒冷。2用“”画出诗中的比喻句。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上“”。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是祈使句,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作者写这首诗,其实是借太阳之口,表达热爱光明、追求新生活的心声。()4从“月亮、风儿、小鸟”中选一个,以它的语气仿照第四小节写几句。让你们的心像_,打开它们的_,让我把_,把_,把_,_和_撒满你们心的空间。3. 按要求做。望洞庭_湖光秋月两

3、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1在题目下方的横线上写出诗的作者。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诗补充完整。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3摘录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_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甲)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_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_3宋朝杨万里

4、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_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的心情。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_。_,南望王师又

5、一年。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2诗中描写的“河”指(_),“岳”指(_)。A长江B黄河 C黄山D华山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字则突出了山的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4从第三句的“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南望、又一年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7末句“

6、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 古诗词阅读。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西江月选自_。作者_,字_,号_,_朝人。2解释词语。(1)别枝:_(2)听取:_(3)见:_(4)社林:_3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8. 古诗词阅读。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_(填写文中诗句)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

7、_,“同根生”指_。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_,_。_,_。1默写古诗。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A.江上风景美B.江上鲈鱼美C.江上一叶舟美D.看渔民打鱼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_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10. 读江南春,完成下列各题。江南春_,_。_,_。1默写江南

8、春2这首诗第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3第一句从_觉、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酒旗招展的景色。4“_”和“_”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的有声有色。5第一句描写角度是_,第二句描写的角度是_。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6写出这首诗的意思。_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友谊泥泞中一只扶持的手岔道口一个引导的箭头挫折时一句温暖的话迷惑时一个肯定的回答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倦怠时一声惊蛰的春雷纯洁的友谊高山上的白雪生命的蜜和盐森林中的松柏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_、_,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

9、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_12. 日积月累。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布:_徒:_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4这首诗告诉我们:_13. 诗词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之情。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一个“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之情。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