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34330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

2、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根据课文默写。(10分)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受上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晨兴理荒秽, 。 (陶渊明归园田居)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迸(bn)溅 浮想联篇(pin)

3、 B.谛(d)听 如火如荼(t)C.狭隘(i) 生意盎(n)然 D. 跻(j)身 销(xio)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雕塑的细节非常精致,连衬衣、中衣、袈裟都层次清楚。B.要想留住年味儿的“魂”,既需要增进代际沟通,也要增强节日的仪式感和传播力。C.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D.昨天去张家界游玩,我们浮光掠影地看了个够,还在农家乐品尝了当地的美食。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A.躬:亲自 B.卑鄙:品行言辞恶劣 C.顾:拜访 D.许:答应5名著阅读(6分)(1)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败天兵天将,与如来佛祖斗法,结果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B.唐僧师徒四人被火焰山阻挡,是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借来芭蕉扇灭了火才得以通行。C.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此段外貌描写的是猪八戒。 D. 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后变成美少妇,老婆婆,老公公,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3分)说时迟,那时快,他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

5、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他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语段中的“他”是 ,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另一个故事名称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一)(12分)魏孝文帝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次日,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谋略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

6、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帝以群臣意多异同,谓镇南将军于烈曰:“卿意如何?”烈曰:“陛下圣略渊远,非愚浅所测。若诚心而言,乐迁之与恋旧,适中半耳。”帝曰:“卿既不唱异,即是肯同,深感不言之益。”使还镇平城,曰:“留台庶政,一以相委。”【注】稽颡(sn):古代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留台:即平城。(节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6下列句中的“而”与“执鞭乘马而出”中的“而”的

7、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拔山倒树而来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言和而色夷 D.学而时习之7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孝文帝身穿军服全副武装,作势将带领大军向南进发。B.大臣们都反对孝文帝南征,纷纷劝谏孝文帝不要一意孤行。C.孝文帝声称要往南讨伐一统天下,其实只是想让群臣同意迁都洛阳。D.于烈相信孝文帝的深谋远虑,完全赞同迁都之举。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策马将出 策: 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 如: 陛下苟辍南伐之谋 辍: 一以相委 委: 9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2分)译: (2)卿既不唱异,即是肯同,深感不言

8、之益。(2分)译: (二)(4分)北 陂 杏 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诗歌首句中“绕”字用得精巧,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答: 本诗三、四两句运用托物言志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答: (三)(9分)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浮躁,实质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

9、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浮躁之风盛行,于是,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于是,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

10、心躁”而无法“用心一”。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盼望着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如同梦呓。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

1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光是情景,也是心态。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人民日报2016

12、年4月12日04 版)1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浮躁之风盛行的原因。(3分)答: 12.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概括其作用。(3分)答: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内心宁静”的理解。(3分)答: (四)(14分)切口阳台上出现了几截短小的树枝。这是14楼,周围一片空旷,我把树枝捡起,琢磨它们究竟来自何处。一只鸟的翅膀从楼前掠过。我开始留意窗外的喜鹊,它们在阳台栏杆上伫立、踱步,看着它们,想起老家村头那棵大树上的喜鹊窝,我在童年时代曾经长久地仰望大树,惦念树梢上的冷暖。如今,村头的树还在,树上的喜鹊窝还在,我却不再像童年那样仰望。每次回去,我都把它拍下。那些照片一直留存在手机里,每次翻看,总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一点什么。这些年我似乎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不容易被打动了。不久前发生了里氏4.6级地震,我所在的城市有强烈震感。午夜,我一个人枯坐在书房里,刹那间,脚底下似有闪电在奔突,整栋楼房随之晃动。我知道发生了地震,后来一直让我感到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