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347525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县区位于XX市西南部,总人口10.8万人,版图面积2平方公里,辖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邓南镇及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四个国营农场,共有51个建制村(大队)、338个自然塆,村民总户数14户,村民总人数556人。纳入今年“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1个村(大队)分别是纱帽街的幸福村、江上村、通津村;邓南镇的水三村、邓西村、窑头村;湘口街的五湖大队、双塔大队;东荆街的沟北大队、乌金四大队。村民总户数47户,村民总人数12852人。 二、工作目标 和规划 2年,全区要完成1个村的试点任务。其中,完成22X年个试点村的试点和

2、评估验收工作,同时探索村塆长效管理机制;完成2X年新增的10个村的试点任务。 三、2X年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2X年在纱帽街江下村、东荆街东荆大队、湘口街湘口大队和邓南镇南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四个试点村队共有村民小组2个,0个自然湾,村民总户数7户,总人口5人。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四到家园”这个目标,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全面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 一是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调整步伐。四个试点村、大队分别将致富门道明晰实施方案进行公示,让群众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理思路、阔视野、换脑筋”入手,开展多种

3、形式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抽调了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3个科技小分队,下村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再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从试点村中选出6多户有代表性的农户为典型户,发动涉农部门机关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湘口大队为了发展林下养殖,组织0多人到河南学习考察林下养羊、养禽,目前已建起羊圈02X平方米。东荆大队组织大队干部及部分农户代表学习浙江大棚生产连茬礼品西瓜的先进经验,计划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发展0亩。南庄村学习现已建成牲猪养殖小区成功经验,积极谋划将现有57户家庭分散养猪改为集中养殖的养猪小区。江下村组织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到嘉鱼学习秋包菜种植经验,目前已

4、种植了300亩,辣椒生产已初具规模,平均亩产纯收入达5元,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二是紧贴农民生活需求,倾力改变村容村貌。我们始终突出“441”这十大项目建设,每个试点村、大队先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再由区规划局制定了村塆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四个试点村、大队通村路49公里全面竣工;通湾路26.12公里,已完成26.4公里,完成计划的;改造机站3座,完成计划3;改造塘堰3口,完成计划;疏通硬化渠道5公里,完成计划的72;有线电视网全部进村;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网7公里,完成计划的100;建卫生厕所629个,完成计划的68;建三位一体45个,完成计划的115

5、,改猪圈80个,完成计划0;改垃圾堆放场15个,完成计划的15;建户用垃圾池1个,完成计划的24;改造多用途活动室4个20平方米;建多用途活动场(晒场)460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39;建排水沟12.35公里,完成计划8.;绿化方案全部落实;农房立面整治1500平方米,拆违4990平方米;回填清运土方3100余立方,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专项资金为32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0万元、街镇场投入资金13.万元(邓南镇5万元、纱帽街26.5万元、湘口街3万元、东荆街25万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第页 )、村、大队集体资金投入0.万元(南庄村19.8万元、江下

6、村12.6万元、湘口大队8.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70.7万元(南庄村6.7万元、江下村23万元、湘口大队4万元、东荆大队27万元),总计投资62.03万元,平均每个试点村约17万元。 三是以建立社保体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我区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方面,在前二年的基础上,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区领导挂点街镇场,各驻联系点委办局派专班深入村队,现在四个试点村、大队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48人,占其总人口的86;针对弱势群体,我区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做到低保应保尽保16人、五保28人,供养率达0,重大疾病救助按政策已经启动,使“三无”人员的生活

7、得到基本保障。落实优抚政策,优抚对象2人发放了优抚金总计910元。不断完善救灾制度,及时上报灾情,保证救灾物质和经费00在第一时间下达,落实到位。 四是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加强民主政治建设。22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抓住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了“三个程序、四种机制、五项制度”。“三个程序”是村务公开程序、民主决策程序、村级财务审批程序。“四种机制”是村务公开反馈处理机制、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村干部约束、激励机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五项制度”是民主决策制度、自治章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并举办了X县区村和大队“领头雁”培训

8、班,便于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村级民主氛围更为浓厚,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两劳一少”人员帮教管理制度,5年内重新犯罪率控制在以下,无贩毒、制毒、种毒活动,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和活动。村民对治安满意率高达1,20X年我区被省里评为了“平安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目标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处理五年目标的阶段性与农

9、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这个问题上办法不多,五年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而实现全面的小康乃至现代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是“四到家园”全面推进和抓重点的问题。“四到家园”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重点要处理好全面推进的综合性与抓重点抓薄弱的突破性地关系。现在部分村队对农村家园建设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建设多半偏向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待规范。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一个试点村市区两级资金一百万元,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这

10、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规划滞后、政策出台的问题。区里作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了我区的20个中心村,但是每个具体的中心村怎么组成,村湾怎么建设,都还没有一个规划。“致富门道明晰”是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任务,试点村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方面没有一个长久、清晰的规划、措施和思路。政策上,集中建设新村,需要国家出台拆迁腾地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合涉及“三农”的有关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方面的政策都没出台。 五是政府引导、部门行动、群众参与的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创建主体是农民,而政府的支持重在规划

11、、引导。只有把政府引导、部门行动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现在区里成员单位和2个区直相关部门,配合不够默契,没有形成合力,试点村队的有部分群众缺乏直接参与意识。群众对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理解不透认识不够全面。 五、今年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二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在电视、电台、报纸上设立专栏,采取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规定,宣传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规划,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的指南,目前我区已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空

12、间规划,为我区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了整体规划蓝图。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城乡互补优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最终一体化,这与“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让农村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目的是相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规划的这一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各街镇场、村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更为细致的策划和规划,因地制宜,形成汉南特色。 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试点村的建设。发改委、农业规划部门要加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制订促进农民增收和村塆建设规划。凡未制订村塆建设规划,或者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村,一律不

13、准动工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结合“百镇千村”、迁村腾地、移民安置等有关政策,制定好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重点要规划好各村、大队的经济发展方向、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向,严格按规划落实创建工作。 四是拓宽致富渠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始终坚持“一村一策”,明晰主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原始积累”。在致富门道上,不仅要在政策支持、项目吸引上继续做文章,还必须在资源重组、资源利用上作足文章。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形成农民稳

14、定增收的渠道。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小型农机应用等方面都是很好的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五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专项建设资金,并把政府部门涉及“三农”项目的资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向试点村。同时,积极倡导城乡对口帮助、社会单位赞助、企业参与投资、致富能人支持、广大群众动手,动员多方力量,支持家园建设。在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要坚持乡、村不举债、不担保,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强行集资和摊派。上级应该尽快出台关于迁村腾地、合小村并大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

15、力量,发挥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作用,筹措和平衡家园建设资金的问题,单凭政府投入是不行的。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村队不举债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大跃进。 六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在社区创建达标883行动计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协调现象,在道路维护、排水沟疏通、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方面都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可试行用村规民约和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约束不良行为,确保各项工程长效使用、发挥作用。 内容总结(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X县区位于X市西南部,总人口1.8万人,版图面积7平方公里,辖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邓南镇及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四个国营农场,共有51个建制村(大队)、338个自然塆,村民总户数432户,村民总人数5681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