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34180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 摘要。腾冲地处祖国边疆,却不是教育和文化的边缘,这里重视教育,英才辈出。腾冲素有崇文尚教,拥有源远流长的教育,文教昌达、教育发展、办学形式多样、学校较为普及,同时总结、沉淀出学规严格、治学严谨,倡导女学、开明教化,学做合 一、躬行实践,尚古崇新、中西合一的教育特点,涌现出了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民国元老李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一批影响云南乃至中国的历史人物。促进了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腾冲教育名人文化1引言 腾冲有00多年的开发历史,素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位于云南保山市西南部,是祖国西南的一个边疆县,与缅甸接壤。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经济

2、得到发展、文化得到了交流、教育也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千百年来,中原文化、南诏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的东南亚、南亚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腾越文化”。腾冲人还有较长“走出去”的历史,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尽管走出国门的原因各异,人生经历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心、热爱教育事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铸造了让人感觉奇思妙想的教育及影响广泛、深刻的名人文化。腾冲教育 2.教育发展概况 腾冲素有崇文尚教传统,据腾冲县志记载,明成化十年(474年)腾冲指挥使司陈鉴始设司学,开始兴教办学。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腾冲修建孔庙黉学(即学宫)。此后,腾冲设立书院、社学、义学于城乡各地。明

3、弘治六年(1488年),腾越兵备道赵炯建立“秀峰书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4年),知府杨瑞宪又再行扩建。清乾隆三年(1738年),州判朱儒璇倡办义学,将界头回龙庵私塾改办为义学,至光绪中期,同知陈宗海竭力推广义学,新老义学发展到64馆。明清两代,腾冲的书院、社学、义学和私塾,先后培养出不少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有的被国家录用,有的返乡兴校办学,为地方培养学子,成为腾冲教育的先驱。寸式玉,赵端礼等7位举人曾先后主讲来凤书院20多年,晚清举人王开国一生开办私塾,寸辅清致力开创保山、腾冲的中小学校,他们均成为清末和民国年间腾冲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清光绪二十年(1903年),来凤书院奉命改为

4、腾冲县立高等小学堂,1年,开办了师范传习所。这时,腾冲已有8多所各类学校。1905年至1915年的1年间,腾冲到大理、昆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中高等学校读书的就达10人,到日本留学的37人。辛亥革命后,915年腾冲创办县立中学,此时,腾冲已有各类学校123所,到19年底,全县共有中学和职业学校7所,文教发达为全省边境各县之冠。2021年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76校,在校学生1290人。其中,普通中学33校,高中在校00班,16人,初中在校59班,139人;职业中学2校,在校119班,17人;小学37校,在校2288班,62591人;幼儿园43所,学前班447班,在园在班儿童1986人。全县

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7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巩固率9.0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6%;残疾儿童入学率98.4%;36岁儿童入园入班率66.2,腾冲教育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2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221崇文尚教的传统 腾冲素有崇文尚教,重视教育。成化十年(474年)腾冲指挥使司陈鉴始设司学,开始兴教办学。从此各种书院、社学、义学出现,开始重视教育、发展教育。 2.2.特殊的环境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的一个边疆县,西部与缅甸毗邻,0多年前,中国先民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经腾冲进入缅甸抵达印度、阿富汗等南亚国家,腾冲成为了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借此发展成东南亚重要的翡翠

6、加工贸易集散地,同时这里生态优越、环境优美,境内有被誉为“物种基因库”高黎贡山,“国家a级风景区、全国环境优美镇”的和顺镇,有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还拥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腾冲还与国内其它边境县份有最大的不同,它的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与外界不断接触、交流中,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和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地域文化。在这样一个特殊坏境的孕育下,促使腾冲的教育得到发展。 22腾冲人“走出去”的历史 “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在“穷走夷方急走厂”的商旅文化影响下走出国门,有的生活在国内,有的生活在国外,但他们都积极投身教育、捐资兴校、培养人才,为腾冲

7、的教育作出贡献。他们首开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为腾冲建立了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捐资助学、慷慨解囊;重视人才培养、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培育腾冲的新教育;于12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了和顺图书馆,堪称中国乡村文化界第一。“走出国门的腾冲人”不仅是重视教育的倡导者,更是腾冲新教育的先行者。腾冲人“走出去”的历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2.4腾冲伟人的推动 在腾冲教育发展中,一些人物对腾冲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腾冲教育的发展,他们有李生庄、李根源、张问德等。 李生庄,腾冲大众育家。他思想激进、博学多才,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建设边疆、新办师范民族教育,发展新闻事业等众多发面

8、都有建树。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是“五四”时期云南运动领导人之一。 李根源先生是民国元老,是名重天下的云南乡贤典范,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能文能武,虽然不以教师为职业,却积极投身教育,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培养、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开创了云南军事教育的新天地,培养出了朱德等一批著名的军事家,开创了腾冲职业教育的先河。他对教育的重大贡献有: 一、开创和提升了云南的近现代军事教育,对云南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军事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开创了腾冲农、工、商职业教育的先河,促进了极边之城腾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竭力收集金石,精心编篡方志,”抢修永昌俯文征,为云南乃至中国的历史研究

