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341986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吉林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吉林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吉林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市2016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吉林市2015年年底耕地面积152574.84公顷,其中水田38864.70公顷;水 浇地916.77公顷;旱地112793.38公顷。吉林市初步确定酸化型、肥力提升型和 肥力衰退型一共3个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共布设16个监测单元,全市等别 渐变耕地面积共152574.8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0.0%。其中:酸化型主要分布在大绥河镇、搜登站镇、孤店子镇、桦皮厂镇、左家 镇、两家子乡,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69496.01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5.55%。 其中8等281.3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18%; 9等17057.28公顷,占全市 耕地总

2、面积的11.18%; 10等22582.1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4.8%; 11等 29329.5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23%; 12等245.70公顷,占全市耕地总 面积的0.16%。其中:肥力提升型主要分布在乌拉街镇、大口钦镇、缸窑镇、江密峰镇、江 北乡和土城子乡,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37522.18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24.59%。其中8等311.8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2%; 9等18969.77公顷, 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43%; 10等13657.51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95%; 11等2530.58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66%; 12

3、等2052.46公顷,占全市耕 地总面积的1.35%。其中:肥力衰退型主要分布在九站街道、承德街道、东城街道、越北镇、旺 起镇、小白山乡、江南乡、前二道乡、欢喜乡、金珠乡等乡镇,监测渐变耕地总 面积45556.6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9.86%。其中8等1382.49公顷,占 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91%; 9等16345.27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71%; 10等8116.23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32%; 11等11838.32公顷,占全市 耕地总面积的7.76%; 12等7874.35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16%。(一)监测单元情况本次监测吉林市耕地等别监测评价在

4、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各等别远离城市、道路的典型部位上,选取了 16个固定监测单元以及238个临时监测 单元,其中。固定监测单元年初等别、代表面积、监测等别、等别变化等详见表 5-1。从表5-1监测等别与年初等别对比情况来看,肥力提升型8.8等提升至8.7 等,等别变化0.1等;8.9等提升至8.8等,等别变化0.1等;10.5等提升至10.4 等,等别变化0.1等。酸化型等别均无变化。肥力衰退型除9.5等降至9.6等, 降低0.1等外,其余均无变化。表5-1吉林市2015年度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数据表单位:公顷监测单元编号年初等别渐变类型代表面积监测等别等别变化DY9.8PHSHX588

5、5.119.80.0DY9.2PHSHX11453.519.20.0DY10.9PHSHX10145.3210.90.0DY11.2PHSHX19429.9211.20.0DY9.9PHSHX4467.819.90.0DY10.1PHSHX18114.3510.10.0DY8.8FLTSX6882.348.70.1DY8.9FLTSX12399.298.80.1DY11.9FLTSX2052.4611.90.0DY11.8FLSTX11838.3211.80.0DY11.9FLSTX7874.3511.90.0DY9.8FLSTX8116.239.80.0DY9FLSTX4521.5690.0

6、DY9.5FLSTX13206.209.6-0.1DY10.5FLTSX13657.5110.40.1(二)等别渐变情况吉林市国家利用等有812等,其中8等酸化型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耕地 总面积的0.18%,12等酸化型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16%;面积 相对较少,故不设置监测单元;同样,8等肥力提升、8等肥力衰退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2%和0.91%,故不设置监测单元。其余渐变类型各等别监测情况见表5-2。从中可看出,9等、10等、11等酸 化平均等均降低0.1个等别;肥力提升耕地9等提升0.1个等别,10等、11等、 12等肥均无变化;肥力衰退耕地9等、10等、11

7、等、12等均无变化。造成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随着人 口增多,住宅和建设占地,耕地数量在不断减少,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和经济作 物的高产出消耗了耕地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而农民也不注重施用有机肥补充耕 地的肥力,大部分施用化肥,土地休耕、轮作、深翻土地等措施也没有落实,农 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情况,造成了耕地状况日益下降,从而影响粮食产量。针对 肥力衰退的情况,应当加快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改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 通过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土壤中有 效态养分,增强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能力,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耕性,为 作物生长

8、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造成耕地土壤酸化的内在原因是耕地理化性质不稳定,对酸性物质的缓冲性 不足,外在原因主要是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也包括长期施用尿素)以及施石灰、 烧草木灰、施有机肥等传统农业措施的缺失,使耕地土壤养分失衡。针对酸化的 情况,主要措施有:秋收后,将秸秆和杂草清理干净,在耕地中均匀撒入生石灰, 翻耕,可以调节耕地酸碱度,增加钙元素含量;还可以将秸秆和杂草集中焚烧成 草木灰,草木灰呈碱性且富含钾,可以对酸性物质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并补充耕地 中必需的钾元素;农民在施用肥料时,应选择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有极大的缓 冲性,长期施用,可以平衡耕地酸碱度,培养地力。合理的耕作习惯和长期使用有机

9、肥,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提升了土地 等别及自然生产能力。表5-2吉林市2015年耕地等别渐变监测结果表单位:公顷等别渐变类型基期年初年末变化值等别面积平均等面积平均等面积平均等面积9等酸化917215.569.517062.19.617057.28-0.14.8210等酸化1022639.5910.422599.1910.522582.16-0.117.0311等酸化1129452.5811.229400.6011.329329.54-0.171.069等肥力提升型918988.969.218971.029.118969.770.11.2510等肥力提升型1013668.1410.2136

10、60.2710.213657.510.02.7611等肥力提升型112532.7711.12530.8211.12530.580.00.2412等肥力提升型122054.17122052.79122052.460.00.339等肥力衰退型917014.759.416539.509.416345.270.0194.2310等肥力衰退型108536.0210.28282.2910.28116.230.0166.0611等肥力衰退型1111920.2311.511901.1011.511838.320.062.7812等肥力衰退型128293.9812.17901.6512.17874.350.027.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