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34234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完整版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一、概况本工程所处位置属于山西古县西山鸿兴煤业矿井兼并重组整合 项目原煤仓工程,土质结构主要为自然淤积的页岩、碎石、泥渣和 河卵石加沙及少量的粉砂,密度小、含水率较大、地耐力较小;为 了满足主体结构的要求设计单位将本工程基础设计为机械成孔、钢 筋混凝土砂岩灌注桩基础 ,因地形限制,经变更调整后确定为 115 个 桩,根据地质资料显示桩长应在 2225m 之间,桩长较深,此部位 容易出现塌孔现象,其他部位均为淤积泥渣,桩长较短塌孔几率较 小。二、施工工艺根据本区域土层状况结合设计要求和以往的施工

2、经验 ,本工程的 基础灌注桩应采用冲锤钻孔、泥浆护壁进行湿法成孔;使用密封导 管水下浇筑混凝土。三、工序桩孔定位T复核轴线定位验收T钻机就位T制备泥浆T开钻至设计标高T清孔T下钢筋笼T下导管T浇混凝土T破桩四、施工技术要点 (定位检查保证不偏不歪、泥浆稠度、粘度、清孔 沉渣厚度、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导管密封、离孔底高度、埋深、混 凝土质量)1。本工程根据地勘资料得知土层为杂填土、淤泥、砂卵层,因此在施工中要控制泥浆密度在 1.21。3g/cm3之间2. 清渣 :采用泥浆导管循环清渣 ,在清渣时必须备足泥浆及时补 充,确保桩孔中浆面稳定。必要时要进行二次清空 ,孔底沉渣厚度W 100m m,清空完

3、毕后,应连续不断的浇筑混凝土。3。放置钢筋笼:钢筋笼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厚度为50mm,调放钢筋笼要多点起吊,使钢筋笼垂直对准桩孔中心,缓慢 准确吊放到设计深度。应检查钢筋笼是否垂直居中,符合要求立即 灌注混凝土,以防塌孔。4。混凝土灌注: 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的一个 重要环节,因此保证要做到以下几点:(1)、采用直径225mm的刚性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导管要求 连接密封良好,导管底部下至距孔底 3050mm.(2)、混凝土拌制必须严格按试验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搅拌不少于三分钟,塌落度控制在180200mm.首次封管必须备够充足的料,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一般200060

4、00mm为宜,否则不能提拔导管。 混凝土浇筑因连续浇筑中间不能停歇。五、质量保证措施(管理方、施工方人的力度,管理制度 )1. 加强技术管理 ,认真熟悉图纸、按照规范施工,做好桩位测量、 放线和引测定位工作,保证不因技术性差错造成返工或质量事故 .2. 落实各级、各岗位责任,技术员做好技术交底和指导工作,施 工员、班组长应以服从技术管理为理念组织施工,质量员及时做好 三检和隐蔽验收工作 .3. 把好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验收关,进场材料必须按要求进行复验 ,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4. 做好桩基础的施工管理 : 在机械成孔作业中, 技术员务必跟班监 督检查 ,每进两米及时进行一次垂直度和孔径测量,成孔

5、终了时用重 锤或沉渣仪检测,沉渣厚度不大于 30mm、入岩深度大于1200m后 再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除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外还要做到不因人 力而引起中途停工,桩孔验收合格后立即浇筑混凝土 ,技术员现场测 量混凝土的灌入量和导管提升速度,并要求达到一致,保证桩体不 缩径、不断裂 .六、水下浇筑混凝土灌注桩事故预防及处理 灌注桩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 质量的因素很多, 因此我们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 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仔细考虑 ,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 筋笼的位置、混凝土的配置、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当,就 会在灌注中发生质量事故 ,小到塌孔、

6、缩径,大到断桩报废,对整个 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 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浇筑过程中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及到导管插入深度测 定混凝土面位置应取两个以上的测点,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 否则先浇筑进去的混凝土达到初凝 ,将阻止后浇灌的混凝土从导管中 流出 .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尽可能的快一些,终止浇筑混凝土 前,需确定混凝土面的真实高度 ,以见混凝土中粗骨料为准。对于诱 发灌筑事故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排除其隐患 ,同时制定相应的对 策,预防事故的发生 .就水

7、下浇筑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事故原因及处 理办法作了如下分析 :1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 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进行二次清孔。认真检查 ,采用正确 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措施:如改善 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在下完钢筋笼后,在检查沉渣量,如 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据 桩径、隔水阀种类、大小而定,最高不超过 500mm。2导管堵塞灌筑时间过长,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 ,形成硬壳,随着时间的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 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