9、和文化教育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 四、他对“云南人的真精神”的概括,集中、升华和张扬了云南人的内在价值,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五、与同时代一批军政和社会文化名流交往,以“桥”的方式远播了云南人的智慧,今天它又成为云南与内地教育文化交流的桥。 寸树声、张问德等抗日人士。在近现代,中国人背负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清政府的腐朽和专横、英国侵略者马嘉理的窥探,日本鬼子的践踏,边疆腾冲成为近现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前沿,反帝反封建始终是腾冲教育的一条双行不悖的主线。“边地烽火急”,教育深深的烙下了民主革命印记,推动教育的发展。 2.教育发展前景 腾冲崇文尚教

10、、重视教育,拥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发展前景好,形成快速发展的腾冲教育。腾冲名人文化3.1腾冲名人 在源远流长的教育中,涌现出了众多名人,有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民国元老李根源、哲学家艾思奇、美籍华人伍达观先生、抗日县长张问德、首举抗日义旗的刘楚湘、寸海亭、李珍国等。 .1.1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 张文光,打响腾越起义第一枪“滇省首义”,在云南辛亥革命首义腾越起义中,他是领袖和先锋。张文光、刀安仁、刘辅国等同盟会会员发动的腾越起义,是孙中山先生和同盟会领导发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1年12月27日,起义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第一枪,3天后昆明重九起义爆发,使云南成

11、为辛亥革命最为彻底的省份之一。 .2民国元老李根源 李根源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云南辛亥起义的名将。清光绪五年(公元17年)出生在云南省腾冲县。少年时,受到家庭及师长的严格传统教育,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刻苦攻读,追求真理,创办刊物,宣传革命,为首批同盟会会员,归国后,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革命军事骨干,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人民政协会议,赞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并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操心尽力。李根源一生从军从政、奋斗不息,同时在故乡文化建设方面贡献昭著,先后辑录、编纂、重刻了明滇南五名臣遗合刊、杨宏山存稿、担公遗诗、张愈光诗文集、南园诗集等十余种滇人之重要著作

12、。云南“重九”起义后,李根源领兵西上,后将其经历加以记录整理,著成西事略一书。他给后人留下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1.3哲学家艾思奇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10年生,腾冲县和顺乡水碓人,艾思奇是他的笔名。两岁时随父母定居昆明,青年时两次东渡日本求学,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等机关单位任教,曾任毛泽东主席的哲学顾问。1959年艾思奇同志任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哲学研究室主任。著有大众哲学、辨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与生活等著作。他不断追求探索真理,忠诚于党的事业,为哲学走出象牙宝塔,置根于中国民众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13、的传播及发展献出了毕业精力。毛泽东主席对艾思奇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是学者、战士、真诚的人。 .4美籍华人伍达观先生 伍达观出生于云南腾冲城关(腾越)镇,是香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美籍华人,成立了“伍谢瑞芝基金会”。他早年远赴美国研读纺织工程学,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勤工俭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学成之后,伍达观先生在大学里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业绩斐然,取得了令全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科学研究成果。年代,伍达观先生回到香港进入商界,历经艰难困苦、沧桑风雨,以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奋力拼搏,终于取得巨大成功。事业既成,他遵循“钱财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信念,奉献给祖国

14、和人民。伍达观为振兴家乡腾冲教育、培育优秀人才,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救济农村孤寡老人,做出巨大贡献,193年到221年共向云南捐资8000多万元,其中:捐给家乡的资金大300万元,他的这些善举为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腾冲县捐资助学,发展福利事业第一人。 3.2文化地 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教育,孕育了众多的名人,也铸就了灿烂的名人文化。这里有张文光墓、李根源故居、艾思奇故居、国殇墓园、和顺图书馆等,能深刻感受名人文化。在这些地方,感受张文光、李根源、中国远征军等这些革命人士、爱国人士的革命精神、爱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向艾思奇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作为党的忠

15、诚而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的高尚品德、革命学风和革命战斗精神,坚定不移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伍达观先生身上,学习他然热爱中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善于“克己利他”。 多年来,这些地方作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地激励着大量前来拜访的人们。这里再现了革命先驱当年的风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腾冲灿烂的名人文化,激励着人们,推动着腾冲教育的发展。4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的关系 腾冲的教育与名人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包含、相互作用,互为目的和手段相互交融。在一定的环境下,教育出现并得到发展,培育出一些名人,促使名人文化得到发展,名人文化的发展也同样促进和推动着教育的发展;而一定的教育也反映着一定的名人文化。腾冲的教育与名人文化就在这样的关系中共同发展进步着。结束语 腾冲拥有崇文尚教的传统、源远流长的教育。这里重视教育,英才辈出,有民国元老、爱国志士、哲学家、文人学者、侨领等众多名人,铸就了灿烂的名人文化。教育与名人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