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35095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 经 大 学2009-2010学 年 第 二 学 期 课程试卷(E卷)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1. 亚当斯密及其之后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 )2. 在“有效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为市场创造各种基础条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运作。( )3. 为了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 )4. 国家的职能及政府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项目、方向和比例。( )5. 政府采购与一般采购行为相比更加具有政策性、广泛性、公

2、共性和公开性。( )6.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更加简单。( )8. 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性质相同,完全可以由其取代。( )9. 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同。( )10. 保证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确定宏观税负的最高量限。( )11. 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政府占有和控制的数量越多,程度越深,力度越大。( )12. 国债结构指一国各类债务相搭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 )13. 1.特里希的“偏好误识

3、”理论属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14. .向地方政府倾斜原则是西方国家划分政府间职责范围的基本原则。( )15. “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的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促使经济复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它区别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建立、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活动的各种法令、办法、制度的总称,是对财政资金从征收、入库、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3. 社会保

4、险税:社会保障税也称“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在税率方面,一般实行比例税率,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个别国家雇主和雇员使用不同的税率。4.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其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并且,每一次计算仅以征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作为计算基数,然后将计算结果相加得出应纳税款数额。|5. 国债市场:是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的统称,是买卖国债的场所。中央银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直接买卖,国债回购、反回购

5、交易)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借此存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 分)1. 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计税依据是在目的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以计算税款的依据和标准。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而计税依据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税目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划分税目的目的:进一步明确征税的范围;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和意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 性质(从两个方面考察):(1)社会消费性支出(2)非生产性支出。3.商品课税的特征。l

6、1、课征普遍l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l 3、实行比例税率l 4、计征简便4.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模式。5.国债发行的条件。:(1)国债的发行利率。包括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z)国债的发行价格。一般分为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2)国债偿还期限。(4)国债偿还及利息支付方法。(5)国债还本付息的场所。我国通常利用财政、银行、邮政及证券公司的网点办理6.财政监督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7.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政策的区别。8.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状分析。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新的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得以建立,中央政府在集中较大份额的财政收入的

7、同时,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保证了地方政府的支出需要。分税制以来,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扩大,转移支付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转移支付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项过多,渠道紊乱,难成合力;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导致部分“吃饭钱”变成“干事钱”,专项配套影响基层正常运转;转移支付因素法中,人为因素相对较多而客观因素相对较少;转移支付效率低。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能高效运行,必然影响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可以考虑通过合并专项,整顿渠道;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公式,增加客观因素,减少养人,加强监管等着力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

8、均等化、统筹区域发展。四、论述题(15分)论述转移性支出的社会经济的影响。购买性支出,是指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它是政府自身直接实现的支出,一般用于维持国家机器运转和其他行政事业开支,在形式上是以政府为购买主体直接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公共部门运用了这部分社会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这部分资源的可能性。在西方国家,购买性政府支出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之内。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为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职能,转移给各受益主体并由他们最终实现的支出。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等代价的补偿,只是充当中介人,在

9、私人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与购买性支出相比,转移性支出具有以下特点:(一)实现主体与支出主体相分离购买性支出是政府自身直接实现的支出,因而其实现主体与支出主体均为政府。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目的,对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所作的资金单方面转移,其形成的支出不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完成购买,而是转移给非政府主体由他们实现购买。(二)现金支出与商品、劳务购入不对应购买性支出虽然其具体支出的用途有所不同,但都是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购得了商品与劳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劳务,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转移性支出就政府而言是无偿的

10、,是政府的单方面支出,无相应回报,在这里不存在任何等价交换的问题。(三)实现的是政府调节性目标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经济意义。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的直接支出,它是公共收入向公共支出的直接转化,支出形成的是公共产品和服务,其实现的是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因而是主导性的财政支出。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收入向非政府主体的转移,即公共收入向私人支出的转移,其实现的主要是政府的调节性目标。 (四)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购买性支出是以政府为购买主体直接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形成的是社会资源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再分配。转移性支出只是资

11、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并不反映政府部门占用资源要求,政府在这里只充当中介人作用。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直接影响国民收入,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则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拥有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受益者手中,它不仅是资金使用权的让渡,而且涉及所有权的转移,故对国民收入分配会产生直接影响;而资金受益者是否用这笔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这已脱离了政府的控制,因此它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二)对政府及微观经济组织具有软约束转移支出对政府及微观经济组织所产生的约束作用却是软性的。对于政府而言,转移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并不直

12、接取决于拨付转移支出的政府,而取决于获得转移支出的单位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社会无法直接考核政府该项支出的使用效果。对于获得转移支出的微观经济组织而言,其获得转移支出数额的大小,并不唯一地取决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亦不直接取决于其成本开支水平的高低(例如政府在向国有企业提供亏损补贴时,就很难准确地将政策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区分开)。故转移性支出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微观经济组织所产生的约束作用都是软性的。这就提醒社会必须格外重视政府转移支出的使用效果问题从不同侧面加强对政府转移支出的监督和控制,以提高转移支出的使用效果。五、案例分析题(15分)案例资料: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

13、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

14、进到30%以上。养老社会化问题十分迫切,同时社会养老和社会保障的任务也非常艰巨。要求:结合此案例谈谈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和实现途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二)要求制定出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和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科学选择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路径,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协调发展模式。改革途径: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改革、开征社会保险税、解决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