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技术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34788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建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建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建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建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建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建施工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施工技术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1 总体施工方案描述土建工程施工前期集中人员进行设备基础施工,为工艺、设备、电仪等安装留出 充足施工时间;中期主要完成钢结构的安装,后期主要集中在场区竖向、道路等工程 的施工。本工程采用商混和现场搅拌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2 施工技术措施2.1 设备基础施工设备基础施工工序如下:2.1.1 测量放线2.1.1.1 站场工程定位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2.1.1.2 施工前由监理等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利用场区附近设置的各坐标 控制桩,通过测量、放线对场区内建、构筑物进行准确定位。设置各轴线控制桩,并 对控制桩采取标识、加固等保护措施。通

2、过高程控制点将标高引测到各轴线控制桩上, 做好定位测量放线记录,并报施工监理确认。2.1.2 基槽开挖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 则。本工程建(构)筑物和动、静设备基础基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时基槽槽底 预留200mm厚的土层,待地基钎探完成后由人工对槽底进行挖除、平整和清理。根据 开挖深度及土质情况,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放坡。开挖出的余土用151自卸汽车运输 到业主指定弃土场所。基坑(槽)挖至基底标高后,会同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进行地 基验槽,作好地基验槽记录。2.1.3 钢筋工程1)底板及侧面钢筋直径和面积大的网片,采取在基础附近整片绑扎成大块钢筋

3、 网片或骨架,经加固后,整片吊入基坑内安装或采用直接在基础垫层上现场绑扎的施 工方案。2)悬空的水平钢筋网片的固定,可利用模板支架、螺栓固定支承,在无支架部 位,则另设钢筋马凳进行支承。3)钢筋的安装程序应先底板,后外部立壁,待基础埋设各种预埋管和螺栓固定 架后,再安装基础内架空钢筋,最后安装基础上部钢筋网片。2.1.4 模板工程1)基础四周及基础内大面积模板采用组合定型钢模板,用48钢管与基础四周 形成支承体系,保持牢固稳定。个别形状特殊的基础、不规则的模板,采用定型钢模 板配以少量木模板,在基坑内支设或组装,用48钢管组装成固定支承,保持牢固稳 定。2)为保证预留螺栓孔精度要求, 预留螺栓

4、孔模板的固定,采取在基础内设置固 定架方法,固定架的形式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又节省钢材和方便施工。3)钢筋密集处的预留螺栓孔设置固定架困难时,可利用钢筋固定架来固定,将 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焊接在一起,适当增加些加固筋、剪刀撑,或使上下层钢筋网片 焊接短筋支承在模板上,形成刚度大而牢固的骨架,足以固定预留螺栓孔模板而不产 生位移。4)为保证预埋件的水平度,要随着浇注混凝土,用水准仪检测埋件标高,并校 核埋件轴线位移。混凝土浇注完,要保护好施工现场,防止扰动、碰撞埋件。2.1.5 混凝土工程1)设备基础为保持良好的整体性,设计要求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 缝。2)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

5、控制混凝土的配料和水灰比,混凝土采取分层浇 灌,振捣密实,及时排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及浮浆,保证混密实,强度均匀。2.1.6 土方回填 基槽回填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分层回填、夯实。回填土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250mm,用蛙式打夯机从坑边按回形路线夯向中间,夯打34遍,夯打时一夯压半夯, 夯夯相接,行行相连;场区、基槽每层回填压(夯)实完毕后,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 进行现场取样,夯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前将基坑内的块状土、建筑垃圾、杂物 清理干净。回填土的粒径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2钢结构施工钢结构施工工序如下:施工前准备f基础验收f钢结构预制、验收f安装f验收2.2.1施工前准备1)在装置区附

6、近设置一钢结构预制场地。2)钢结构的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按要 求入库,按照材质和规格堆放整齐。不同规格和材质的材料应做明显的标识,以免用 错。不合格材料应隔离,并做明显标识,严禁用于正式工程。3)图纸会审:审核各专业图纸确定个工序的交叉,检查各专业间的衔接。2.2.2基础验收1)钢结构安装前要对基础进行验收,检查基础的平面位置、标高等项目的施工偏差是 否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验收可分批或一次进行,由业主组织土建、安装单位及质 量监督部门进行检查验收。验收时基础表面应有明显的中心线和标高标记,土建单位 提交相应施工技术文件。验收时各部位误差应符合表2.2.

