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348439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教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教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教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教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教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教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教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教材分析:外国雕塑的历史十分悠长,从原始社会到各大文明古国,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近代到现当代,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时期创造了数量众多的雕塑精品。这节课是外国雕塑欣赏的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欣赏。继古希腊艺术之后,15、16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它借用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语言,唱出新文化的赞歌,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这一时期的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思想解放,无论在创作观念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显示了旺盛的个性自由和世俗精神。特别是雕塑,饱满地赞颂了人的内在力量与智慧,表现了巨大的信心与宏伟的

2、气魄。本课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时,其中最主要的是介绍意大利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通过对他作品的分析,了解文艺复兴背景下的人文主义。教学目的:根据新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捉高他们的审美晶位。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米开朗基罗以及同时期雕塑家的作品,使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总体分割和形象特征,从而领悟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观念。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雕塑的艺术语

3、言,并能感受作者通过雕塑所表达的内心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3、情感目标用观察、讲述、提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对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的分析,体会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中独有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情境法、观察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1、导入;(1)先后播放两段节奏不同的音乐,鼓舞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在纸上随意画线,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2)让学生比较邻近同学画的线条,每个人画的线条肯定是不同的,引出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引出著名诗人但丁,提问引出“文艺复兴”。(3)什么是文艺复兴:播放一段视频,提示学生注意短

4、片中的解说词关键词:(学生回答)起源于十四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文主义者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从而在文化艺术上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文化。所谓的“文艺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4)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点击米开朗基罗引入课题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2、米开朗基罗生平简介(着重介绍米开朗基罗的多才多艺)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

5、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在89年中,米开朗基罗为后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艺术杰作。其代表作有雕塑哀悼基督、大卫、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摩西等;绘画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最后的审判、圣家族等;建筑有:佛罗伦萨的美第奇教堂、劳伦齐阿图书室前厅、罗马的卡比多广场建筑群等。3、代表作大卫赏析(1)大卫的故事简介:大卫是古以色列国的一个牧童,善于投掷石弹,当非利士人侵犯以色列时,他用石弹打死了敌方的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最后成为了以色列历史上伟大的王。(2)

6、大卫的创作背景:1501年,已经成名的26岁的米开朗基罗受到佛罗伦萨市政府的委托,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3)欣赏大卫欣赏大卫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用细节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分析动作和神态及动作与神态的矛盾关系(在提问中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大卫雕像的重心、左手与右手以及神态:(细节放大)重心左脚右脚轻轻点地放松矛盾左手自然垂下右手搭在肩上神态眉头紧锁,以警惕的眼光凝视着前方显得十分严峻左手捏着石块右手拿着投石器这种放松与严峻是一种矛盾、对比,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正是米开朗基罗巧妙地设计了这一矛盾对比关系,使得大卫这尊雕塑获得了永久的魅力。毛泽

7、东同志曾经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也体现了这一种策略B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处理巨大的雕像神化对象,人们视为保卫国家之神,这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的英雄情结裸体的姿态历史上米开朗基罗也曾积极投入到佛罗伦萨市民争取自由的斗争中。C视觉效果上的处理头部头部加大,颈部加长夸张手部比常人更粗更长处理的目的(讨论并总结):从视觉感受上和空间透视上都产生一种巨大的震撼感和宏伟的力度感。4、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赏析(1)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的设计安放位置和原始意图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是米开朗基罗为罗马教皇朱理二世所作的陵墓雕塑,教皇在陵前安放奴隶像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威。(2)欣赏

8、被缚的奴隶:我们一起从来分析一下被缚的奴隶动作分析身躯扭动似乎在挣脱着什么矛盾肌肉强壮有力,绷紧着细节分析(细节放大)手臂上薄薄的布条看似一用力就能挣脱身躯被一条象征性的绳索缚着,突出的肌肉蕴含着极大的力量,但又不能施展,只能举头祈求解脱。创作意图:梦魇一般的心境,渲染了一种悲剧色彩,体现了争取自由和渴望解放的精神,正如米开朗基罗的个性和激情却被看不见摸不着的神权死死的压住,充满浑身的力量却无处可使,内心郁闷就像梦魇一般的无力。(3)欣赏垂死的奴隶(包括:动作分析、细节分析和创作意图)头仰起;身躯舒展;胸部的绳索似乎已经松开;神态安详这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不像即将死亡,更像刚从梦中醒来,伸一个

9、懒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与其说是垂死挣扎,不如说是挣脱束缚后的舒展,因为在这个形象上没有一丝痛苦与痉挛的表情。(4)对比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教皇原始意图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作构想教皇原始意图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是米开朗基罗为罗马教皇朱理二世所作的陵墓雕塑,教皇在陵前安放奴隶像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威。米开朗基罗的创作构想这两尊雕像表现的仿佛不是奴隶,而是两个英勇的斗士,人的尊严达到了完美地体现。米开朗基罗在这两个雕像中先后暗喻着一种思想的斗争和精神的解放,他把人类对自由的追求通过奴隶那充满力量的躯体与象征禁锢的绳索之间的对抗深刻的表现5、摩西赏析:简要介绍(1)故事简介:摩西是米开朗基罗为罗马教皇

10、朱理二世所作的陵墓雕塑中的另外一尊著名雕塑。摩西是圣经中的以色列人的首领,摩西为以色列人订立了十项律法,名为十诫;但人们贪图享乐而违背了法规,摩西闻讯大怒,并将刻有十诫的石板摔碎。(2)赏析:米开朗基罗表现的就是摩西愤怒的瞬间。雕像中的摩西头上长有象征“智慧”的一对犄角,他双臂肌肉发达,手上青筋暴露,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他左脚向后伸出,好象马上要站起来。虽然怒气冲天,他仿佛是大自然最本质力量的化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包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对人的尊严的无上崇敬,是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晶之作。(3)作业:关于摩西的材料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6、赏析昼、夜、暮、

11、晨四雕塑:米开朗基罗为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昼、夜、暮、晨这四尊雕塑。(重点欣赏夜)(1)解读细节:(细节放大进行分析)猫头鹰黑夜的象征丑陋的面具暗喻噩梦缠身(2)结合雕塑品味米开朗基罗自己为夜配的一首诗(配音朗诵)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与耻辱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才是我最大的快乐。因此,不要惊醒我啊!讲话轻些吧!(3)让学生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课后自己体会夜的内涵(课后思考)7、总结米开朗基罗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风格性格特征:富有激情,刚正不屈,追求自由艺术风格: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常用象征手法、善于运用矛盾对比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风格,正如但丁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髓内涵。8、最后,以古典主义大师巴赫船歌为背景音乐,浏览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雕塑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