8、,灌筑混凝土极为困难造成堵管 ,尽可能提 高混凝土浇筑速度,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 ,产生极 大的冲击力从而克服泥浆阻力。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 料斗内灌筑,如突然灌筑大量的混凝土时导管内的空气不能马上排 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内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可能带动导管拔出 混凝土面。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混凝土和易 性不好或离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导致堵管 .导管使用后要 及时清洗,保证导管内壁干净光滑。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 筋疏通,在下部提取导管上下振击。3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需做密封试验, 灌筑前检查导管是 否漏水、弯曲等,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在灌注过程

9、中发现漏水应加 快灌筑速度 ,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4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 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混凝土浇 筑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 ,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产生提漏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 ,导致导管埋 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 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 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错误 .如误将导 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孔内

10、混凝土面高度较小时,终止 浇筑,重新成孔。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 法,其一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 1000mm 左右,导管 料斗内筑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 500m 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 续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混凝土过 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 导管埋深过大 ,以及灌筑时间过长 ,导致已 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 ,导管不易 采用落后的并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导管插入混凝 土中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的质量

11、、供应速度、浇筑速度、孔内 护壁泥浆状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 20006000mm为宜。如果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 供应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且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极易发生“埋管”事故。如果预料到不能及 时供应混凝土(超过一小时) ,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宜太小 , 应以50006000mm为宜,每隔10分钟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 幅度以2000mm左右为宜,以免使混凝土产生初凝假象。浇筑混凝土 中断时间超过 2 小时,应判为断桩。卡管现象是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 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产生离析现象;坍落度过小或 灌筑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 阻塞

12、导管,出显卡管事故。所以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缩短 灌筑时间 ,是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6。 钢筋笼位置不符合要求为了保证钢筋笼位置居中 ,保护 层合格, 在钢筋笼竖向位置每隔 2。 5m 应平均设置 3 个耳朵;当灌筑 到钢筋笼底部时 ,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7。 桩顶空心产生桩顶空心的因素有 :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 ,混凝土坍落度小 ,桩顶空心成漏斗形 ,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 出时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 接近初凝, 导管拔出后混凝土不能及时充填 ,造成泥浆填入 .防止桩顶 空心灌筑结束前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深度不超过600

13、0mm;灌筑结束后,导管拔出混凝土前,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不超过 500mm或 者用机械、人工振捣桩顶混凝土,时间不超过20s。尽可能缩短灌筑 时间,避免使桩顶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降低桩顶混凝土的流动性。8。桩身有夹渣、夹泥、蜂窝 , 浇筑过程中,需不断测定混凝土 面上升高度,并根据混凝土供应情况来确定拆卸导管的时间、长度 以免发生桩身夹渣、夹泥、蜂窝等现象。泥浆过稠,如泥浆比重大 且泥浆中含有较大的泥块 ,增加了浇筑混凝土的阻力, 因此 ,在施工过 程中经常发生导致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 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 ,在混凝土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 处急速反上,并将泥

14、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灌筑混凝土过程 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的一个原因, 使混凝土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断浮浆、泥浆卷入混凝土是防止夹 渣、夹泥、蜂窝的关键。七、安全施工方案1。加大安全管理,落实责任 ,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定期 不定期的开展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发现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 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 ,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2。做好钻井施工期间的安全防护,井口做出 600mm 高的混凝 土井筒、在施工中及时做好井口周围的围挡,防止施工人员意外落 入井内。成孔机械一机一闸专人操作、人走断电上锁。施工中派专 人监督安全 ,禁止随便行事 .3.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采用 TN-S 供电系统,做到一机一闸 ,三级配 电两级保护,配电设施有专人管理,禁止非岗位人员操作,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保证临时用电处于安全状态。八、文明施工措施1。施工现场实行环卫作业, 物料堆放整齐, 保持场地道路清洁排水畅通 .2。建筑垃圾定时清理, 实行封闭运输 ,粉尘材料进行覆盖或宝石 存放,钻孔泥浆入池及时清理。69 某沉管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和说明一本设计编制依据安徽省某设计研究院加拿大某设计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和合肥市某勘察院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基础GB503002001GB502022002GB502042002二设计编制使用了下列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谁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9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YSJ402 89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4 8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 87拟建的某山庄工程为安徽省某投资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六安市投 资开发的高档住宅小区由合肥市某勘察院勘察安徽省某设计研究院 加拿大某设计公司设计本工程设计桩基为普通沉管钢筋砼灌注桩和 夯扩沉管钢筋砼灌注桩两种为保证本工程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完 成特编制此施工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