7、2-1要求:表2.2.2-1 钢结构基础验收质量要求表检查部位允许偏差(mm)基础支承面中心30相邻两柱子基础中心间距3.02.2.3钢结构预制1)钢结构下料前要对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的钢材进行矫正,矫正的主要方法有机械法 和火焰局部加热法,合格标准按下表2.2.3-1执行。矫正后按照防腐要求除锈、涂刷 底漆,并做好材质、规格标识。表2.2.3-1 板材、型材检查允许偏差序 号偏差名称示意图允许偏差值(mm)备注1钢板局部挠曲矢咼 f(平整度)参1在1米范围内814 fW15W14 fW1.5用1米钢板尺检查-直X L1000J序偏差名称示意图允许偏差值(mm)备注2槽钢、工字钢的挠曲 矢高f|

8、 .7f=L/1000 且W53槽钢、工字钢翼缘的 倾斜度e- e-leVh/80bb4角钢肢的不垂直度Lih Wh/1002)钢结构下料前要在平台上按照施工图样的尺寸放出实样以便和施工图样相互比较和验证,减少下料失误。放样前仔细核对施工图纸,放样及划线采用样冲和钢划针进行。放样样板采用镀锌薄板。样板的精度要求要符合下表2.2.3-2要求:表2.2.3-2 板材、型材检查允许偏差偏差 名称总长总宽端孔 中心距孔心 位移相邻 孔距两排 孔距对角 线差允许 偏差 (mm)1.01.01.00.50.50.51.03)螺栓孔的加工采用磁力钻或摇臂钻进行。孔壁表面粗糙度不大于25 口 m,其允许偏差见

9、下表2.2.3-3:表2.2.3-3 板材、型材检查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直径+1.00.0圆度2.0垂直度0.031,且不大于2.0t为板厚螺栓孔距的允许偏差: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距为 1.0mm ;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为土 1.5mm。2.2.4 钢结构组装1)按照前述施工方案对各钢结构在施工现场进行成片预制组装,并控制其几何尺寸2)钢结构组对时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2.2.4-1 的规定:表 2.2.4-1 钢结构组对尺寸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框架总宽度5梁与梁之间平行度L/1000 且W5立柱间距离3立柱总间距5立柱间平行度L/1000 且W5框架对角线差W10立柱

10、总长度3横梁位置5设备承重梁位置3立柱弯曲度立柱长度1/1000且W103)对于成片整体吊装就位的组装部件根据吊装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加固,以防吊装过程 中发生变形。2.2.5 钢结构安装1)钢结构安装前,柱脚板应作中心标记,柱中心也应有相应中心标记,安装就位时应 使中心相吻合。2)安装的钢结构立柱逐根用经纬仪找正,然后安装连接梁。3)钢结构附件安装时,特别注意设备支座的安装,其间距、垂直度、水平度都必须符 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保证支座上表面水平度,可用水准仪辅助进行。钢结构最终控 制的偏差按表2.2.5-1 要求:表 2.2.5-1 钢结构安装允许偏差表项目允许偏差柱轴线对行、列定位轴线的平行偏

11、移和扭转偏移30柱实测标高与设计标高之差3.0柱垂直度高度HW10m10.0高度10mH/1000且不大于10.0两柱同层内对角线长度差5.0相邻柱间距离3.0梁标咼3.0梁水平度L/1000且不大于5.0梁中心位置偏移2.0相邻梁间距4.0竖向对角线长度差15注:L-梁的长度2.2.6钢结构焊接焊工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正确使用焊接材料。为减少焊接变形,焊接尽量采用小 线能量分段跳焊。所有焊缝高度必须符合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 夹渣、焊瘤、烧穿、弧坑及针状气孔等缺陷。1)框架钢结构的焊接a)H型钢焊接采取配套的防止焊接变形工艺措施。b)使用专用工艺卡具组装。c)选择合适的焊接顺

12、序。d)焊后用H型钢矫正机进行矫正。e)钢结构焊接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表面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烧穿、气孔、咬边和弧坑等。接头不得脱节,焊缝截面完全符合设计质量要求。3 HSE管理措施3.1所有员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且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2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承包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3.3施工现场设立工序分区标志和安全生产和操作规程牌;3.4潜在危险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设置安全栏杆,以控制车辆和行人;3.5晚间作业时,事先制定夜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并报监理认可,配备足够的照明设 备,保证夜间作业安全顺利完成; 3.6任何车辆或设备上禁止任何人使用、收存、出售、制造或分发酒精、非法药品或 其他任何能够造成伤害的有毒物质,杜绝枪支和毒品带入施工现场和营地; 3.7所有员工配备劳保用品,并符合相关要求;3.8对施工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3.9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和资格证书报监理审查,只有审查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才能在其资质范围内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